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暴力攻击防范处置规程
1.目的
精神障碍患者在精神症状及各种因素影响下,可能出现暴力攻击行为,给患者及周围环境造成危害性影响,因此平时工作中应采取恰当的护理措施,预防及终止暴力行为的发生。
2.标准
2.1认真做好暴力风险评估工作。护士长及当班护士要评估患者暴力风险程度,提出针对性防范措施,有明显标识。
2.2掌握病情,安置患者。对有高风险患者安置到一级病室,严格床头交接班,24小时有护士重点看护,限制患者活动范围,保证患者活动在护士视线范围之内。
2.3识别精神症状或躯体疾患,了解暴力行为的原因,进行针对性、个性化指导。
2.4主动沟通,与患者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接触时注意方式方法,避免激惹患者。耐心倾听患者诉说并提供希望,鼓励患者以适当方式表达和宣泄情感,明确告知暴力行为造成的后果。
2.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有效控制暴力行为。及时发现暴力行为的先兆,将患者与其他患者隔离开,避免相互影响。当有暴力行为发生时,护士要与患者保持安全距离,评估环境,疏散围观患者,移除危险物品,有效运用精神科暴力管理技能与技巧(缓和激化、脱身法、控制与约束法)处理患者的暴力行为。
2.6每日进行常规安全检查,保证环境安全。
2.7积极与主管医生沟通,尽快控制精神症状,降低患者暴力风险。
2.8加强住院患者的组织管理,安排丰富的工娱活动,充实患者住院生活,使其旺盛的精力达到应有的宣泄,转移分散其冲动意图。
3.定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