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对市场条件下房市的哲学思辨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2 5:31:5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对市场条件下楼市的哲学思辨

余翰卿

(金华教育学院 浙江金华 321000)

摘要:楼市作为当前社会大热点,由内外两方面因素构成。国家一次次调控,房价不跌反涨,原因何在?站在哲学高度去审视,你会发现:“房价高企”的概念模糊,缺乏理论依据,没有统一的客观标准;“房价上涨过快”也有时间段和区域性;房价高、涨的主要原因来自于旺盛的需求。稳定楼市应从确保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前提)、抓主要矛盾,以便解决主要问题(关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决矛盾个别化(方法)、捂住“钱袋子”(重点)等诸方面入手,形成一个系统的逻辑思路来实施调控,方能收到较好的社会效果;同时要求对相关方面辅以必要的理论知识宣传和思想教育,从而达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楼市领域的人性和谐。

关键词:楼市、房价、市场经济、调控政策、哲学思辩

中图分类号:F061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在经济领域里出现了两大奇观:一个是股市,另一个是楼市。它们此起彼伏、轮番上演,不时地驱动着人们的大脑神经,最近楼市又掀高潮,成为热议的话题。在城市的街头巷尾、单位的走廊上、电脑网络里,都离不开“房子”这个核心字眼,政府部门也是三天两头地开会讨论如何控制房价问题。那么为什么房子会成为社会热点?到底有哪些因素使房价过快上涨?在推高房价的诸多因素中谁又是主因?为什么国家的“严厉政策”出台,房价不跌反涨?怎样调控才能真正富有成效,且又使各方人士不受心理打击、社会平安和谐、经济正常发展呢?如此等等都需要作出较为有力的理论说服。为此笔者也就不吝简陋,拟从哲学的角度对其作些辨析,以供政府参考;同时也为社会各类人士议论楼市时如何拓宽思路、调整心态,做个抛砖引玉的尝试。

一、关于楼市热点成因 为什么楼市能快速地成为社会热点或焦点?一般人多从房价上涨的外部角度单面判断,而思辨的哲学理论要求我们还需从其内部找依据,以下几点就是我们的分析与结论。 首先,房子是人们生活必需品中幸福指数最高的一项。

大家都知道,房子作为人们经济生活中最基本的(衣食住行)四大要素之一,它不但体现了必不可少的重要性,而且还是生活必需品中人们感受幸福指数最高的一项——特别是现在多数人不愁吃穿的情况下。中国人和西方人有个不同的地方,就是在对生活方面的认识态度上。西方人重视“吃”的科学性,而中国百姓则把“住”放在第一位。在我们先辈的典籍里,“安居乐业”四个字是被经常提及的,且把“安居”放在“乐业”前面,这就说明一个道理,即“安居”是“乐业”的前提,只有居住安稳了,才能愉快地去从事自己的工作。诗人杜甫从当时社会实际出发,写下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诗句,虽然针对的是“寒士”,确实反映了中国人的普遍心理,故也得到了广大底层百姓的认同,使之能够“壮丽”到今天。当然现在改革开放,经济条件转好,人们对“吃”也讲究起来了,但 仍不能和“住”的兴趣相比,这大概就是中国的民情吧。所以即使在没有外部异常情况下,

基金项目:浙江金华市社科联2010年度课题“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哲学思考”(2010—35) 余翰卿(1955—),男,汉族,浙江金华人。金华教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历史、社会综合。联系方式:金华教育学院人文分院政史教研室。E-mail:0579yhq@163.com。手机:15905892100。电话:0579-83502466。

1

住房因其在人们心中的价值地位,也成了人们经常关注的目标之一、就是个潜在的热点。 其次,房子同股票一样属于赚钱最便捷的商品之一。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可以开公司办企业,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创业是幸福的,也是艰难的,这其中需要付出大量汗水不说,倘若一旦经营不善,还有可能出现破产倒闭、 血本无归的惨剧;即使是成功了,收获的果实也还要等待相当的时间才能到手。然而股票则 不同,尽管“股市有风险,入市须谨慎”,亏损的不少,但它收获快,给人以刺激,这种特性是所有行业都无法相比的,所以人们会趋之若鹜。房市虽然比股市赚钱稍慢些,但来得稳,在整体趋势上比股市容易把握;同时,与其他行业比,赚钱效应还是要快得多,且轻松,故人们也很乐于进场,这就使人为之热议造成了一个前提氛围。

再次,房子是建立在土地基础上的特殊商品。

房子跟其他商品不一样,是建在土地这个不可再生资源基础上的商品,具有特殊性。而土地所有权是属于国家的,“生产”房子的地产业的运作方式和发展势态,都时刻受到土地所有者——国家的监控和关注,只要有一点风吹草动,代表国家的政府就会作出反应,所以很容易形成热点。

二、关于房价高、涨由因之辨

像火炉一般热的中国楼市,其价格到底是高还是不高?上涨是快还是不快?根据各方面信息所反映的情况来看,绝大部分人都认为房价高、上涨快。有部长、校长就说过“我们的工资买不起房子”;有人甚至唉叹一辈子都买不起;住建部专家陈淮则称:要让民众买得起房,需要20~30年。[1]“房价高企”成了人们脑子里一个固定概念。为什么房价高?因为上涨太快,所以“上涨过快”一时间也成了人们的口头禅。于是乎楼市“泡沫”出现了,甚至具体什么时候“破裂”都被人准确地计算出,看来由楼市引发的经济危机也就在所难免了;而什么原因推高房价的问题被逻辑性地提了出来,然后各方又纷纷发表看法:

政府作出的判断主要是:“房产商捂盘惜盘”、“投机者哄抬”、“部分恐慌性购买”。 业内人士多半觉得是地方政府供地不足造成的,SOHO董事长潘石屹就持这一观点。故他主张国家放开土地供应,希望农民的耕地进入房产。华远总裁任志强在一博文中归纳了三点:一是中国的人口数量与结构决定了住房高增长的需求;二是中国的城市化需求;三是土地资源的稀缺性。我们认为这个说法还是中肯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茅于轼有个说法:是安置房推高了房价。不过被吴其伦予以否定。他针对茅老观点,阐释了造成房价“奇高”的八个因素。即1、中央政府对房地产完全市场化的期望值过高,给予房地产市场极大地支持。2、地方政府与房地产商结成利益共同体,成为维持奇高房价的主力军。3、银行因一己之利,对房地产市场给予了大力支持,成为维护高房价的主要力量。4、新闻媒体的非理性新闻导向,令购房者失去理性,是房价疯狂上涨的润滑剂。5、部分专家、学者因一己之利,为房产商摇旗呐喊,成为高房价的帮凶。6、开发商追求超高利润的心态,令中国房价数度被推高。7、消费者非理性消费观,房屋投资观,令中国房价达到奇高状态。8、投资渠道较窄,激发房产投资热潮,导致房价非理性上涨。

网友们的看法更是五花八门。我们现摘录一位 “愤青” 网友的说词:“08年中国房地产价格刚刚回落,国家就立即开始救市。9.58万亿投资被房产商拿走3万多亿,慷国家之慨,

为少数人谋利益,国家真金白银从金库流进了私人腰包,老百姓的血汗钱也被搜刮到他们口

袋,使房地产市场更加膨胀,房地产价格远远高出其自身的结果价格,房地产 市场成磁生腐败、产生‘鼠猫’、‘孵化硕鼠’,造就新资产阶级的温床,在这里,大家各取所需,政府要政绩、官员要回扣、开发商要利润,利益集团要分脏。形成了政府出政策,给优惠,批地皮,银行放贷款,地产商囤地、圈地、炒地皮,房地产商捂盘、‘憋尿’,自买自 卖炒房价。各地大大小小炒房团哄抬,所谓经济专家、精英在媒体鼓噪宣传的利益链条,而

2

老百姓是这个棋盘上的棋子。”

??无需多举,这几段文字已具有相当代表性,基本上囊括了房价上涨因素,尽管有些语言偏激、观点需要商榷,但大部分还是有其道理的。不过,我们的看法与大众观点仍有些区别:

首先,关于房子价位问题,我们认为这是个比较模糊的概念。房子商品化在我国实行 才二十几年,以前没有过,属于新事物。房价如何定位,房产如何发展,均处于摸索阶段。什么价位算是合理的、适度的,既无法律依据,又没条文规定的统一标准,仅凭人们的感觉,不能成为严格意义上的定义。没有价格的准确定位,怎么去评价它的高低?所以是个需要切磋的问题。目前很有必要拿出一个让人们说起房价在思维中就有个明细的价格动态范式,知道在什么样的城市房子在什么样的价位是正常的、或高或低的。近期有人提出“租比价”的观点,挺有道理,可成为审视房价的一个因素,但不是唯一的。房价的高低与经济社会多方面(如与工资和家庭总收入的增长、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GDP的增长等)有着密切关系,故需作出多方面分析论证,方能得出一个比较公正合理的结论。

其次,对房价上涨过快的提法,要把握具体的时间段和区域性,笼统提法是不科学的。“过快”这是不能摸去的事实,可当我们冷静下来进行理性思考后就会发现,真正能称得上过快的只有两个时段:一个是在02年左右,后来政策使涨速稳定下来;另一个是去年和近期,即中央“两会”结束后的第2个月开始,具体说也就是今年的2至4月份。“2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同比涨10.7%,其中涨幅最大的6个城市是:海口、三亚、广州、温州、北京和金华。”[2]4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价同比上涨12.8%。[3]此前并不过快,这是有根据的。05年8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比去年同月上涨6.3%,比上月上涨0.7%,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9月16日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全国房价上涨速度继续放缓,有19个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与上月比有所降低。”[4]此后因国家出台调控政策,“一线城市楼市回归理性”,[5]如当时“杭州房交会,成交惨淡,创历史新低。”[6]当然房价还在涨,但速度有所减慢。再说区域不同,房价涨速也大不相同。经济发达地区上涨是快的,在中西部,除少部分中心城,多数还是正常的。如江西景德镇的二手房,至今有些每平米还不到千元,新房也只在3000元左右。另外,具体城市也要作具体分析,拿浙江金华作例。此前一直保持着健康稳定的良性发展势态,可用四个字来概括就是“稳中有升”,在较长时间内房价都在全省低位运行,仅比邻边的衢州略微显高。而辩证的看待房价,稳步上涨对经济社会发展是有益的。此外还有个不能忽视的因,即房子最初上市时价位定的比较低,87年是411.41元/平方米[7],所以后来才有长得比较快的果,这是我们需要理解的。只要不是“过快”,尚属正常现象。

其三,对待阶段性快速上涨的高房价问题也要两点论。根据辩证法一分为二的原理,我们觉得部分城市房价的确有点高,但高得有理由,象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深圳等这样的享誉中外的国家级大城名市,财富又比较集中,如果相比不高些,大家想想结果会怎样?可以说不要过多少年就会“膨胀”起来,到时候城市化质量不但难以提高,反而会下降,对原居住在城里的更为广大的市民生活带来负面影响,这不是让我们控制意图适得其反吗?如果我们总是采取单向思维方式,恐怕以后还要吃苦头。城市化本是一件好事,但当它超过一定“度”的时候,好事就会变成坏事,这样的教训并不少。前段时间各地纷纷出招鼓励买车,现在有些城市交通拥挤已经开始叫人烦心了,北京不就有了摇号限购嘛。思考问题要多角度,要辩证,既要看负面也要看到正面。特别是各地媒体宣传工具,对楼市方方面面要勾勒出立体图,以便取得正确引导功能。还是温总理的一句话说得好:“让房价回归理性”,这是很有哲理的。

其四,说到房价高涨原因,我们也有自己看法。分析这一问题,一定要先明确其本身性

3

质。因为原因是有轻重主次之分、表里之别的;还有暂时的和极终的等不同表述。如果只把原因堆积在一起,分不清它们的性质,那意义是不大的。然后要明确我们的研究工作,目的并不仅仅是找出原因,而是要通过原因提出相对应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从而安定社会并促进经济发展。所以找原因就应该把握其性质并且重点放在找主因(或深层次原因)上。那么谁是主因?我们的回答只有五个字:旺盛的需求。为了说明这点,有必要对计划经济时期住房 情况作个粗略回忆:那时房子是单位上分给的,不管大小还是新旧,其实质一样,大家住的(除农村)都是国家即习惯上所称的“公房”,没有买卖,不存在价格问题,自然也没有炒房现象和开发商,只有听从政府调遣的建筑公司。分配办法因各单位情况不同而有所不同, 但差别不大,一般以打分为主,然后按得分高低依次挑选。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至80年代后期,住改被提上议事日程,很快福利分房成了历史,取而代之的是货币分房,于是“公房”纷纷变成“私房”,这个过程似乎就在顷刻之间。

由于这个“公”化为“私”的快速发展,为人们提供改善住房条件、优化住房环境的房地产开发公司便应运而生。旧房拆迁、旧城改造象雨后春笋,土地出让、招标拍卖也接蹲而来。一排排、一幢幢高大整洁、宽敞明亮、新颖别致、环境优美、名目繁多的新房、小区,随之展现在世人面前,吸引着人们眼球,被争相认购,房子哪有不涨之理?!

从福利分房到货币分房的转变,标志着房子作为商品被正式推向市场,进入买卖流通领域,这就为日后房价波动以及与楼市有关的一系列现象产生洞开了合法的总闸门。具体说,房价高企、楼市高涨都最终根源于市场经济。这样说并非否定市场经济,不应进行房改。住房市场化是经专家论证、让大家过上小康生活的一步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期阶段,具有进步意义,反对是没有理由的。我们只想说明一点,即进入市场里的商品,其价格上下波动是正常的,房子也一样,不必惊慌失措。当它成为商品后,人们不但通过钱买到自己心怡的住房;也可投资,将买来的房子用于出租或开店等,以便提高家庭收入;还可专门进行买卖,从中获取差价受益,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品交易法则。从经济学角度说,我们不好人为地破坏这个法则。当年巴菲特把美国股票炒到万元,没听到人惊叫;楼市也如此,买卖几套房子实属正常,“英国一对夫妇炒了20年房,最多时同时拥有900多套房子。”[8]也没把人吓倒,因为这是一种市场现象。但从哲学角度来说,市场经济是把双刃剑,它也存在着自身无法克服的缺陷,需要计划经济的补充,“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9],它们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二者不可或缺。如果任其一方自便,都会带来不利后果。房子又是特殊商品,更需谨慎对待。前一段时间房价还处在正常范围,主要是人们对楼市的反应“欠灵敏”;后一段时间主要是09年以来,房价上涨就快了。它的诱因来自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外贸出口产生的重大影响。当时为避免危机,扩大内需就成了国家应急政策,于是便把目光投向了地产业和家电,随后优惠政策相继出台,购房首付减少、贷款利率降低、营业税免征时间由5年改为2年等,结果房子买卖火爆,数月里,我们浙江金华的房价就上涨了近一倍,一些市民都直呼“看不懂”,这种情况是我们始料未及的。这里看上去主因好像是国家“刺激政策”,其实不然,现在没有刺激,还严加控制,而房价仍在涨,这就值得深思了。其实问题并不复杂,之所以房价会长,原本是需者多供者少,再加上“城市化运动”的大冲力,造成目前现状就不足为奇了。

三、关于稳定房价的理性思考

从楼市的一系列调控政策中我们不难体会,国家的意图是很明确的:一是为广大百姓 买得起房着想;二是防止房价过高,出现泡沫,产生危机;三是兼顾地产业的发展问题。那么调控能否产生这些效果,鱼与熊掌能否兼得?从目前的情况似乎还看不出,倒是有一点表现出来了,那就是房价还在较快上涨,这就向我们提出了一个尖锐问题,究竟如何才能稳定 房价以达到预期目的:不但涨速大大减慢,甚至有所回调,进入合理区域。我们认为应从以

4

搜索更多关于: 对市场条件下房市的哲学思辨 的文档
对市场条件下房市的哲学思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gz5e1935a2p7v440mhz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