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关于曹植的故事 - 图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3 15:10:5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几百年后,东汉末《古诗十九首》有首《迢迢牵牛星》吟到:“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这一段较《诗经》所述有了质的飞跃,情感卓然显现。如果我们单纯以为前者中牵牛织女还是无关的两颗星辰,后者却明显情人(或进一步说是夫妇)角色——饱受思念之苦,渴望厮会,感情色彩浓烈。这是很重要的转变,以后所有牛郎织女的故事都是建立在将二者视作夫妇这一基本情节单元基础上的,至于其他情节都由此转出来。 同时代的《风俗通义》(东汉应邵编撰)记到:“ 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相传七日鹊首无故皆髡,因为梁以渡织女故也。”(见《岁华纪丽》) 两者相互映证,可见至迟东汉民间已有牛郎织女七夕鹊桥相会情节。近年考古发现西汉昆明池中立牵牛、织女石像,并以发式、服饰、表情和身形姿态以示男女之别。(汤池:《西汉石雕牵牛织女辨》,《文物》1979 年第2 期)更将牛郎织女夫妇身份向前又推进了几百年。可以说到东汉末,一个牛郎织女故事大概已经完备,但其间经过了何种演进难以考证。 进一步思考,为什么到东汉传说突然有了爱情悲剧的色彩?汉朝自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刘邦称帝,至公元8年王莽篡政,经二十年战乱,汉光武帝刘秀建东汉到公元220年,历四

百年,此间典章制度充分发展,人伦纲常组合成完备的礼教系统。在此种风气之下,等级制度森严,任何越轨都是对整个社会制度的挑战,作为社会风俗制度的重要部分婚俗更是如此,门当户对观念是一道无形的屏障,把不同等级的人圈定在不同的选择范围内,越级的婚姻即是对婚姻制度的僭越,牛郎织女的悲剧可能就是严酷社会现实的反映。不仅是牛郎织女传说,大致创作于东汉献帝建安年间的《孔雀东南飞》所表现的爱情悲剧同样让人惊心。家庭和社会的双重压迫,使得婚姻自由成为遥不可即的梦,传说和诗两相辉映,凸现出两汉的社会世俗。

曹植《九咏注》说:“牵牛为夫,织女为妇,织女、牵牛之星,各处一旁,七月七日得一会同矣。” 喜鹊叫喳喳

素有“阿胶之乡”美誉的山东省东阿县,最近,被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命名为“中国喜鹊之乡”,是全国被命名的十二个“中国鸟类之乡”之一。为挖掘以喜鹊为代表的吉祥文化,东阿喜鹊广场日前正式开工兴建。

“喜鹊叫,喜事到”,这种说法现在不会有人相信了,但是喜鹊在人们的心目中,还是很受喜爱的一种鸟,这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喜鹊的羽毛颜色只有黑白两种,除腹部为白色、两肩各有一大块白斑外,其余部分都是黑色。飞行时,拖着一条长尾巴,黑白更加分明醒目;再听听它的叫声,“喳、喳喳”的声音,韵调虽然简单,但清脆响亮,不像乌鸦那种“啊、啊”的单调叫声,给人一种沉闷之感,加之全身乌黑,更觉厌恶。喜鹊在鸣叫的同时,尾巴也随之上下翘动,活泼动人惹人喜爱。 清晨,门窗打开,迎面树上喜鹊连声鸣叫,顿时精神有所振奋,难怪人们说“喜鹊叫,喜事到”。

喜鹊不单是我们人喜欢它,就连天上的织女也离不开它,织女思凡下界,与牛郎结成美满姻缘,并生下一男一女,正当他们过着幸福生活的时候,天神将这对恩爱夫妻拆散,天神逼迫织女往天上走,牛郎闻讯在后面紧紧追赶,行至途中,王母娘娘用玉簪划成一道天河,把织

女和牛郎强行分开,让他们隔河相望,这件事感动了喜鹊神,它命令所有喜鹊,在农历七月初七这天都飞到天上去,一只只头尾相接,在天河上架起一座“鹊桥”,使他们夫妻得以相会。这个美丽动人的神话一直流传到今天。

每到七月初七前后,有时真难以见到喜鹊,当然不会是到天上去了,可是究竟去什么地方了呢?要想了解这问题,需从它们的生活习性说起。喜鹊属于留鸟。常年栖居在山区、平原的村庄及丛林之中,很少结成大群,多成对或三四只一起活动在较为空旷的地方。二三月份进入繁殖期,巢多建在高大的树杈上,用许多枯枝搭成,上面还搭有防止露雨的盖子,做工之精巧令人赞赏。五六月雏鸟问世,老鸟还要带领着子女,学习飞翔、寻食以及如何对付敌害等技能。八月前后,喜鹊经过了炎热的夏天和繁殖过程中的辛苦劳动,进入了换羽期,把残缺不全的春羽脱下来,换上一身柔软多绒的冬装。就在这新旧羽毛交替的过程,它们的飞翔能力减弱了,活动不能像以前那样频繁了,范围也缩小了,这样可以避免或减少其他动物的伤害。因此,这时候我们能见到它们的机会也就少多了。喜鹊不只是给人们留下良好印象,更重要的是,它能吃大量害虫,如蝼蛄、蝗虫、天蛾幼虫、地老虎、蝉和蝽象等,它给农作物带来不小的益处。 千年陈酿曹植醉

太和三年(公元229年)隆冬,曹植从河南雍丘(今河南杞县)来到东阿。这时,他的几个弟兄都已过世,他成了魏明帝曹睿(曹丕之子)唯一的嫡亲叔父。明帝稍念骨肉之情。对曹植较为客气,曹植的领地阿邑增至三干户。加上当时的东阿土地肥沃,物产丰饶,曹植的境况大为改善,已经不再为生活担忧。他“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的愿望强烈起来。

这期间,曹植写了大量表文,屡次上疏曹睿,要求参与政治,建功立业,实现多年的愿。但曹睿不予理睬,使他感到十分郁闷和压抑。只好每日里斗鸡走狗,跳马击剑,饮酒赋诗,百无聊赖地打发日子。

这一日,他带领仆从到野外打猎,中午时分来到一家荒村野店小酌。店主是一位姿色佳丽的少妇。她见曹植仪表非凡,仆从甚众,经打听知道他就是“才学八斗,骨气奇高”的东阿王,就搬出珍藏多年的陈酿来款待曹植。曹植觉得杯中物香醇可口,味美异常,就开怀畅饮起来,竟喝得酩酊大醉。昏睡三日才醒。“好酒呀好酒!”曹植折身起床,觉得神清气爽,耳聪目明,一股股酒香仍然不断从胸中涌上来。回想年在邺城父王的府中也没饮过如此香醇的美酒。他就唤过女店主,提出要买十担好酒回去喝。

“要一坛半罐尚可,再多就没有了!”少妇郁郁不乐地答。

“为何没有了呢?难道这酒不是你自家酿的吗?”“王爷,民妇冤枉啊!”女店主扑腾跪在地上喊起冤来。

原来此妇名叫曹娥。她父亲曹刚是一位身怀绝技的酒师,自家开了一座酒坊,专门酿造曹氏陈酿。据说这陈酿用稻、麦、黍、稷、菽五种粮米酿成,埋在窖里封藏八年才开窖销售。这款待曹植的酒还是曹娥出嫁时爹爹陪送的呢。不料半年前祸从天降,她爹曹刚被县邑的皂隶捉去押进了大牢。原来县令诸隽是个贪赃枉法、卖官鬻爵(就是花钱买官)的昏庸之辈。他除了每日痛饮曹氏陈酿之外,还常用它给上司送礼,酒钱却常常少给,弄得曹家苦不堪言。这一天,诸隽又派人来曹家要酒。曹刚说酒倒是有,只是不到开窖的期限。县令不信,立逼着曹刚开窖。曹刚只好将不到期限的酒送上。县令一尝味道不对,以为曹刚故意刁难,就问了个“通匪谋反”的罪名将曹刚捉进了大牢。

“光大化日,朗朗乾坤,岂容贪官污吏胡为?”曹植听了曹娥的哭诉,不由得勃然大怒,立即将诸隽传来痛斥。曹刚出狱以后,曹植周济他银两,让他扩大了酒坊,增设了铺面,又帮他改进工艺,将封窖的时间改为十年。这样,曹氏陈酿就愈来愈佳,声名也愈来愈大了。 从此,曹植经常用曹氏陈酿宴请文朋诗友。席间,众墨客醉酒当歌,抒发情怀,倒也苦

中有乐:

置酒高殿上。亲友从我游。中厨办丰膳。烹羊宰肥牛。秦筝何慷慨。齐瑟和且柔。阳阿奏奇舞。京洛出名讴。乐饮过三爵。缓带倾庶羞。主称千金寿。宾奉万年酬。久要不可忘。薄终义所尤。谦谦君子德。磬折欲何求。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流。盛时不可再。百年忽我遒。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先民谁不死。知命复何忧。

据说,曹植的好友、当时著名的文学家阮籍在东平任职期间,常常来东阿与曹植对饮。有一次,阮籍为对付司马氏的求婚,竟然狂饮终日.一醉两个月不醒,使司马氏无法开口,就是喝的那曹氏的陈酿。

太和五年春节,曹植打点了十担曹氏陈酿派人送进京师洛阳,献给魏明帝曹睿。曹睿饮罢甚喜,节后特将曹植召到洛阳过元宵佳节。这时洛阳经过曹睿的刻意经营,已经不是当年的破败景象了。大概是痛饮了曹氏陈酿的缘故吧,曹睿对这位嫡系叔父很客气,还让他在洛阳城里游观一番。这次朝会历时一个月左右,接着曹植又徙封陈王,增邑五百户,并前三千五百户。曹植到了陈,知道自己在朝参与朝政大事的希望,已无实现的可能,心情非常郁闷,当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即发病死去,享年四十一岁。临终前遗令薄葬于东阿鱼山。大概他还想念着东阿这块风光宝地和曹氏陈酿吧? 千年陈酿曹植醉, 万世留名东阿王。 今日鱼山丰碑在, 五洲四海飘酒香。 阿胶传奇

阿胶因始产于东阿而得名,具有二千年的悠久历史,载入历代医药经典著作。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阿胶,本经上品,弘景曰“出东阿,故名阿胶”。当时的东阿就是现在的阳谷阿城。到了清末,由于阿城的阿胶生产规模较小,以及济南宏济堂阿胶的兴起,名声逐步下降。

现在的东阿阿胶厂原来济南宏济堂制胶厂,1957年,宏济堂阿胶分流到平阴和东阿,大部分阿胶的生产人员和设备从宏济堂搬到了东阿,现在东阿用的蒸球还是宏济堂的。 宏济堂创建于1907年。1909年,创始人乐镜宇在济南西关东流水街(东流水街现已不存,原址划入五龙潭公园)开办宏济堂阿胶厂,将原来三昼夜熬制延长为九昼夜精炼,清除了阿胶原有的腥臭味。原来的阿胶内不加药料,系纯皮胶,但乐镜宇加入当归等滋补性药料及陈皮、甘草等调味药料,还加入贵重药材,所产阿胶清香甜润,阿胶也成了宏济堂的名品,当时生产的阿胶为“福、禄、寿、财、喜”五字胶和精研、墨锭、极品、亮十六块、亮三十二块、黑十六块、黑三十二块等不同型号共十二种,年产阿胶5000公斤。1915年,宏济堂阿胶获得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其产品在国内畅销的同时,还远销到南洋和日本。

小黑驴,白肚皮

搜索更多关于: 关于曹植的故事 - 图文 的文档
关于曹植的故事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ggkr0q0rz76vac3m0a9_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