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案例8:镇海中学百年办学的定位与机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9 2:33:2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比,同为县一中的镇海中学的生源质量捉襟见肘,挑选余地明显不足,虽然在宁波市教育局领导的支持下,也为了满足许多家长送孩子进镇海中学的迫切愿望,从1998年开始面向宁波大市跨区域招收100名理科创新实验班学生,但随着各地对尖子生源的保护力度加强,100名学生的名额数已经逐渐下降到50、30直至2013年停止跨区域招生。

其实作为镇海这样一座在地理位置和发展空间都略显边缘化的滨海小城来说,区域人口少只是限制镇海中学高位发展的其中一个因素。镇海区地理环境、城市化水平、社会文化、市民观念、生源质量、教育资源、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等等都不能与大城市或规模较大的县(市)的同类学校相提并论,这些或许是更为致命的因素,好在学校一直以来对此都有较为清醒的认识,并能以积极的态度与作为应对各种挑战,充分利用或创造有利学校发展的条件、资源,创造了令人瞩目的“镇海中学现象”。

1.地域文化的深厚滋养

镇海一地历史悠久,文化璀璨,人杰地灵,素有“海天雄镇”、“浙东门户”、“院士之乡”、“商帮故里”、“人文梓荫”等美誉。县域内多处已发现有新石器时代人类居住的遗迹。唐元和四年(809),在甬江口建望海镇,为镇海建治之始。至明代(1370)后,镇海成兵家必争之地,历经抗倭、抗英、抗法、抗日等反抗外来侵略战争的洗礼,无数爱国儿女以自己的忠诚和热血一次次击退了外敌的入侵,谱写了一曲曲壮气凌云的豪迈赞歌。在镇海县城留有大量可歌可泣的光辉史迹和丰富的海防遗迹,仅镇海中学校园内就有海防遗迹13处,它们一起组成镇海口海防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1996年,江泽民同志亲笔题写了“镇海口海防历史纪念馆”馆名。

5

镇海不仅是反抗外来侵略的桥头堡,也是华夏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碇港。19世纪以来,一批批镇海人漂出甬江口,弄潮于世界经济舞台,涌现了包玉刚、邵逸夫、赵安中、傅在源等一批商贾巨子,成为“宁波帮”这个近代中国著名商帮的重要发源地并使其名扬四海,目前,约有1.05万镇海籍“宁波帮”人士侨居港澳地区。

镇海历来尊师重教,文化昌达。近百年来,在这片土地上孕育出了26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两院院士”,占全国“两院院士”总数的近2%。它还被誉为“人文梓荫”,历来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在科技、文化、体育、计生等领域均获得过国家级荣誉,还培育了贺友直、华三川、陈逸飞等斐声海内外的著名书画家。

镇海中学便诞生于这一片人杰地灵的土地上,学校东北隅有一座小巧的梓荫山,镇海建县后的一千一百年间,在山的西面、南北麓,先后建起了三所教育机构——镇海县学、蛟川书院和镇海县立中学堂。这一区域自古以来便成为镇海县(区)的文教区域,文贤集聚,文化璀璨,文脉昌盛,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学校在重建扩建过程中把原来的镇海县学、蛟川书院和镇海中学堂原址,甚至把整个的梓荫山地域,一并圈在校园内,可谓三世学脉汇成流。

千年雄镇,百年学府。镇海深厚的人文历史底蕴和浓厚的尊师重教风气为镇海中学的发展铺垫了独特的底色,提供了丰富的营养。镇海中学十分珍惜这份历史的馈赠,学校不仅筹集专项资金对校园内的历史遗迹、文化遗存进行了全面修复和定期维护,形成了时间跨度千余年,内容较为丰富齐全的校内德育基地,作为对师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人文历史教育的活教材,而且在学

6

校文化建设中特别注重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方法深度开掘校内基地资源的教育价值、文化意义,促进学生对历史遗迹的文化解读、精神感悟,使学生与人文历史景观达成深层的和谐。学校还将“梓材荫泽,追求卓越”确定为学校的办学理念。

2.育人模式的创新探索

受各种因素制约,我国高中教育同质化现象严重,“百教共法,千校一面,万人同语”,缺乏个性与活力,学生发展的空间狭窄、资源稀少、路径单一、模式雷同,加上高考指挥棒下偏面追求升学率带来的负面影响,学校教育和学生发展不同程度存在粗暴、生硬、机械等违背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现象。这些弊端在不少县(市、区)级第一中学上体现的尤为明显,曾有人称之为“县中现象”

就县级中学而言,传统育人模式的弊端主要体现在视野狭窄、理念落后、课程单一、教学低效、管理僵化、文化封闭、资源稀少等诸多方面,宁波市镇海中学作为一所县级中学,不同程度也存在以上不足。为此,进入21世纪以来,学校先后实施了《以“人文、和谐、自主”为学校文化特质的个性化校园研究》和《以“品质教育”为核心价值的镇海中学特色学校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两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以创新个性化育人模式为价值取向,直面高中教育特色多样发展和课程改革的新挑战及县级中学层面客观存在的现实困难和瓶颈问题,着眼于现代网络技术应用、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学生自主发展平台创设等的系统革新,探索实践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路径、方法、内容和载体。

我们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与时俱进地先后打造了“场线结合”超课堂和多元开放网络课程,网络教学(在线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有力的技术和文化支撑全面优化传统课堂教学系统的各

7

个要素。融微视频(微课程)、直播课堂、点播课堂、人文科技活动课、大学先修课程、著名大学公开课等在内的镇海中学多元网络课程系统,极大的丰富和拓展了课程资源,增强了学习的互动性、便捷性、集约性和个性化水平。

我们以“尊重多元选择 促进高水平基础上的差异发展”为课程建设理念,架构了“高水平基础+差异化发展”为特色的学校课程新体系,设置了“基础广博、多层拓展、多元开放、自主选择”为特征的发展性的课程结构,开发开设了160余门选修课程,并探索了相应的有效实施策略。

课堂是育人主阵地,教学方式变革催生学习方式转变,我们在不同阶段探索实施了指向明确的教学模式(方式):构建实施知识创新、方法创新、技术创新三大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构建实施“科学探究”、“实验探究”、“设计拓展”三大探究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构建实施“科学探究”、“问题拓展探究”“预设生成探究”、“整合探究”四大习题教学模式,提高习题教学有效性。还探索实施了基于创新素养培育的“学术研讨”、“课题研究的协作探究”等学习方式。

我们不断拓展镇中学生个性化成长的时空,搭建丰富多样的平台载体:校本课程学生主讲制、网络论坛学生版主制、教学管理弹性制、学校管理班级值周制、重大活动学生领衔制、社团建设学生负责制,等,帮助学生开掘潜能、施展才华、体验成功。

这历经十多年一脉相承的教改行动,本质是学校办学和育人模式的个性化突围,在一定程度上有力改观了高中教育同质化局面,真正实现了“以生为本、以人为本”这一科学的教育理念,有力地促进了学生高水平差异发展和学校的特色化办学,实现了育人模式的转型,铸就了令人瞩目的“镇海中学形象”,更好地满

8

案例8:镇海中学百年办学的定位与机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gzc2143iu1xkfx974lv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