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总结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9 9:51:1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小哥笔记 学业水平-化学科总结

1. 元素组成物质(看得见);(微观)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物质

例:在奶粉和猪肝等食物中含有丰富的铁,这里的“铁”指元素;1个H2O分子由2个H原子和1个O原子构成。

2. 常见原子团:SO2--2--+

2-

4,NO3,CO3,OH,NH4SO3 3.(1)纯净物:可用一个化学式表示,如:干冰(CO2)

(2)常见混合物:氨水,水玻璃,盐酸(均是溶液),生铁,碱石灰,空气等

(3)氧化物:CO2,Na2O等;盐:金属离子/NH4++酸根离子(酸的阴离子),如:Na2CO3,,NH4Cl

【常见强酸】 H2SO4 、HCl、HBr、HNO3 【常见弱酸】 H2SO3、CH3COOH、HClO、H2SiO3等

【常见强碱】 NaOH、KOH、Ca(OH)2 、Ba(OH)2 【常见弱碱】 NH3.H2O、Al(OH)3 、Fe(OH)3等

4. 常考【物理变化】:石油的分馏,蒸馏; 二.物质的量(记单位符号,做题时就看单位)等

1. 物质的量(n):单位:mol(摩尔)。表示1mol H2,1mol NaCl,1mol水(错误写法)

2. 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NA,单位:mol-1 近似值6.02×1023mol-1。关系式:n(mol)=

3. 摩尔质量(M),单位:g/mol。 【怎么算】知道化学式就能算出。 关系式:M=m/n

4. 气体摩尔体积(Vm),单位:L/mol。 【怎么用】常用在标准状况下(即0℃和101.325 kPa),Vm约为

22.4 L/mol,就是如此简单,哈哈。

5. 物质的量浓度(c),单位:mol/L 关系式: 6. 质量(m):g ; 体积(V):mL/L

6.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配制前要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1)步骤:①计算;②称量;③溶解(玻璃棒);④移液(玻璃棒引流);⑤洗涤;⑥

定容(用到胶头滴管) (2)主要仪器:玻璃棒、一定规格的容量瓶

化学实验基础

一、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课本)

1. 萃取(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把溶质分离出来) (1)仪器:分液漏斗(查漏); (2)实例:CCl4萃取饱和碘水中的I2 2. 分液(纯粹分离互不相溶液体)

(1)仪器:分液漏斗; (2)实例:油和水,水和CCl4 3. 蒸馏

(1)仪器:蒸馏烧瓶、冷凝管、温度计、牛角管

(2)注意:①温度计水银球位于支管处;②冷凝水下进上出;③加碎瓷片;(3)实例:乙醇和水

常见物质除杂方法(括号内为杂质)

1. NaHCO3溶液(Na2CO3) ①方法:加入CO2;②方程式:CO2- 3+ CO2 + H2O=HCO2-3

2. FeCl3溶液(FeCl2) ①方法:+Cl2 ;②方程式:Fe2++Cl2 = Fe3+

3. FeCl3+2+

2溶液(FeCl3) ①方法:+Fe;②方程式:2Fe + Fe = 3Fe

常见气体的检验

1. Cl2 (黄绿色)方法:使湿润的碘化钾淀粉试纸变蓝

2. SO2 方法: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又显红色。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几种重要阳离子的检验

1. Ba2+ 方法:先加稀硝酸,再+Na2SO4,产生白色BaSO4沉淀,且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2. Ag+ 方法:先加稀硝酸,再+NaCl,生成白色AgCl沉淀,不溶于稀 HNO3 3. NH+4 与NaOH浓溶液反应,并加热,放出使湿润的红色石蓝试纸变蓝的有刺激性气味NH3气体。

4. Fe3+ 与KSCN溶液反应,变成血红色 Fe(SCN)3,或与 NaOH反应,生成红褐色Fe(OH)3沉淀。

分散系及其分类

1. 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这是胶体与溶液,浊液的本质区别。 ① 丁达尔效应—用于鉴别胶体和溶液。②常见胶体:Fe(OH)3胶体、淀粉溶液、雾、墨水、豆浆、血等

离子反应

1. 电离方程式书写

H2SO2-4 = 2H+ + SO4 ;HCl = H+ + Cl- ; KCl == K+ + Cl- ; Na2SO4 == 2 Na+ +SO2-4 NaHSO4 == Na++ H++SO2-4 ; NaHCO3 == Na+ + HCO-3 2.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①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请记住】酸、碱、盐,H2O,NH3.H2O等属于电解质

②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CO2,NH3等。 特别提醒:

①SO2、NH3、CO2的水溶液虽然能导电,但它们属于非电解质。所以导电不能作为判断电解质的依据。

4. 强酸、强碱、绝大多数盐、活泼金属氧化物(如CaO)属于强电解质(完全电离) 5. 弱酸、弱碱、极少数盐、水属于弱电解质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注意事项: 常见的错误:

(1)弱酸、弱碱、气体、.氧化物、单质在不能拆。如:NaOH溶液中通入CH3COOH:CH-3COOH+OH =

CH+3COO-+H2O,而不是OH-+H=H2O

(2)Fe与HCl,H2SO4反应:Fe+H+=2 Fe3++3H2 正确:Fe+H+=2 Fe2++3H2 (3)没配平:如:FeCl2溶液中通Cl2 :Fe2++Cl2=Fe3++2Cl- 还有记得气体,沉淀符号

6. 离子共存问题

(1)是否生成沉淀,气体,H2O,以及弱酸,弱碱 例子(不共存):Ag+与Cl-,CO2-3,Ba2+与SO2-4 ,

H+与OH-、SO2-2-3 、ClO- 、CO3、HCO-3、SiO2-3 OH-与NH+3+4、HCO-3、Cu2+、Al3+、Fe、Fe2+

(2)特殊:Fe3+与SCN-,I-;Fe2+和NO-3(H+)不共存等 五.氧化还原反应:有化合价变化

【请记住】口诀:化合价升高,失电子,作还原剂,具有还原性,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化合价降低,得电子,作氧化剂。具有氧化性,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注意: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漂白剂

3. 碳酸钠(Na2CO3)与碳酸氢钠(NaHCO3) 要记住:(1)它们的溶液呈碱性,但它们属于盐

(2)NaHCO3(不稳定,加热分解):中和胃酸、制糕点发酵等 (3)相关反应:2NaHCO3?==?Na2CO3+H2O+CO2↑Na2CO3+H2O+CO2=2NaHCO3

【常见物质及俗称】1. 甲烷(CH4):沼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2. 乙醇:酒精 (4)鉴别:①用BaCl2、CaCl2 产生白色沉淀的为Na2CO3。 3. 丙三醇:甘油 4. 乙酸:醋酸

5. NaCl:食盐 6. NaOH:烧碱,火碱,苛性钠 7. Na2CO3:纯碱,苏打 8. NaHCO3:小苏打 9. CuSO4.5H2O:胆矾,蓝矾 10. CaO:生石灰

11. Ca(OH)2:熟石灰,消石灰 12. CaCO3:石灰石,大理石 13. Na2SiO3水溶液:水玻璃 14. KAl(SO4)2.12H2O:明矾

15. CO2固体:干冰 16. Fe2O3:铁红 17. S:硫磺

金属及其化合物

一.1. 钠:银白色,与水反应: ①2Na?+?2H2O?=?2Na+?+?2OH-?+?H2↑ ②现象:浮、游、熔、响、红 ; ③Na的保存:放于煤油中;

④钠空气中被氧化:Na→ Na2O;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Na→ Na2O2 ⑤Na失火的处理:不能用水和CO2灭火,必须用干燥的沙土灭火。 ⑥Na、K的焰色反应:颜色分别黄色、紫色。 2. 过氧化钠和氧化钠

(1)Na2O:碱性氧化物,氧为-2价;白色固体;Na2O+H2O=2NaOH

(2)Na2O2:过氧化物,氧为-1价;淡黄色固体;2Na2O2+2H2O=4NaOH+O2↑;供氧剂,

高温 ②加热固体,产生气体,并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为NaHCO3

二.铝及其化合物:Al,Al2O3,Al(OH)3既能跟酸反应,又能跟强碱(NaOH)反应

相关离子方程式:2 Al + 6H+ =2Al3+ + 3H2↑ ; 2Al+2OH- +2H2O=2AlO-2 +3H2↑Al2O3+2OH-=2AlO-2 +H2O ; Al(OH)3+OH-=AlO-2+H2O

注意:

1. 铝、铁钝化:常温下,与浓硫酸、浓硝酸发生钝化(发生化学反应)因生成了致密的氧化膜。

2. Al(OH).3制备【强调用氨水】离子方程式是:Al3++3NH3H2O=Al(OH)3+3H+ 3.Al(OH)3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因其碱性不强,不会对胃壁产生强剌激作用, 铁及其化合物: 三.铁

1.与水蒸气的反应:3Fe+4H2O(g) Fe3O4+4H2↑ 2. 与氯气、盐酸反应:产物分别为FeCl3,FeCl2

3. 废铁屑的主要成分:Fe2O3,红棕色,俗称铁红,作红色涂料,Fe3O4 黑色晶体、俗称磁性氧化铁。

4.【制备Fe(OH)-2】Fe2++2OH=Fe(OH)2↓;现象:白色沉淀→灰绿色→红褐色沉淀。

5.【制备Fe(OH)3+-

3】Fe+3OH=Fe(OH)3↓(红褐色沉淀) 6. Fe(OH)3的受热分解:2Fe(OH)3

Fe2O3+3H2O

点燃 7. Fe2+、Fe3+的检验:

△ (1)Fe2+

:+NaOH,先生成白色沉淀,又迅速转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沉淀 (2)Fe3+

:①+NaOH,加入碱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②加KSCN溶液,出现血红色。 8. 铁盐溶液常呈黄色(如FeCl3溶液),亚铁盐溶液常呈浅绿色

补充:1.纯净的铜为紫红色;青铜是我国最早使用的合金。 2.常见合金材料:铁合金、铜合金、硬铝等

3. 合金的优点:①一般情况下,合金比纯金属硬度大、更坚固。②多数合金的熔点比各成分金属的低。

①热分解法:?适用于一些不活泼的金属。2HgO 2Hg+O2↑ ②热还原法:用适当的还原剂将金属从化合物中还原出来。例如: 高温

FeO 23+3CO2 Fe 高温 +3CO2↑ 常用的还原剂:焦炭、CO、H2、Al,

Fe+2Al Fe 2O3+Al2O3(铝热反应)

③电解法:电解 Al2O3制取金属铝;熔融的NaCl电解制取金属钠:

电解 电解 2NaCl(熔融) 2Na +Cl 2 2Al2O3(熔融) 4Al+3O2↑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一.氯气的性质

1. Cl2物理性质: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气体,溶于水。2. 与水反应:Cl2+H2O=HCl+HClO;

3. 次氯酸HClO不稳定:2HClO=2HCl+O2↑(见光或受热分解) HClOH 的电子式:O Cl 4. 新制氯水成分:Cl2、HClO、H2O; H+、Cl-、ClO-、OH- 有酸性,漂白性

5. (1)NaOH反应: Cl2 + 2NaOH = NaCl + NaClO + H2O (2)漂白粉有效成分:Ca(ClO)2

制取漂白粉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Cl2 + 2Ca(OH)2 = CaCl2 + Ca(ClO)2 + 2H2O 6.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MnO2+4HCl=MnCl2+Cl2↑+2H2O(加热) 二.硫及其化合物

1.硫与氧气反应:S+O2 SO2(空气中点燃淡蓝色火焰)

2.硫与铁反应,(生成+2价铁化合物,即硫化亚铁)S+Fe FeS 3.硫与汞常温反应,生成HgS(撒落后无法收集的汞珠应撒上硫粉,防止汞蒸气中毒) 4.物质性质:淡黄色固体,不溶于水。 △ 5. SO2:(1)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2)化学性质:

① 酸性氧化物,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SO2+2NaOH=Na2SO3+H2O

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SO2+H2O=H2SO3

② 漂白性:SO △ 2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复原】,不能使石蕊试液褪色 具有漂白性的物质 物HClO、O3、H2O2 、Na2O2 SO2 木炭 质 原与有色物质结合(暂吸附(物理过氧化性 理 时) 程) 6. H2SO4(硫酸)性质

(1)浓硫酸的吸水性:(可作气体干燥剂),但不干燥:NH3、 H2S、HI、HBr气体 (2)浓硫酸的脱水性:使木条、纸片、蔗糖等炭化

(3)浓硫酸的强氧化性:与铜反应(加热): 2H △ 2SO4( 浓)+Cu CuSO4+SO2↑+2H2O (4)SO2-4检验:加盐酸酸化,再加入BaCl2-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则有SO4存在。 7.硅及其化合物

(1)硅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排第二,在自然界中没有单质硅,

(2)硬度大,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能与碱反应:Si+2NaOH+H2O=Na2SiO3+2H2↑ (3)用途:太阳能电池、计算机芯片以及半导体材料等。 8. 二氧化硅(SiO2):

(1)化学性质:不活泼,不与水、酸反应(氢氟酸除外),

①与强碱反应:【生成的硅酸钠,具有粘性,所以不能用带磨口玻璃塞试剂瓶存放NaOH溶液和Na2SiO3溶液,避免Na2SiO3将瓶塞和试剂瓶粘住,打不开,应用橡皮塞】。SiO2+2NaOH=Na2SiO3+H2O

②与氢氟酸反应(SiO2的特性):(利用此反应,氢氟酸能雕刻玻璃;氢氟酸不能用玻璃试剂瓶存放,应用塑料瓶)。4HF+SiO2=SiF4↑+2H2O

③用途:光导纤维、玛瑙饰物、石英坩埚、石英钟、仪器轴承、玻璃和建筑材料等。 9. 硅酸(H2SiO3)—高中唯一不溶于水的酸

(1)物理性质:不溶于水,白色胶状物,能形成硅胶,吸附水分能力强。

(2)化学性质:是弱酸,酸性比碳酸弱,用Na2SiO3与酸反应制取:Na2SiO3+2HCl=2NaCl+H2SiO3↓

10. 硅酸盐(常见:Na2SiO3,可溶于水):Na2SiO3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可以作黏胶剂和木材防火剂。

11. 传统硅酸盐工业三大产品有:玻璃、陶瓷、水泥。

12. NO2和NO:N2+O高温或放电

2 ======== 2NO,生成的一氧化氮不稳定: 2NO+O2 == 2NO2

(1)NO:无色气体,有毒,能与人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中毒,难溶于水,是

空气中的污染物。

(2)NO2:红棕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有毒、易溶于水,与水反应:3NO2+H2O =2HNO3+NO,

13. 硝酸(HNO3,有腐蚀性)

(1)硝酸是强酸,具有酸的通性;(2)浓、稀硝酸都有强的氧化性,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

(3)硝酸不太稳定,光照或受热时会分解(长期放置时变黄色的原因、保存:棕色瓶

△ 冷暗处);

14.硝酸可与大多数金属反应,通常生成硝酸盐。8HNO3+3Cu=3Cu(NO3)2+2NO↑+4H2O (常温可以用铝罐车或铁罐车运硝酸原因:钝化) 15. 氨气(NH3:极易溶于水,有刺激性气味)

(1)化学性质:a. 溶于水生成的NH3·H2O(一水合氨)是弱碱,受热会分解:NH3·H2O NH3 ↑+H2O

(2)喷泉实验:利用NH3极易被一种液体吸收而形成压强差,使容器内气体压强降低,外界大气压把液体

压入气体容器内,在玻璃导管尖嘴处形成美丽的“喷泉”。 喷泉实验成功的关键:① 气体在吸收液中被吸收得既快又多,如NH3、HCl

② 装置的气密性要好。

(3)氨气可以与酸反应生成盐:NH3+HCl=NH4Cl (4)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 ①原理:2NHCl+Ca(OH) 42 2NH3 ↑+ CaCl2 + 2H2O

搜索更多关于: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总结 的文档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fkxe1o0h46m3qp9xkwe9ersa9pruq00x9y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