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指名学生猜诗题的意思。
师总结:“稚子”是指幼小的孩子,“弄”是玩的意思,古诗题目的意思是幼小的孩子玩冰。
4.了解诗人杨万里。(课件出示诗人的资料)5.学生自由朗读古诗。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导入本课,让学生想象古时候儿童生活的场景。了解诗人,使学生养成搜集资料的好习惯,为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做好准备。初读古诗,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板块二 初读古诗,感知诗意
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指名读古诗,相机正音:“钲”应读“zhēnɡ”,“磬”应读“qìnɡ”。 (2)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发生的事?(冬季)
(3)给古诗划分节奏,引导朗诵古诗。(课件出示诗的节奏划分)2.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课件出示
稚子 玉磬
指名学生读,相机正音,再齐读。
3.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汉字“晓”。(学生观察—老师范写—学生练写) 4.运用学法,理解诗意。
(1)让学生运用第一首古诗的学法,自学这首古诗,理解诗意。(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课件出示
? 借助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诗意。
? 读古诗,想象画面,体会其中的乐趣。 (2)全班交流汇报古诗的大意。
5.教师相机小结:清晨,儿童将铜盆里结冻的冰块剜下来,用带来的丝线穿起来当钲来敲打。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样穿越树林,冰忽然落在地上发出像玉石碎裂一样的声音。
6
【设计意图】重视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利用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意,了解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自学古诗的能力。
板块三 品读古诗,想象诗境
1.读出感情,想象画面。
(1)指名学生读“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2)结合注释说一说“稚子”“金盆脱晓冰”“钲”分别是什么意思。(幼小的孩子;早晨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一种金属打击乐器)
(3)再读一读这两句诗,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全班自由交流)
2.想象画面,体会情境。
(1)指名学生读“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2)结合注释说一说“磬”“玻璃”分别是什么意思。(一种用玉或石制成的打击乐器;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3)再读一读这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全班交流眼前浮现的画面)
3.多么调皮的孩子,他从金属盆里把冰取出来——(学生接读)稚子金盆脱晓冰;多么聪明的孩子,他用彩色的线把冰块穿起来当作银锣来敲——(学生接读)彩丝穿取当银钲;多么快乐的孩子,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样穿越树林,真好听——(学生接读)敲成玉磬穿林响;多么沮丧的孩子,冰忽然落在地上发出像美玉摔碎的破裂声——(学生接读)忽作玻璃碎地声。
4.教师小结:快乐也好沮丧也好,对孩子来说都是心动神移的最深刻的记忆。对作者来说,他多么羡慕这个无忧无虑、聪明可爱的孩子啊。
【设计意图】品读古诗,想象画面,把学生带入古诗描写的情景中,入情入境,体会其中的乐趣,为学生感悟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做好铺垫。
板块四 品读古诗,想象诗境
1.读出诗味,体会诗情。 (1)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圈出这首诗中的动词。(脱、穿、敲、碎) (3)从这几个动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7
这首诗通过对小孩子一系列动作的描写,如“脱”字,形象传神地写出了孩子剜冰的样子,表现了孩子的天真烂漫。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对儿童的喜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1)学生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古诗《稚子弄冰》。 (2)学生自由背诵古诗《稚子弄冰》。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赏读古诗,感悟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反复朗诵古诗,背诵古诗,达到积累记背古诗的目的。 ?板书设计
第3课时 村晚
?课时目标
1.会认“漪”1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村晚》。
3.理解古诗《村晚》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谈话导入,扣读诗题
1.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了两首关于古时候儿童田园生活的古诗,一首诗通过小孩子学种瓜来体现孩子们的天真可爱,一首诗通过孩子因冰块做成的打击乐器摔碎而失落沮丧来表现孩子的聪明、天真。你们还能背诵这两首诗吗?谁愿意背一背这两首诗?
2.谈话引出作者。
8
这节课我们要领略的是宋代乡村的一段美丽风光。这段风光是一位诗人带给我们的,他的名字叫雷震。
3.板书诗题,齐读诗题。(板书:村晚) 4.读了诗题,你想到了什么?
“村晚”的意思就是乡村的傍晚,所以这首诗描绘的是乡村傍晚的景色。 5.学生自由朗读古诗。
(1)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两首古诗,我们学习《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和《稚子弄冰》用了哪些学习方法?
学生交流学习古诗的方法:借助注释、查工具书、结合课文插图理解、小组交流讨论等。
(2)运用这些方法自学古诗《村晚》,理解诗意。(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课件出示
? 正确、流利地朗诵古诗《村晚》。
? 利用注释、工具书和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理解诗意。
(3)全班交流汇报自学古诗的情况。首先检查古诗的朗读情况。(课件出示诗的节奏划分)(指名读)
教师相机指导“陂”和“漪”的读音。指名学生按节奏朗诵古诗,学生评议后齐读。
(4)古诗讲究韵律美,我们读诗时应该注意什么呢? 应该注意把这首诗的韵脚“陂、背”读得清晰、响亮。
(5)学生练读,指名读,学生评议,全班齐诵古诗。 (6)检查学生对诗意的理解。(全班交流汇报诗意)
6.教师小结:诗人抓住了对景物和人的描写。(板书景:草、水、山、日;板书人:归、横、吹)整首诗描绘了一幅牧童骑牛吹笛晚归图。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扣紧诗的题目,为理解古诗的大意做好铺垫。重视学法指导,引导学生运用学古诗的方法自学古诗,提高学生自学古诗的能力。
板块二 品读古诗,想象诗境
1.读出感情,想象画面。
9
(1)指名学生读“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2)结合注释说一说“陂”“漪”分别是什么意思。(池岸;水中的波纹) (3)再读一读这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全班交流眼前浮现的画面)
2.想象画面,体会情境。
(1)指名学生读“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2)结合注释说一说“腔”“信口”分别是什么意思。(曲调;随口) (3)再读一读这两句诗,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3.乡村的晚景多美啊——(学生接读)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的生活多么悠闲自在呀——(学生接读)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4.教师小结:《村晚》这首古诗描写了乡村傍晚时的景色,给人一种无限的遐想,特别是牧童骑在牛背上随意吹着短笛的悠闲自在,让人无比向往。
【设计意图】品读古诗,想象画面,把学生带入古诗描写的情景中,入情入境,体会其中的乐趣,为学生感悟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做好铺垫。
板块三 诵读古诗,感悟诗情
1.读出感情,体会诗情。 (1)全班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1)全体师生在配乐中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村晚》。 (2)学生自由背诵古诗《村晚》。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赏读古诗,感悟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反复朗诵古诗,背诵古诗,达到积累记背古诗的目的。
板块四 对比阅读,感悟表达
1.现在我们已经学完三首关于古时候儿童田园生活的古诗,请比较一下这三首诗有什么异同?四人小组讨论,完成表格。
1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