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
???????p0(?????p)=
(??1??p+??s)????k
??=??p+
??p0??p=?????????p0
式中:??p——受拉区纵向预应力筋截面面积:对轴心受拉构件,取全部纵向预应力筋截面面积;对受弯构件,取受拉区纵向预应力筋截面面积;
??p0——计算截面上混凝土法向预应力等于零时的预加力,应按本规范第10.1.13条的规定计算;
????——按荷载标准组合计算的弯矩值;
z——受拉区纵向普通钢筋和预应力筋合力点至截面受压区合力点的距离,按公式(7.1.4-5)计算,其中e按公式(7.1.4-11)计算;
??p——??p0的作用点至受拉区纵向预应力和普通钢筋合力点的距离; ??????——受拉区纵向预应力和普通钢筋合力点的偏心距;
??p0——计算截面上混凝土法向预应力等于零时的预加力作用点的偏心距,应按本规范第10.1.13条的规定计算。
7.2受弯构件挠度验算
本部分与原规范基本相同
8构造规定
8.1伸缩缝
此部分内容与原规范基本相同
8.2混凝土保护层
对应环境等级的修改,混凝土保护层的最小厚度c(mm)也进行了修改:
环境等级 一 二a 二b 三a 三b 板墙壳 15 20 25 30 40 梁柱 20 25 35 40 50 Page 17 / 26
注:1 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大于C25 时,表中保护层厚度数值应增加5mm;
2 钢筋混凝土基础宜设置混凝土垫层,其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从垫层顶面算起,且不应小于40mm。
8.3钢筋的锚固
普通钢筋的基本锚固长度(??a)计算公式没有变化,但其中??t(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取值改为“当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时,按C60取值”以适应混凝土强度的提高。 新规范对钢筋弯钩和机械锚固的形式和技术要求做了更详细的规定,如下表: 锚固形式 90°弯钩 135°弯钩 一侧贴焊锚筋 两侧贴焊锚筋 焊端锚板 螺栓锚头 技术要求 末端90°弯钩,弯后直段长度12d 末端135°弯钩,弯后直段长度5d 末端一侧贴焊长5d同直径钢筋,焊缝满足强度要求 末端一侧贴焊长3d同直径钢筋,焊缝满足强度要求 末端与厚度d的锚板穿孔塞焊,焊缝满足强度要求 末端旋入螺栓锚头,螺纹长度满足强度要求 注:1 锚板或锚头的承压净面积应不小于锚固钢筋计算截面积的4 倍;
2 螺栓锚头产品的规格、尺寸应满足螺纹连接的要求,并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 3 螺栓锚头和焊接锚板的间距不大于3d 时,宜考虑群锚效应对锚固的不利影响; 4 截面角部的弯钩和一侧贴焊锚筋的布筋方向宜向内偏置。
8.4钢筋的连接
不宜采用绑扎搭接接头的规定改为:受拉钢筋直径不宜大于25mm,受压钢筋直径不宜大于28mm。
钢筋机械连接区段的长度为35d,d改为连接钢筋的较小直径。
8.5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
由于钢筋等级的提高,最小配筋率调整如下:
受力类型 全部纵向钢筋 强度级别500N/mm2 强度级别400N/mm2 强度级别300N/mm2、335N/mm2 一侧纵向钢筋 受弯构件、偏心受拉、轴心受拉构件一侧的受拉钢筋
最小配筋百分率 0.50 0.55 0.60 0.20 0.20和45???? ??y中的较大值 Page 18 / 26
受压构件 注:1 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当采用C60及以上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时,应按表中规定增加0.10;
2 板类受弯构件的受拉钢筋,当采用强度级别400N/mm2、500 N/mm2的钢筋时,其最小配筋百分率应允许采用0.15和45???? ??y中的较大值;
3 偏心受拉构件中的受压钢筋,应按受压构件一侧纵向钢筋考虑;
4 受压构件的全部纵向钢筋和一侧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以及轴心受拉构件和小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均应按构件的全截面面积计算;
5 受弯构件、大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全截面面积扣除受压翼缘面积(??f′???)?f′后的截面面积计算;
6 当钢筋沿构件截面周边布置时,“一侧纵向钢筋”系指沿受力方向两个对边中一边布置的纵向钢筋。
新规范增加了如下规定:
对结构中次要的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当构造所需截面高度远大于承载的需求时,其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
?cr
?? ?min
??
?cr=1.05 ??min??y??ρ——构件按全截面计算的的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 hcr——构件截面的临界高度,当小于h/2 时取h/2; h——构件截面的高度; b——构件的截面宽度;
M——构件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设计值。
9结构构件的基本规定
9.1板
(Ⅰ)基本规定
现浇混凝土板的尺寸宜符合的规定修改如下:
1 板的跨厚比:钢筋混凝土单向板不大于30,双向板不大于40;无梁支承的有柱帽板不大于35,无梁支承的无柱帽板不大于30。预应力板可适当增加;当板的荷载、跨度较大时宜适当减小。
2 现浇钢筋混凝土板的厚度不应小于下表规定的数值。
Page 19 / 26
板的类别 屋面板 单向板 民用建筑楼板 工业建筑楼板 行车道下的楼板 双向板 密肋楼盖 面板 肋高 悬臂长度不大于500mm 悬臂长度1200mm 无梁楼板 现浇空心楼盖
新规范增加了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的一些规定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的体积空心率不宜大于50%。
最小厚度 60 60 70 80 80 50 250 60 100 150 200 悬臂板(固定端) 采用箱型内孔时,顶板厚度不应小于肋间净距的1/15 且不应小于50mm。当底板配置受力钢筋时,其厚度不应小于50mm。内孔间肋宽与内孔高度比不宜小于1/4,且肋宽不应小于60mm,对预应力板不应小于80mm。
采用管型内孔时,孔顶、孔底板厚均不应小于40mm,肋宽与内孔径之比不宜小于1/5,且肋宽不应小于50mm,对预应力板不应小于60mm。
(Ⅱ)构造配筋
此部分基本一致
(Ⅲ)板柱结构
混凝土板中配置抗冲切箍筋或弯起钢筋时,板厚改为“不应小于200mm”并增加了板柱节点的规定。
9.2梁
(Ⅰ)纵向配筋
增加了“在梁的配筋密集区域可采用并筋的配筋形式”的规定
新规范增加了架立钢筋的规定:“当梁的跨度小于4m 时,直径不宜小于8mm;当梁的跨度
Page 20 / 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