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导学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8 13:54:4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学习目标】

1.了解唐朝建立,唐太宗即位和善于用人、纳谏等内容,提高客观、全面、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提高梳理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能力。 【自主学习】

一.唐王朝的建立(看图,读书,答题) 1.图中的皇帝是谁?这一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隋炀帝;隋炀帝连年大兴土木,多次发动对外战争,不惜民力,酷虐残暴,引发大规模农民起义,被迫逃往江都。

2.他是否毫无建树?死前是否有所醒悟?

隋炀帝不是毫无建树,他即位后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统一大业。(学生能够理解这一点即可。老师可以进一步给学生讲明:他开凿大运河,虽然役使民力,但是泽被后世;科举制度的创立,他也起了很大的作用;他还开发西域等) 有所醒悟。他认识到“实负百姓”了。 3.简述唐朝建立的几个知识点。

时间:618年;定都:长安;重新实现统一;李渊就是唐高祖。 二.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先听老师或同学讲述“玄武门之变的故事”) 1.从故事里可以看出唐太宗是怎样的一个人? 有功劳、有心计、为了皇位不择手段,杀兄逼父。

2.讲一讲唐太宗用人和纳谏的故事。唐太宗为什么非常重视用人和纳谏?

故事:略。

他经历了隋末的社会大动荡,亲眼看到庞大的隋朝在农民战争中迅速崩溃,受到极大震撼。他认识到,只有虚心纳谏,才能避免因君主个人的失误而导致王朝灭亡。他鼓励臣下之言,并能从谏如流。

三.贞观之治(请你认真阅读教材10--11页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贞观新政的“新”,具体表现在哪三个方面?

(1)经济上;在服役制度方面,减少百姓服劳役天数,并规定可以用缴纳实物的方式代替复议,使人身束缚逐渐松弛。

(2)政治上:演习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

(3)法律上:在《隋律》的基础上,多次修订法令,删繁就简,化重为轻,形成《唐律疏议》。

2.请概括贞观之治的表现。

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大增,被誉为“贞观之治”。 3.请总结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接受隋亡教训,善于用人和纳谏;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 【共同探究】

1.唐太宗说:“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1)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所谓天子,就是当他信守道义时人民就会推选他为主人,不信守道义时人民就会抛弃他,这话真不错啊。“有道”:就是实行仁政,不大肆搜刮百姓。 (2)唐太宗的这个认识和隋朝的灭亡有何关系?

唐太宗经历了隋朝的灭亡,认识到隋朝正是由于实行暴政才被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所推翻,所以才得出了这样的认识。 (3)为此唐太宗又是怎么做的?

虚心纳谏,善于用人,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具体措施:经济上;改革赋役制度,减少百姓服劳役天数,规定可用交纳实物的方式代替服役,使人身束缚逐渐松弛。政治上: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制。三省中,中书省替皇帝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最后交由尚书省执行。尚书省下设有六部,分管具体政务。法律上:唐朝在《隋律》的基础上,多次修订法令,删繁就简,化重为轻。《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

2.有的历史学家认为,唐初之盛“皆时会(形势)为之,非尽由于人力也”。试从“时会”和“人力”两方面分析“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时会,即贞观之治出现的客观原因,也就是当时的形势;人力,即贞观之治出现的主观原因,也就是唐太宗人的原因)

时会(形势):隋末农民起义为唐初社会发展扫除了障碍,隋朝的灭亡提供了深刻的教训,为贞观之治的出现奠定基础;隋朝的一系列制度创新为唐朝所继承等。 人力:唐太宗顺应形势,调整政策,任贤纳谏,促成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

【归纳整理】

1.把下面的三省六部制示意图填好, 2.你能用列表的方式归纳贞观新政出现的原 并说出三省的运行机制:

中书省 尚书省 门下省 皇帝

因、措施和结果吗?

吏部 部 户礼兵刑工原因①唐太宗的善于用人和虚心纳谏 ②唐太宗认真吸取隋朝灭亡的经验教训 ③采取一系列革新措施 ①经济上;改革赋役制度,减少百姓服劳役天数,规定可用交纳实物的方式代替服役,使人身束缚逐渐松弛 ②政治上: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制。三省中,中书省替皇帝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最后交由尚书省执行。尚书省下设有六部,分管具体政务 ③法律上:唐朝在《隋律》的基础上,多次修订法令,删繁就简,化重为轻。《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 【拓展练习】

1.(2011中考·长沙)“贞观之治”中的“贞观”是

A.国号 B.庙号 C.谥号 D.年号

2. (2011中考·嘉兴)唐太宗吸取“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闭口不说话),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的教训,注重

A.虚心纳谏 B.轻徭薄赋 C.科举选才 D.微服私访

3.(2012中考·扬州)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下列有关唐太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唐太宗善于用人

B.唐太宗时,魏征敢于直言 D.唐太宗时期被誉为“贞观之治”

C.唐太宗创立了三省六部制

他在位期间,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保证农民的土地和生产时间,促进了社会发展。唐太宗的执政措施实质体现了( )

A.道家的“自然无为” B.儒家的“仁政德治” C.墨家的“兼爱非攻” D.法家的“以法治国” 5.(2012中考·聊城)某同学利用右边的行政系统简表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A.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措施 结果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 4.(2011中考·黄冈)唐太宗曾说:“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普能覆舟。”

B.西汉强化监察制度 C.唐朝创新中央官制 D.明朝加强专制统治

6.(2010·四川成都)唐太宗时,某地发生灾荒。假如你是当时的一名中书令,秉承皇帝的旨意起草了一份救灾计划,接下来你应该交给

A.尚书省裁决 B.门下省审议 C.尚书省执行 D.门下省执行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据《汉书》记载,秦始皇统治时,百姓(负担的)“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各种刑罚无所不用其极,以致“刑戮相望于道”。“赭(zhě)衣(秦时罪犯皆着红褐色的囚服)塞路,囹圄成市(监狱像市场一样拥挤)。”

唐太宗说:“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簿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1)材料表明,秦始皇和唐太宗的统治政策有什么不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不同的统治政策分别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秦始皇:加强剥削,人民负担沉重,刑法严酷;唐太宗:注重减轻人民负担,减轻刑罚。(4分)

秦的暴政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秦末农民战争推翻秦朝统治;唐太宗的统治使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时期。(4分)

(2)有人说,唐太宗是实践孔孟治国思想的典范。你认为这一说法是否正确?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你的理由。

正确。(1分)孔子主张“仁”,孟子主张“仁政”,都主张减轻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唐太宗的统治政策与此基本一致。(3分)

搜索更多关于: 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导学案 的文档
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导学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fxbn4bz2m4mg6283nif6msol1o4w700uyn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