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
燃烧条件 CO还原氧化剂
目的 防止燃烧产物污染空气 防止尾气对大气的污染 C D 改 进 后 实
验
测定氧气含量
检验气密性
目的 不用酒精灯点燃,使测定结果更精确 现象更明显 梦想不会辜负每一个努力的人 6
梦想不会辜负每一个努力的人
A. A B. B C. C D. D
二、填空题(共5小题)(除非特别说明,请填准确值)
19.某居民早起忘记关闭电褥子的电源就去上班,下班后发现卧室门缝冒出黑烟,他立即打开门窗,原来只冒黑烟的卧室瞬间燃气火来.
(1)引起火势变大的原因是 .
火势无法控制,他立即拨打了火警电话,火警电话是 .消防队员赶到后,首先切断电源,然后用高压水枪灭火,水能灭火的原因是 . (3)若你在火灾现场,应怎样从现场逃离? .
20.5月30日,玉林市消防战士杨科璋为了抢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在向英雄致敬的同时,我们必须掌握一些消防安全知识.
(1)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部分图示.实验一是探究燃烧需要 ;
实验二中原来在热水里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后燃烧了,说明燃烧还需要 . 灾难发生后,最重要的是生命安全,当火势较大,应跑离着火区,并立即拨打火警电话 . (3)高楼起火时,消防队员常用高压水枪灭火,此措施依据的灭火原理是 . (4)请你再举一个生活中灭火的实例 .
21.2013年12月11日深圳光明批发市场发生重大火灾.原因是电焊工违规操作,电火花引燃了市场内的纺织品、塑料制品酿成火灾.
(1)从物质燃烧的条件来年地,市场内的纺织品、塑料制品属于 . 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水灭火的原理是 .
(3)如果你遇到类似的火情,应一边自救,一边拨打火警电话.正确的自救方法是 ,火警电话是 (均填序号). A、用湿手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 B、120 C、站原地等待消防队员营救 D、119. 22.(1)已知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为40℃、240℃.某学习小组按照图所示装置去探究燃烧的三个条件,通过多次实验,他们对燃烧的三个条件始终未能探究全面,你认为他们不能探究到的燃烧条件是 .
“火立熄”是一种新型的家用灭火用品,它接触到火焰3﹣5秒后炸开,释放的粉末覆盖在燃烧物上,同时放出不可燃气体使火焰熄灭,其灭火原理是 .
7
梦想不会辜负每一个努力的人
23.李琳与本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一次愉快的野炊,她写的日记题目是“野炊中的化学问题”.请你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她的问题.
(1)“灶”上悬挂铁锅,废纸引燃枯枝,我们往“灶”里塞满枯枝,结果反而燃烧不旺,并产生浓烟.说明物质充分燃烧需要与 充分接触.
看看石桌上的美味佳肴:白馒头、花生米、鲫鱼汤、腌黄瓜,其中富含糖类物质的是 . (3)我不小心被蚊虫叮咬,老师说过蚊虫分泌的蚊酸呈酸性而有毒,我们随身带了下列物品,应该涂抹的是 (填序号).
A.食醋 B.食盐水 C.肥皂水 D.矿泉水.
三、解答题(共3小题)(选答题,不自动判卷) 24.依据如图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实验过程:①通入N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②熄灭酒精灯,立即改通O2,a中无明显现象,b中红磷燃烧.
(1)实验过程②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过程②中,对比a、b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3)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是 .
25.实验室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请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两支相同的木条,将其中一支的一端浸入酒精中约10秒,将另一支的一端浸入水中约10秒,然后将两支木条的浸入端分别靠近酒精灯火焰片刻.此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物质的燃烧与 的关系.
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g固体碘,再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10mL水,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10mL酒精,振荡,观察现象.据此可知,物质的溶解性与 有关.
(3)用图A所示方法,把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放有燃着蜡烛的烧杯中,下层蜡烛的火焰先熄灭,上层蜡烛的火焰后熄灭.本实验中,放置高低不同的两支蜡烛的目的是 .
(4)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得到溶液的pH变化曲线如图B所示.曲线上a点所表示的意义是 .
8
梦想不会辜负每一个努力的人
26.控制变量法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下面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请你根据实验图示和资料回答有关问题.
资料信息: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240℃. (1)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 . 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 .
(3)如果要让水中的白磷在水下燃烧,应采取的措施是 .
(4)通过以上实验事实证明,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 .
【考点训练】燃烧与燃烧的条件-1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8小题)
1.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弄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其原理主要是( ) A.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 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C. 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D. 增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考点: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 科学探究.
分析: 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有: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是利用了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的原理;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变的,不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项错误. B.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是利用了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的原理,故选项正确.
9
梦想不会辜负每一个努力的人 C.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是利用了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的原理;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是不变的,不能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故选项错误.
D.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是利用了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的原理,而不是加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增大氧气的浓度)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燃着的酒精灯,盖上灯帽后熄灭,这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 ) A. 氧气 B. 可燃物
C.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 可燃物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考点: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 化学与生活.
分析: 物质燃烧的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者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解答: 解:破坏物质燃烧的条件,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常用的灭火方法有移走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熄灭酒精灯时,盖上灯帽能使酒精和氧气隔绝,从而使酒精熄灭.所以燃着的酒精灯,盖上灯帽后熄灭,这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氧气. 故选:A.
点评: 物质燃烧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而只要破坏燃烧的一个条件,就可以实现灭火,要注意区分.
3.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考点: 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专题: 实验性简答题.
分析: A、根据物质充分燃烧时需要足够的氧气,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达到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温度等因素来分析燃烧是否充分;
B、燃烧的条件是:①物质具有可燃性.②可燃物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A. 将大块煤粉碎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迟煤燃烧的时间
B. 如图a,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C. 由图b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D. 蜡烛用扇子一扇即灭,是因为闪走了蜡烛周围的空气
1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