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可行性分析(县级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28 4:30:5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对郧西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可行性分析

郧西县安家乡初级中学 凌吉安

[内容提要]

国家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部署已提出多年,但造成

学校办学水平参差不齐的原因是多方面,影响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因素也是各种各样的。辨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可能齐头并进,但让教育在区域内实现小均衡是完全可行的。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应该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之路将迎来新的春天!笔者试从分析当前影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因素和郧西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可行性两方面论述此命题。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的内容,更是广大人民群众长期以来关心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教育资源分配不公,教师队伍参差不齐,教学水平差别明显等问题已成为影响教育整体发展、制约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笔者认为,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之路将迎来新的春天,笔者结合郧西县实际,试从以下两个方面作以分析:

一、影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因素

1

义务教育阶段的均衡发展主要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实现学校间师资队伍配备基本均衡、学校办学质量大致均衡、教育教学发展水平相对均衡等方面。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说到底指的是教育公平性,最终目的是要解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高质量、高水平的教育需求同当前不适宜的、落后的教育办学水平之间的矛盾。笔者认为,影响当前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教育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部分,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当前,乡村学校与城镇学校、经济发达的乡镇学校与经济落后的乡镇学校处在不均衡的外部发展环境下,这种不均衡主要表现在:

1、经济社会整体发展能更好地服务并推动当地教育发展。长期以来,城区学校因处在区域内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优先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发展成果,获得更多的发展潜能,其优越的地理位臵决定了其永远处在教育优先发展的“位子”上,这种“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促使其发展步伐更快。

2、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带来大量“流失生”。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打工流”每年都呈递增之势,这种“打工流”的迁移使得生源地学生随父母一起“流动”的情况更加普遍,这些“流失生”在挤占城镇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也为城镇学校争取了更多的教育经费划拨。

2

3、经济社会发展使学校更加集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择校机会。经济条件相对发达的地区是区域内人口密度较大的中心地,因此常有多所学校,这使学生入学有更多的选择权和自主权,满足不同学生的各种需求。

4、经济社会发展为学校赢得更好的办学实力和社会声誉。由于优质生源和优质师资的拥入,使得城区学校办学实力不断增强,办学声誉名扬内外,这种由“先天”和“后天”所造成的影响根深蒂固,短期内根本无法消除和改变。

学校是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教育的全面发展不能脱离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孤立存在。一般来说,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越高,必然促使或推动其教育向更高的水平发展。这种不均衡必然造成偏远地区、贫困地区、人口相对稀少的地区的教育始终处于 “慢发展”和“后发展”之中,势必对教育均衡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二)历史原因造成学校发展参差不齐

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受历史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长期以来,优秀师资总是向学校福利待遇好、晋升机会多、基础设施齐备、生活水平质量高的地区“迁移”;同时,作为教育的“窗口”单位,教育扶持资金也大多流入这类学校,这种“先天”和“后天”的共同作用,使得学校间差异明显,主要表现在:

1、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差异

大学之大不在于有大楼,而在于有大师。教师资源是学校最

3

核心的资源,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育质量、办学水平、社会声誉等诸多方面。学校师资力量的悬殊使教育发展产生不均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经济欠发达地区留教师难。

长期以来,受生活条件差、教师待遇差、晋升机会少、子女教育难等系列问题,乡村学校,尤其是边远农村地区教师总是流动频繁,连有些校长也抱怨“乡村学校难留得住好教师”;有时,乡村学校成了新教师“实习基地”,一旦“实习成熟、羽翼丰满”之时,就会马上“城区飞”;这种影响是深远的,不仅使“留守教师”人心不稳,而且使他们也“模仿”这种“成功之道”。“不能进城就进城郊、不进城郊就进城边”的思想倾向,使部分教师出现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工作上,而是放在挖空心思如何搞好调动上。这种恶性循环使得经济欠发达地区学校办学力量越来越单薄,学校管理压力越来越大,引起社会不满的怨言声越来越多。

②教育经费日渐短缺

优秀师资的“流动”引起生源地学校新一轮的“流失生”,而这类“流失生”的首选方向就是城区重点学校、实验学校和优秀师资相对集中的学校。在这种人为选择下,造成名校学生“爆满”,乡村学校生源短少,生源的锐减使得教育经费划拨随之减少,造成乡村学校运转困难,社会不良评论增多,逐步走向“倒闭”的危险。

③学科师资富缺共存

4

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可行性分析(县级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h0qa4yioh7z7sh756ag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