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浙人美版四年级下册第3课《节日的徽标》公开
课优质课教案比赛讲课获奖教案
1教学目标
1.了解节日文化、掌握徽标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2.欣赏不同的节日徽标,发现其中的设计原理,尝试设计艺术节节日徽标。
3.理解传统节日的意义,树立继承传统的意识;尝试设计制作自己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标志,培养创新意识。
2教材理解
从课题理解,本课应以“徽标”两字为关键词,以徽标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为重点,“节日”是“徽标”的定语,但又以徽标为载体,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的节日文化。 从教材内容理解,中国的节日,校园的节日体现了亲情、团聚,以及伟大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良好的民族礼仪等节日文化,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本课通过以节日徽标设计为载体和手段,引起孩子对节日文化的重视和再现。树立继承传统节日文化的意识。从而实现传统文化在教育中的回暖。因为教育是一种根的工程,传统文化的教育尤其承载着教育的社会教化作用,其目的是培育少年君子,培养社会栋梁,健全人格体系。
从新课程标准分学段分领域中的目标理解,本课应归入“认识设计的造型、色彩、媒材,手绘草图或立体制作的方法表现设计构想,感受设计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的目标。 综合以上三点,本课学习探究活动中“节日”和“徽标”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总结为:在探究徽标设计活动中感受节日文化。
依据《小学美术新课程》所建立的阶段目标,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通过欣赏经典的节日徽标设计作品,了解节日文化,感知徽标设计在生活中的作用,从节日特色提炼节日元素,运用徽标中,运用生活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根据学生实际,搭建学校近期艺术节活动为载体,使设计的艺术节节日徽标美观与实用并重。
设计艺术节这个徽标让学生从独特的美学价值、强大的校园功用,文化的象征即应用和审美等多重功能中感受视觉传达设计的魅力,初步养成善于发现、勤于思考、大胆想象和追求创意的习惯。
3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孩子正处于形象思维、感性思维到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的过渡期,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这个阶段的孩子思维特点进行适当的引导。让孩子体会传统节日中典型的特色,这特色或是人物、或是景物、或是事物、或是风俗……通过艺术的手法强化、提炼,把特色转化提取成某种艺术元素和符号,这个过程即具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化过程,通过图标的形式强化,并应用到生活中,更突出了节日的特点。艺术元素、符号的提取,因个体不同,表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