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 - 文言翻译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9 0:23:5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九讲) 文言翻译 (对应学生用书27~29页)

1. 强化文言文翻译的词法意识和句法意识。

2. 坚持文言翻译的原则,严格文言翻译的基本要求。

●重点实词(四) 1. 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五蠹》)(屡次) .

2. 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陈公弼传》)(宽容,饶恕) .3. (1) 归来相怨怒,但坐观罗敷。(《陌上桑》)(因为) .

(2) 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柳子厚墓志铭》)(受牵连犯??罪) .

(3) 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使楚》)(犯??罪) .4. 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魏公子列传》)(问候,慰问) .5. (1) 蒯聩玄孙卬为武信君将而徇朝歌。(《太史公自序》)(攻占,巡行) .(2) 二世使使者斩以徇。(《高祖本纪》)(示众) .

6. (1) 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廉颇蔺相如列传》)(从小路) .

(2)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屈原列传》)(离间) .(3) 侯生乃屏人间语。(《魏公子列传》)(私密,私下) .7.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诗经·卫风·氓》)(差错) .

8. 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孔雀东南飞》)(女子出嫁) .9.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回复) .10. 故传天下而不足多也。(《五蠹》)(称赞) .●古今异义词(四) 一、 单音节词

1. 迁(古:放逐;今:迁移)

2. 景(古:大、日光;今:景致或情形) 3. 害(古:嫉妒;今:祸害或害处) 4. 摄(古:整理、整顿;今:吸取)

5. 遣(古:休、被夫家赶回娘家;今:消除或派遣) 6. 寝(古:丑陋;今:睡觉)

7. 奇(古:适宜;今:特殊的或惊异的) 8. 卒(古:“猝”,死;今:士兵) 9. 要(古:邀请、相约;今:要求) 10. 严(古:尊重;今:严格或严密) 11. 速(古:招致;今:速度快)

12. 寻(古:不久;今:寻找)

13. 冒(古:涂盖、敷上;今:冒充或向外透) 二、 双音节词 1. 敢以烦执事。(《烛之武退秦师》)(古:对对方的敬称;今:掌管某项工作的人) ..2. 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指南录后序》)(古:可以凭借、可以用;今:可能,许..可)

3.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烛之武退秦师》)(古:那个人;今:尊称人的妻子) ..4. 丈夫亦爱怜其子乎?(《触龙说赵太后》)(古:男子;今:女子的配偶) ..5.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寡人之于国也》)(古:供养活着的人;今:保养) ..6. 沛公居山东时。(《鸿门宴》)(古:崤山以东;今:山东省) ..

7. 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五人墓碑记》)(古:头颅、生命;今:某些集团的领导人) ..8. 可谓智力孤危。(《六国论》)(古:智谋和力量;今:理解事物的能力) ..9.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谏太宗十思疏》)(古:路人;今:走路) ..

10.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古:树木的根部;今: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地方) ●重点虚词“其” 1. 用作代词。

(1) 第三人称代词。可代人、代事物,用在名词之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例如: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或代人,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作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整个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修饰语)应译为“他”“它”。如:① 秦王恐其破璧。(《廉颇蔺相如列传》)“其破壁”作宾语。②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其闻道”作主语。

(2) 活用为第一人称。可用作定语或小主语,视句意译为“我的”“我(自己)”。如:① 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赤壁之战》)②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3) 指示代词,表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如: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4) 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如: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

2. 用作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测度、反诘、婉商、期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视情况可译为“大概”“难道”“还是”“可要”等,或不译。如:① 皆出于此乎?《(师说》)“其”表测度,译为“大概”。② 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其”表反诘,译为“难道”。③ 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其”表婉商,译为“还是”。④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其”表期望,译为“可要”。

3. 用作连词。作连词用时,通常放在句首,或表假设,可译为“如果”;或表选择,译为“还是”。如:①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故哉?(《送东阳马生序》)“其”表假设,译为“如果”。② 呜呼!其信然耶,其梦耶,其传之非其真耶?(《祭十二郎文》)三个“其”均表选择,译为“还是”。

4. 用作助词。

(1) 附在代词“彼”“何”后,不译。如:① 赐!汝来何其晚也。(《孔子世家》)②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逍遥游》)

(2) 用在单音节形容词前,加强形容的状态,译为“有多么”“非常”。如:① 羊肉

其鲜乎。(《狐·狼·犬》)② 北风其凉,雨雪其雱(pāng)。(《诗经·邶风·北风》)

(3) 凑足音节,不译。如: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写作素材

“冰桶挑战”引发热议

“冰桶挑战”最近风靡全球,活动的主旨在于唤起人们对“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即渐冻人症)的关注,并为对抗这一疾病捐款。活动要素有二:第一,自己把一桶冰水从头浇下,点名他人进行同样的挑战,对方如果不接受,就要给“渐冻人症”公益协会捐款;第二,浇水和提出挑战的视频都传到网上,加大传播范围。

随着“脸书”创始人扎克伯格、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等众多名人的参与,迅速风靡全球。挑战者接到战帖后,要么选择拿起装满冰块的冷水朝自己身上泼下去,要么捐款100美元,或两者都做,再指名3位挑战者接棒,并透过上传的视频,让活动如滚雪球般扩散出去。在民众对渐冻人认知不足的当今社会,这样富有创意的慈善活动,一定程度上确实可以带动外界对“渐冻人”的关注、关心和正面的帮助。不过,一桶桶冰水浇下来,也溅起了质疑的水花。

【话题】真心“慈善”,不要作秀;切莫浪费了社会善意;关系场效应;关注罕见病;

不要忘了初衷。

1. 不能将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准确译出。 2. 不能灵活处理古汉语特有的语法现象。

3. 多以意译含混对付,重要字词不能一一落实。

, 一) 熟悉各种词类活用现象,掌握各类特殊句式的特点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具体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的活用。

特殊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含宾语前置句、谓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结构后置句等),都有其固定的格式,在翻译过程中要善于抓住这些标志,严格按照现代汉语规范来翻译。

1. 审题时要具备“语言标志意识”。

特殊句式总有一定的语言标志,如判断句多以“??者??也”或“乃”“即”“皆”“则”等作标志;被动句多以“于”“见”“为”作标志等。学生应特别注意这些标志词。

2. 注意容易被忽略的定语后置句和宾语前置句、无被动标志的被动句、无判断标志的判断句和表反问的固定句式、省略句。

典例1 (2014·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先生姓朱,讳筠,字竹君,顺天大兴人。九岁入都,十三岁通《五经》,有文名。先生少英异,至性过人,与弟文正公珪,俱擅文名,为钜公契赏。及丁父忧,服阕,不肯出仕,欲为名山大川之游。会文正公入觐,上询及先生,乃不敢引疾,谓弟曰:“汝败我雅兴矣。” .先生以为经学本于文字训诂,刊布许氏《说文》于安徽以教士。复奏请采录《永乐大典》逸书,上览奏,异之,乃命开四库全书馆,御制诗以纪其事。又以《十三经》文字传写讹舛,..

奏请仿汉熙平、唐开成故事,择儒臣校正,立石太学,奉谕缓办,因著《十三经文字同异》..

若干卷藏于家。于是皖、闽之士闻绪言余论,始知讲求根柢之学,四海好学能文者,俱慕从先生游。而戴征君震、王观察念孙诸人,深于经术训诂之学,未遇时皆在先生幕府,卒以撰.述名于时,盖自先生发之。 .

先生刚肠疾恶,俗流不敢至其门,寒畯有一善,誉之如不容口。其在都,载酒问字者,车辙断衢路;所至之处,从游百数十人。既资深望重,则大言翰林以读书立品为职,不能趋谒势要。其督学安徽,旌表婺源故士江永、汪绂等,祠其主于乡贤,以劝朴学之士。在福建,.与弟珪相代,一时传为盛事,而闽士攀辕走送者,数百里不绝。其后文正主持文教,海内名流皆以暗中索拔,多先生所赏契者,故世称据经好古之士为“朱派”云。

先生穷年考古,兼好金石文字,谓可证佐经史。为文仿迁、固,尤长于叙事。书法参通六书,有隋以前体格。藏书万卷,坐客常满,谈辨倾倒一世。所至名山川,搜奇揽胜,都人士传诵吟咏,至今不辍。

(节选自孙星衍《朱先生筠行状》)

先生为人坦无城府,内友于兄弟,外好交游,称述人善,唯恐不至,即有过辄掩覆之,后进之士,多因以得名。室中自辰至夕,未尝无客,与客饮酒谈笑穷日夜,而博闻强识不衰。时于其闲属文,其文才气奇横,于义理事物情态无不包,所欲言者无不尽。为学使时,遇教官诸生贤者,亲若同辈,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殷勤,去而人爱思之。所欲著书未就,有诗...文集若干卷。

(节选自姚鼐《朱竹君先生别传》) 1. 解释文中加点的实、虚词。

【答案】 乃:才 逸:散失 以:连词,表示目的,译为“来” 故事:先例 遇:得志 发:启发 旌:表彰 殷勤:情意深厚 而:连词,表示转折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先生以为经学本于文字训诂,刊布许氏《说文》于安徽以教士。 (2) 既资深望重,则大言翰林以读书立品为职,不能趋谒势要。 (3) 其文才气奇横,于义理事物情态无不包,所欲言者无不尽。

【答案】 (1) 先生认为经学应以文字训诂为基础,(便)在安徽印刷发行许慎的《说文解字》来教育读书人。

(2) 在拥有高深资历、显赫声望后,(朱筠)就声称读书人要把读书和端正品行作为职责,不能趋附巴结权贵。

(3) 他的文章才思新奇气势豪放,在义理、事物、情态方面无所不包,想要说的意思都能透彻地表达出来。

【解析】 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重点字词、固定结构与特殊句式是得分点。注意增、删、留、换。第(1)句关键词:“以为”“本”“刊布”;第(2)句关键词:“立品”“为职”“趋谒”“势要”;第(3)句关键词:“才气”“奇横”。

【参考译文】

先生姓朱,名筠,字竹君,是顺天府大兴人。九岁时到都城学习,十三岁通晓《五经》,以善写文章著名。先生年轻的时候英俊奇异,秉性超过一般人,他与弟弟文正公朱珪,都因为擅长写文章著名,深得皇上赏识。等到父亲去世,回家守丧,服丧期满不肯做官,想到名山大川游览。适逢他的弟弟去觐见皇帝,皇上询问先生的情况,才不敢故意称病,对他的弟弟说:“你败了我的雅兴呀。”

先生认为经学应以文字训诂为基础,(便)在安徽印刷发行许慎的《说文解字》用来教育读书人。又上奏朝廷请求收集散失在民间的《永乐大典》,皇上看了奏章后,认为他的观点

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突破 - 文言翻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g1bx9aoty0n19b8i5h1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