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神論(Deism)
十八世紀中,最影響英國宗教生活的是自然神論。
十七世紀時,長老派曾努力使自己成為英國國教,結果如夢幻減、沒有實現;因為十八世紀時,蘇西尼主義在長老派中居優勢,凡接受蘇西尼主義、不信三位一體教義的人,都脫離長老派,自行組織「神體一位會」(Unitarian Churches),以致長老派在英國不再居重要地位。
自然神論證源於英國,但它的影響遠及法國、荷蘭與德國。自然神論相信一位神的存在,也相信他造世界;但是他們把上帝和世界的關係比喻成錶匠與錶的關係:一個錶匠做好錶,上了鏈,就讓它自己走;同樣,上帝創造了一個偉大的世界後,他不再管這個世界,只讓它依循自然自己運行。
因此,自然神論否認神蹟、不信基督代贖的功勞和聖靈使人重生的工作;他們懷疑聖經,也剝奪宗教中自然的成份。
自然神論所提倡的道德與是非觀念,屬於較低級的一種。在當時的美洲殖民地,有富蘭克林和傑弗遜兩位偉人接受自然神論;從富蘭克林所說的格言,可以看出自然神論對他的影響。
他說:「誠實是最好的政策。」
他的意思是:「我們應當誠實,因為誠實不會吃虧。」
他卻沒有說:「上帝命令我們要誠實。」或說:「誠實是一件 “對”的事。」
自由神學
「自由」一詞,是指隨時歡迎新思想,不受傳統或非理性鉗制的自由。在過去一百五十年間,這詞有三方面的用法︰
1.法國天主教會爭取政治的民主和教會改革的人士;
2.聖公會要求的教義寬鬆;
3.更正教那些受啟蒙運動(Enlightenment)影響而在神學上秉承士來馬赫(Schleiermacher)和立敕爾(Ritschl),在哲學上兼承康德(Kant)和黑格爾(Hegel),在聖經研究則秉承史特勞斯(Strauss)和威爾浩生(Julius Wellhausen, 1844-1918)的神學家。
1
我們這裏所要討論的是屬第三種,即自由神學或新派神學。
下列各項是他們思想的重心︰
1. 把信仰的重心從傳統教導變成以當代的人為中心,及具自然主義特色的觀念;若有需要,則不惜放棄傳統的信仰。
2. 對傳統基督教的超自然(Super-natural)事件,如神蹟奇事懷疑,不願接納某些只因聖經或教會肯定為對的事便視之為對;具實證主義者(Positivist)的傾向,喜歡對聖經及教會的教導給予「客觀」、「科學」和反神蹟的評價;以及愛把時下學者受現代的思想,高置聖經及教會傳統之上。
3. 認為聖經只是人的宗教思想及經驗的記錄,不是上帝啟示的真理;對聖經作者記錄的,也是基督教賴以為基礎的事實懷疑。強調教會不應堅持己見,應接納神學的多元性,並且要以個人和社會倫理為教導的核心,堅持教會存在的目的是改造社會,不是使別人信福音而得救。
4. 認為上帝的工作主要是在文化的發展,如哲學、社會學、道德及美學的上帝觀。在基督論上則採取非道成肉身論,只看耶穌為宗教先驅、一個典範,是完全被上帝充滿的人,而不是神聖的救贖主。對世界則採取樂觀、進化的態度,認為上帝的計畫是使不成熟的人類成長,不是救贖墮落的人類。
5. 對人類文化的潛能抱著積極樂觀的心態,以為人藉著反省自己的經驗便能認識上帝,進而搭建出一套可行的自然神學(Natural Theology);相信一切宗教均來自人對上帝共有的認識,分別只在枝節的解釋和不同的著重點,而各宗教是站在不同的進化階梯上,至終會同歸一源,因此敵視基督教任何排他的宣稱。
6. 否認始祖的墮落使全人類蒙上罪咎、玷污,和靈性無能,反而認為人類在屬靈事上是不斷提升的。否認替代受刑的贖罪論,和因信稱義是本於基督的歸義,反而接受道德影響論,認為基督的死不過具一種領導的作用,而上帝只本於人悔罪的基礎來饒恕人。他們也否認有一天基督會再來,而認為道德進步的結果,會在地上建立上帝的國。
自由神學可說是由十八世紀啟蒙運動後的自由主義所產生出來。自由神學可說是控制了歐洲更正教達半個世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人類的樂觀精神和自信心完全崩潰為止。後來自由主義被新正統主義攻擊。但是,即使到了廿一世紀,在西方,甚至在亞洲,不同形式的自由神學,在學術界仍有許多跟隨者。
「保守派」的出現都是為了抗拒自由神學而有。此派思想的人認為,自由神學只是小圈子的離道越軌的乖行,是既非客觀、非科學,又是非理性的,他們企圖藉此保守教義,使教會傳統保持純正,不受侵害。保守派人士包括更正教、安立甘大公主義者,和羅馬天主教等人士,也有保守派的聖經學者、神學家、教會、宗派、福音機構,以及神學院。自稱為基要主義(Fundamentalism)的人常是最極端的保守主義者。在過去廿世紀的後半五十年間,保守派大大得勢,但在大宗
2
派教會內,他們仍屬少數的行列。
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