这是一个学姐告诉我的,我不知道这个A指的是狭义的A还是A类,如果是狭义的A,那袁志刚给分还是很不错的,如果是A类的话,那说明我们院长的给分也不咋地。
推荐:选姜建强的课,听程向前的课。
宏观经济学:
最近看见很多人因为选上了袁志刚的课而兴奋不已,我为此感到诧异——选袁志刚无非就冲他讲课精彩,但你选上了不去占座一样没有位子坐啊??专业课大家要牢记一个概念:选的课和你去听的课并不一定要一样的。 老师差不多,就不分析了 推荐1:选许晓茵,听许晓茵。 推荐2:选王弟海,听袁志刚。 线性代数
由于三位老师(无视数理经济那位)的给分都比较好,所以选课只能参照经院五个专业的水平了,这统计可花了我不少时间啊??
先说说样本选择:经济学院第二学期有两门专业保护课:高数和微经,微经老师给分情况又错综复杂,所以无法通过第二学期各专业绩点分部来统计各班的线代水平。第一学期只有高数一门专业保护课,而且还是数学课,和线代的性质类似。由于通识课很难拉开差距(一门2分的通识课,强一点的人得A,稍弱一点的B+,GPT差为0.7×2=1.4。而高数课,强一点的A,稍弱一点的C,GPT差为2×5=10,远大于1.4,因此我们可以认为,经院5个专业,平均GPA有差异,主要是由高数成绩的差异造成的,再看老师的给分,第一学期黄云敏还是略放一点点水的,而王巨平又相对偏严,因此WE和IN&PE受到的待遇是相同的。再看EC的两个老师,刘进的给分偏好,谢纳庆给分极差,选这两个老师的课人数为2:1,因此EC也基本平衡掉,只有IF的老师给分略偏好一点,但影响不是很大。因此,我们可以近似地以经院5个专业第一学期的GPA作为选择线性代数课的样本。
然后分析样本,统计平均GPA工程浩大,要用总GPT/总学分(而不是GPA相加除以人数!),而且没有意义,所以我提供这个数据:一个专业30%位置的GPA(和中位数计算方法类似)
以下数据截止到2009年1月25日(还有极少课没出分)均包含留学生,但排除港大委培生。 08IF 3.48(112人中的第33.名) 08WE 3.47(97人中的第29.1名)
08EC 3.38(95人中的第28.5名) 08PE 3.53(45人中的第13.5名) 08IN 3.32(32人中的第9.6名)
再根据专业保护情况,给出下面这些数据: 08IF&08IN 3.47(144人中的第43.2名) 08EC&08PE 3.42 (140人中的第42名) 08WE 3.47 (97人中的第29.1名)
还是能看出微弱的差别的,如果再要分析的话,EC转了13个人去数理经济,所以还要受点影响??所以——本人推EC&PE的老师。
分析过程复杂,大家可以一笑了之??只是告诉大家一个分析问题的方法。我觉得我这么严谨的分析,很适合参加咨询公司的面试??
数据来源大家就不要问了,问了也不告诉你们??我把什么都告诉你们,你们就变成我了??
以下经院课程推荐摘自BBS,本人概不负责。几年前的信息了,当然也不代表完全没有参考价值。
所有数学课:朱弘鑫 会计:徐筱凤 统计:李洁明 微经:张军 宏经:袁志刚 计量:谢识予 财政:杭行 国贸:胡涵均 货银:马涛 国金:杨长江
经济学院的老师,大多数给分比较严谨(这说得比较委婉,其实就是不太好)。实在没办法换专业课的话,想想自己专业的同学和你同病相怜,也就不要太计较。当然,有些严谨地过分,按照卷面分数给成绩的老师还是强烈不建议选,无论讲课多好都不建议!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下面四个老师,大家记得就好。
国贸实务胡涵均,微经宏经冯剑亮,金融英语高笑梅,货币银行胡庆康。——是为一花一剑两把刀。每学期都有无数人卧倒花丛中,死在刀剑下——并且以后也会源源不断地出现。只是希望看过我写的选课学概论的人,不要在前人跌倒的地方再摔一跤。
说说高等数学吧。我觉得这是经院学生从大一到大四最重要的一门课了——因为它最贵,也最容易考砸。所以选一门正确的高数课是十分关键的。 先说说教高数的老师:
谢纳庆——本学期选课书上见不到这位老师了,不知他去哪了。上学年第一学期教经济系,30多个人选他课,期中考试只及格了3个人。其中据说班级第二名(77分)在最后期末的成绩为B-??而且上课速度飞快——其他老师刚教完微分,此君已经把积分讲完了,也不知道意欲何为。据说他是苏步青的得意门生,所以人比较傲也就不奇怪了,慎选! 刘旭胜——本学期教高数A。大概是教务处觉得自己亏待经济系了,所以分了这样一个全世界给分最好的数学老师给他们。他的平时成绩占40%(以前占过50%,而且,只要你是个人,他都给你50分),这样也就是说,你只要期末考20多分,就能过关了,真是想挂也挂不了。最夸张一个学期,最差的成绩给B??讲课比较无聊,不过高数这样的课听不停课我觉得也无所谓,自学能力强的人一节课也没必要听的。期末独自命题,试卷简单。 王巨平——口音很重,声音很轻,坐后排根本听不见,上课喜欢证定理(这是数学老师的通病),而高数又不考定理证明,所以不知道听他的课有什么意思。以前给分很好,现在不那么好了——这从保险系的平均GPA上就可以看出来。期末使用统考卷(也就是最难的一张卷)。
吴汉忠——很赞的一个老师。课讲得不错,至少声音洪亮。而且喜欢讲例题,不喜欢证定理。(提醒09的小朋友,书上那些高深的定理,你根本不要去学会证明,只要大致地意会下是怎么来的就行了。重要的是会活用这些定理解题)。给分非常厚道,据说他每学期关一半人,那是因为他08-09学年教旅游学系,旅游学系有一半留学生,不关才怪呢??期末考试听见吴汉忠和黄云敏在聊天,说试卷就应该出难点,要是出得连留学生都及格了就太失败了。虽然如此,吴汉忠对中国学生的给分还是非常值得称赞的(在下文我的YC课程中会具体提到)。期末使用统考卷。
黄云敏——曾经的,复旦数学系系草。课讲得非常精彩,也是教高B的老师中水平最高的,持有精算师的证。但是,,,给分很差,基本上可以说是完全按照卷面成绩给分。根据我的预测,以本学期的期末试卷的难度,08WE至少要被关掉50%,如果小于这个数字,说明本学期08WE的孩子们集体送黄云敏礼物是有效的??或者他自己变好了一点。但是无论怎么变,他依然会是教经院的所有老师中给分最差的,下学期也不会变。期末使用统考卷。 刘进——这是学生最赞的一位老师,人比较年轻,还有校内(虽然半学期只上一次)。上课水平比较高,给分也不错,个人感觉略逊于吴汉忠一点点,但30%A肯定满不用说的。他
下学期教旅游系和经院重修,所以大家最好的选择就是第三轮去刷这门课。提供一下旅游系的情况。旅游系第一学期的30%GPA=3.32,看上去还行,但是仔细分析,这是因为旅游系49个人中有21个留学生,而吴汉忠A类给满,以至于数学不咋地的人都拿了A,因此对前30%的学生GPA跟经院看起来差别不大,但这个系GPA<2的人成堆(都是留学生),所以总体实力并不强,大家要记住,一个班每增加3个留学生,该班就增加1个A类的中国学生??
推荐:首选刘进(专业保护旅游管理),第三轮刷。
次选吴汉忠(专业保护经济学院),事实上如果太多经院的人冲进刘进班的话,刘进班的专业优势就不大了??
再次提醒,请大家一定要认真对待高数的选课。同样考65分,在吴汉忠手下可以拿A-,到敏敏手下只有C-。两者分数相同,GPT相差(3.7-1.7)×5=10.假设一学期修25学分,GPA相差10÷25=0.4!!!这是一个巨大的差距!
其实还有一种更绝得排专业课方法。我一直觉得这么排课才是最合理的,如果以抬高GPA为目的的话。 正常顺序是这样的: 大一上:高数B上、政经 大一下:高数B下、微经
大二上:线代、会计、宏经、一门自己系的课。 大二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等 而我推荐的顺序:
大一上:高数D、政经、会计 大一下:线代、微经
大二上:高数B上、宏经、一门自己系的课 大二下:高数B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这么排课,直接的效果就是顺利轻松地用高数D刷绩点(对于数学好的人,一节课不用去,拿4学分A,数学不好的人,通过高数D的学习为将来学高数B做铺垫),并且顺利地充进人文法政类课程。如果先选高B的话,就失去了用高数D刷GPA的机会(其实可以,但是要出520块钱买4学分)。由于线代和高数不重叠,没有高数基础照样可以学,所以排在大一没有问题(最好选重修班),会计同样,最好选重修班。事实上这样的课表参照了一下管院的课程安排,他们的确就是大一上修会计,大一下修线代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