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缺乏维生素A1(C20H30O),会引起夜盲症。下列关于维生素A1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维生素A1属于无机化合物 B.维生素A1中O元素的质量分数最低 C.维生素A1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3
D.维生素A1由20个碳原子、30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 2.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其中合理的是( ) A.水结成冰一一水分子停止了运动
B.变瘪了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鼓起一一分子的体积变大 C.湖面上柳絮飘扬一一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D.1L酒精与1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L一一分子间有间隙 3.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类推错误的是
A.含碳元素的物质充分燃烧会生成 CO2,所以燃烧能生成 CO2 的物质一定含碳元素 B.NaOH 溶液等碱溶液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 KOH 溶液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C.生铁和钢都是由铁的合金,所以它们的机械性能相同
D.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4.下列元素周期表中全部是金属元素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5.硫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元素,含硫矿物在工业上常用于制造硫酸、肥料、纸张、橡胶制品等
根据如图信息,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硫属于非金属元素 B.硫原子核内有16个质子 C.硫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 D.硫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六周期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100g水能溶解36.5g氯化铵,所以2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是36.5g B.硫酸铜饱和溶液中加入大量水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减少了 C.饱和溶液降温后,都有溶质结晶析出
D.在同一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7.有X、Y、Z 3种金属,将X和Y浸入稀硫酸中,X溶解,Y不溶解;将Y浸入Z的硝酸盐溶液中,Y的表面有Z析出.则X、Y、Z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A.X、Y、Z B.Z、X、Y C.X、Z、Y D.Y、Z、X
8.KNO3和NaNO3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KNO3的溶解度大于NaNO3的溶解度
B.t1℃时,在50g水里加入5gKNO3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1:6 C.从硝酸钾溶液中获得硝酸钾晶体时,必须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D.分别将t1℃时KNO3、NaNO3饱和溶液加热至t2℃时,KNO3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NaNO3溶液 9.硅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下图是制备高纯硅的工艺流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流程图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HCl B.反应I是化合反应,反应II是置换反应
C.操作I的名称是过滤,所得粗硅不需要用水洗涤 D.反应II要在无氧气环境中进行,主要目的是防止硅被氧化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任何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 B.原子是由不带电的粒子构成的 C.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的质量 D.原子是不停地运动着的
11.表中对知识的归纳正确的一组是( ) A.化学与能源 ①沼气、酒精是生物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 ②石油、煤是化石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C化学与安全 ①NaOH溶液沾到皮肤上先用大量水冲洗 ②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时先加热后通CO A.A B.B C.C D.D 12.实验室有一包白色固体,其中除了碳酸钠以外,还可能含有硝酸钡、硫酸钠、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步骤①:取少量白色固体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足量水并不断搅拌,固体部分溶解。步骤②:接着向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并不断搅拌,此时固体质量变化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化学与环境 ①PM2.5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之一 ②生活污水可直接排放 D化学与生活 ①生活中常用蒸馏的方法软化硬水 ②厨房里可用食醋区分小苏打和食盐
A.A→B段对应的实验现象是固体部分溶解,无气泡冒出 B.B→C段对应溶液pH逐渐变大
C.C点对应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硝酸钠、硝酸钡 D.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氢氧化钠
13.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有试剂、方法正确的是( ) 序号 A B C D 物质 NaCl溶液 KCl固体 MgCl2溶液 CO 杂质 Na2CO3溶液 MnO2固体 盐酸 CO2 试剂、方法 加过量CaCl2溶液、过滤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干燥 A.A B.B C.C D.D 14.下列归类错误的是( ) 选 项 A B C D 归 类 化石燃料 常见合金 同一物质 糖类物质 内 容 煤、石油、天然气 黄铜、硬铝、玻璃钢 烧碱、火碱、苛性钠 淀粉、蔗糖、纤维素 A.A B.B C.C D.D 15.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把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有铜析出 B.木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
C.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D.向无色酚酞溶液中滴加稀硫酸后,溶液变成蓝色 二、填空题
16.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核心素养。“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下面三幅示意图分别表示生成氯化钠的不同化学反应。请根据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图1是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微观示意图。由图1可知元素化学性质主要是与原子的_____(选填下列字母序号)有密切关系。
A最外层电子数 B核外电子数 C电子层数 D质子数
(2)图2是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微观实质是(用符号表达式表示)_____。 (3)图3表示反应中所涉及的4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填化学式,并标出非氧元素的化合价)。
17.从小明同学整理的笔记中可以看出,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除去NaOH溶液中的Ca(OH)2杂质,加入适量Na2CO3溶液,过滤 B.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NaOH+HCl═NaCl+H2O,属于复分解反应
D.二氧化碳气体和氢气,分别通入无色酚酞试液都变红色
18.控制变量法是科学实验中的重要方法。下列两个实验的设计均运用了控制变量的方法。
(1)A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实验中观察到浸在 (填“热水”或“冷水”)里的 Y型管中白磷燃烧;该实验中控制的变量是 。
(2)B是探究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图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能说明CO2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为 。 三、简答题
19.根据如图回答相关问题:
(1)图A和图B的操作中都缺少的仪器是_____,且在图B中该仪器的作用是_____。 (2)用图A改正后的装置进行过滤,滤液仍然浑浊的原因可能是_____。
(3)用图C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结果偏低,其原因是_____。改进的措施是_____。 20.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人类的衣食住行都和化学密不可分
(1)现有H、C、O、Ca四种常见元素,请选用其中的元素写出符合要求的物质各一种(用化学式表示):
①我市绿色公交车使用的燃料“CNG”中主要气体 ; ②常用补钙剂的盐类__________; ③碳酸饮料中的酸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