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代表对的或正确的,仅供参考)
政治经济学课后练习题
导 论
一、是非题
1、生产力中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都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紧密相联。( ) 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 3、虽然经济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 ) 4、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资料生产。( )
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就是随着时代和实践发展而发展的科学。( ) 6、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和科学性是统一的。( ) 7、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 ) 8、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 ) 9、生产力是指人的劳动力。( ) 二、单项选择题
1、政治经济学揭示的是( )
A、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确 B、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C、生产关系发展的规律 D、上层建筑发展的规律 2、在当代社会中,成为第一生产力的是( )
A.生产资料 B.生产工具 C.劳动对象 D.科学技术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是( )
A. 研究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 B. 揭示客观经济规律 C. 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 D. 研究社会经济运行状况 4、衡量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 )
A. 劳动资料 B. 劳动对象 C. 生产工具 D. 生产的产品
5、从劳动过程来看,进入汽车修配厂修理的汽车是( )
A、运输工具 B、劳动对象 C、劳动资料 D、劳动产品 6、广义的生产是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的统一体。在这四个环节中(A、 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消费,但后三者对前者也起反作用 B、 分配决定生产、交换、消费,但后三者对前者也起反作用 C、 交换决定生产、分配、消费,但后三者对前者也起反作用 D、 消费决定生产、分配、交换,但后三者对前者也起反作用 7、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
A、生产关系 B、生产力 C、生产方式 D、资源配置 8、社会生产方式是(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1
)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C、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D、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9、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 )
A、生产力的社会形式 B、生产关系的基本要素 C、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D、各种经济规律产生的条件 10、要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必须( )
A、超越生产力的状况 B、落后于生产力的状况 C、适合生产力的状况 D、长期稳定不变 三、多项选择题 1、生产工具( )
A.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的因素 B.在生产资料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
C.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状况的主要标志 D.是划分经济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 E.在生产中起着最根本的作用 2、生产关系是指( )
A.人们在物质生产活动中结成的关系。 B.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
C.人们在生产总过程中所发生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 D.社会关系体系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是( )
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C、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 D、生产力反作用于生产关系 E、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构成社会生产方式
第一章
一、是非题
1、以直接的市场交换为目的的生产是产品生产。( )
2、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差异对于商品生产者没有什么影响。( ) 3、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是历史的进步。( ) 4、自然经济是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 ) 5、商品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可愈越的历史阶段。( ) 二、单项选择题
1、与自然经济相对立的经济形式是( )
A.商品经济 B.产品经济 C. 传统经济 D.现代经济 2、社会分工是指( )
A、按性别和年龄自然形成的分工 B、不同部门之间和各部门内部的劳动分工 C、企业内部的分工 D、企业内部不同工种之间的劳动分工 3、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
A、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D、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
2
4、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 )
A.商品的生产 B.产品的生产 C.精神资料的生产 D.物质资料的生产 5、自然经济在原始社会中占( )
A、统治地位 B、绝对统治地位 C、从属地位 D、仍占统治地位 6、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一般基础和条件是( )
A. 自然分工 B. 社会分工 C. 企业内部分工 D. 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分工
7、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发展状况的最主要的标志是( )
A.生产的产品 B.生产工具 C.劳动者的劳动技能 D.劳动对象 8、下列关于市场经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完全相同没有区别
B.市场经济是价值规律起调节生产作用的经济,商品经济则不是 C.市场经济是市场对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D.市场经济、计划经济是反映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经济
三、多项选择题
1、存在商品经济的社会有(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E.社会主义社会
2、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是( )
A.私有制的出现 B.社会分工
C.劳动生产率提高到剩余产品的出现 D.通过市场配置社会资源 E.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3、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有( )
A、商品经济本质上是交换经济 B、商品经济是开放型经济
C、商品经济是开拓进取型经济 D、商品经济以扩大再生产为特征 E、商品经济是资本主义经济
4、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区别表现在( )
A.自然经济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
B.自然经济中人们的关系简单明了,商品经济中人与人的关系为物与物之间的关系所掩盖。
C.自然经济排斥社会分工,商品经济以社会分工为前提。
D.自然经济条件下没有竞争,闭关自守,商品经济条件下,广泛竞争,相互促进。
第二章
一、是非题
1、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在同样的劳动时间内所创造的价值量相同。( ) 2、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 3、商品的价值量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 4、凡是能交换的东西都有价值。( )
5、具体劳动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 6、在商品经济中,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
7、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上的关系或比例。( )
3
8、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 ) 9、凡是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有价值。( )
10、不论财富的社会形式如何,使用价值总是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 11、商品价格与价值经常不一致,违背了价值规律。( ) 12、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内容或基础。( )
13、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差异对于商品生产者没有什么影响。( ) 14、抽象劳动与具体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二个方面。( )
15、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差异对于商品生产者没有什么影响。( ) 二、单项选择题
1、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 )
A、生产商品的两次不同劳动 B、生产商品的两个劳动过程
C、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 D、不同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2、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 )
A. 简单劳动 B. 商品的使用价值 C. 价格标准 D.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3、在商品供求关系平衡的条件下,商品价格( )
A. 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B. 与商品价值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C. 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 D. 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4、不同商品之所以能按一定的量的比例相交换,其原因是所有商品( )
A、 都具有使用价值 B、都是具体劳动的结果
C、都凝结着一般人类劳动 D、都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 5、商品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 ( )
A.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B.交换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使用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C.使用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基础 D.使用价值是价值的基础,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 6、在现实的商品交换中,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是:( )
A、商品的价格经常高于价值 B、商品的价格经常低于价值 C、商品的价格经常与价值保持一致 D、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7、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 B.商品是交换的劳动产品
C.商品必定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D.有价值的东西一定具有使用价值 8、商品的两个属性是( )
A.交换价值与价值 B.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 C.使用价值与价值 D.生产与消费 9、商品诸因素中反映人与自然关系的是( )
A.使用价值 B.交换价值 C.价值 D.价格 10、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的是生产该商品的( )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 C.劳动生产率 D.劳动强度 11、使用价值是商品的( )
A、社会属性 B、物质属性 C、本质属性 D、自然属性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