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仅考虑太阳辐射影响,图示甲处地貌未来最先可能演变成( ) A. 背斜山 B. 向斜山 C. 背斜谷 D. 向斜谷
该岩层在乙处出现缺失的原因及丙处岩石类型最可能是( ) A. 受张力岩层破碎被侵蚀 花岗岩 B. 受挤压岩层破碎被侵蚀 石灰岩 C. 因流水堆积岩层被覆盖 砂岩 D. 因断裂陷落岩层被覆盖 黏土
图6为“我国30°N附近两个省会城市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回答11~12题。
图6
11. 图6城市夏季夜雨率高达80%以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处山间河谷,夜晚谷地气流垂直上升 B. 夜晚蒸发量大,水汽丰富 C. 西南季风经常夜晚到达 D. 谷地夜晚气温低,水汽冷凝
12. 右图城市7~8月份降水量相对较少,最可能的原因是( )
A. 冷空气强盛 B. 反气旋影响 C. 大气对流旺盛 D. 准静止锋控制
上海临港产业区位于上海东南角,地处长江口和杭州湾的交汇处。2018年7月10日,美国特斯拉与上海市临港集团签署了纯电动车项目投资协议,将独资在临港地区建设集研发、制造、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超级工厂。据此回答13~14题。
13. 特斯拉纯电动车项目选择落户上海,因为上海( )
A. 土地租金低 B. 劳动力成本低 C. 能源资源丰富 D. 政府政策支持 14. 该项目落户上海带来的影响主要是( )
A. 有利于将上海打造成汽车产业中心 B. 促进新能源产业在临港地区集聚 C. 促进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升级 D. 上海的空气质量得到优化
新城市主义是20世纪90年代初针对北美城市化问题而形成的一种城市规划和发展理念。新城市主义主张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中枢的步行化城区,即以公交站点为中心,以400~800 m(5~10分钟步行距离)为半径,建立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高居住密度等功能为一体的城区,以实现各个城市组团紧凑布局的协调发展模式。图7示意新城市主义理念下的步行化城区。读图,回答15~16题。
图7
15. 新城市主义理念下,步行化城区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重点解决城市( ) A. 向郊区的无限度、低水平扩张 B. 人口过快增长带来的就业困难 C. 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的不足 D. 房价过于昂贵导致的住房紧张 16. 步行化城区对外联系的交通方式,带来的有利影响是( ) A. 满足城区居民多种需求 B. 改变城市服务功能 C. 扩大城市地域范围 D. 缓解交通拥堵
图8为“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全局趋势三维透视图”,该图揭示中国县域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布的总体格局及特定方向的变化趋势。人口老龄化系数与人口老龄化程度正相关。读图,回答17~18题。
图8
17. 2000—201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空间分布变化的趋势是( ) A. 西北降低,东部降幅小 B. 整体升高,东西差异扩大 C. 东南升高,东西差异缩小 D. 西南降低,东部升幅小 18. 该时期东北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变化会( ) A. 制约社会养老体系建设 B. 使劳动力成本快速降低 C. 增加青壮年的社会负担 D.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二) 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两项且全选对者得3分,错选、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长江流经四川盆地东部边缘时冲开崇山峻岭,夺路奔流形成了壮丽雄奇、举世无双的长江三峡。《水经注》中有一段关于三峡地区古代土著“祈雨”的记载:“天旱,燃木崖上,推其灰烬,下移渊中,寻即降雨。”据此回答19~20题。
19. 三峡的成因主要是( )
A. 断裂下陷 B. 地壳上升 C. 流水侵蚀成谷 D. 风力侵蚀成谷 20.“寻即降雨”蕴含的地理原理是( )
A. 温度升高加快江水的蒸发 B. 灰烬增加了大气中的凝结核 C. 空气受热形成上升气流 D. 加速水汽在江面凝结
石漠化土地是指基岩裸露度(或石砾含量)大于等于30%的土地。图9为“我国石漠化土地省区占比统计图”,据此回答21~22题。
图9
21. 形成这些地区石漠化的自然条件有( ) A. 降水丰富且集中 B. 土壤深厚
C. 喀斯特地貌广布 D. 河流径流量大 22. 贵州省防治石漠化的措施主要有( ) A. 合理发展立体农业 B. 退耕还林还草
C. 大力推广太阳能 D. 全面实施坡地改梯田工程
图10
特高压输电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输电技术之一,其特点是输送容量大、输电距离长、线路损耗低、占用土地少。在我国北方,特别是经常受雾霾天气困扰的地区,特高压输电被称为“治霾利器”。图10为“我国特高压输电线路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23~24题。
22. 下列有关特高压输电工程建设及实施所产生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有(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