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能举例说出声音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⑵能把自己知道的声音的作用与其他同学交流。 ⑶能举例说明声音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 ②实施过程:
(1)可两个人一组,活动时间为15分钟。
(2)活动开始前,老师提问题:“声音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以引起学生探究的愿望。 (3)教师对活动提出要求:A、查阅资料并做好简单的笔记;B、围绕“声音告诉了我们什么,声音帮助我们做些什么,声音能使我们心情变得怎样”等几个问题,将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C、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与小组同学进行交流。
(4)学生在查阅资料过程中,教师要新巡罗指导,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了解学生探究的进程和情况,适时组织学生进行进行交流。
(5)在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展示图片、播放多媒体音像资料等方法,加深学生对“声纳”、“乐音”、“噪声”等内容的理解。
(6)启发学生思考:噪声有什么危害,怎样减少噪声?
1、课前准备有关声音作用的文字或图片资料 2、按教师的要求阅读和整理资料。 3、不懂的问题向老师请教。 4、把自己知道的内容与同学交流。 (二)、自制乐器 教学目标
1、认识一些简易的乐器。2、能使学生做一些简易的小乐器。 教学重点:制作小乐器 教学难点:制作小乐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一种乐器,说出同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大小、高低不同。体验乐器声音的优美,激发学生探究、制作小乐器的欲望。 二、制作自己的小乐器 1、制作乐器三步骤:
(1)根据乐器的特征选择合适的材料(如鼓的形状大小各异,但它们都由鼓体和鼓面两部分构成,鼓面都是圆形的并且有弹性)
(2)根据乐器的构造进行制作,重点组装好发声部位的材料。(如小鼓的鼓面一定要绷紧) (3)敲击小鼓,比较不同材料制成的鼓面发的声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4)演示、改进提高质量 2、制定设计制作小乐器的计划。 要求:(1)2人一个小组
(2)让乐器发出大小、高低不同的声音
师引导:提示前面所学的有关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内容,认识声音有大小、高低之分。 (3)演奏作品,展示自己的制作成果,交流让乐器发出不同声音的做法,并作记录(P16) (4)自我评价或对其它组制作的小乐器进行评价 A、用来制作乐器的材料 B、乐器的外观和性能
C、如果重新制作乐器,会有什么变化?
D、如果可得到一件真乐器,它与你制作的相比,有什么不同? E、对自己制作的乐器的自我评价 三、小结
声音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强弱有关 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七、有趣的游戏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锻炼学生的采访等社会交际的能力,以及将采访到的信息再加工,生动、准确、有条理的转述的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对长辈们童年游戏的调查、体验,比较它们和现代儿童游戏的差异,使学生感受到无论是哪种游戏都蕴涵着人们的智慧。 教学重点:
1.通过活动,学生学会自主、因地制宜的开展有益的课余活动,学会自我调节课余生活)。并进而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促进“合作、探究、体验”的新型学习方式的形成。
2.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创造儿童趣味游戏、自制游戏中的玩具、工具,遵守共同约定的游戏规则,展现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也使得学生的课余生活更丰富多彩。 教学过程: 一、信息窗。
师:前段时间大家围绕“童年的游戏”这一主题,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大家通过调查、访问、上网查阅等方法,走近童年游戏,了解童年游戏,你们觉得这样的活动有趣吗?(有趣)。有收获吗?(有)。那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信息窗》,与同学分享、交流你们的收获,好吗? 第一组:(我和几个好朋友专门搜集游戏的玩具,找这些玩具可不容易啊。看,这是铁环,这是沙包,这是手弹弓。)
第二组:(老鹰抓小鸡、捉迷藏、套圈、扔沙包、放风筝、石头剪子布) 师:看着这些照片,也勾起了老师对童年美好时光的回忆。 播放录像,学生解说。
第三组:(打方宝、打陀螺、斗鸡、跳格、跳皮筋、滚铁环)
第四组:(我们小组的任务是调查游戏的历史的。我们这里有一张表格,上面清晰的反应了游戏的发展与变化。) 二、展示台。
1.滚铁环 学生玩“滚铁环”的游戏。 2.跳皮筋 女生玩“跳皮筋”的游戏。 3.打陀螺
师:(操作),打陀螺,俗称打不死。你越是用力,它旋转得越快。当然,这里边也是有诀窍的,你得抽它的底部,否则就会被你抽飞了。 4.抖空竹
师:抖空竹用的是巧劲,全凭手感。看,上下窜动的空竹就像是调皮的小猴一样。 5.斗鸡 三、互动吧
学生示范玩挑(tiǎo)黑线。
师:好,请相邻的两个同学为一组来玩一玩这个游戏。(所有学生一起玩挑黑线。)
师:同学们,你还对哪些游戏感兴趣?好,拿出你准备的游戏工具,找一个游戏伙伴,和他一起玩你最喜欢的游戏。 四、辩论场。
师:那么游戏有哪些好处呢?在玩游戏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师:可是老师听到有人这样说:现在网络游戏那么刺激,还玩这么古老的游戏干什么啊?你认同他的观点吗?说说你的看法。(学生交流)
师:还有人说:游戏有益我们身心的发展,我想什么时候玩就什么时候玩,我想玩多长时间,就多长时间。
师:对于这种想法,你又是怎样看的?(学生交流)
师:是啊,说得真好!千万别让游戏把我们的童年蒙上阴影,应该让它成为染色剂,为我们的童年增光添彩。 五、总结延伸。
师:同学们,童年和游戏是密不可分的,童年因游戏而精彩。让我们在童年的游戏中快乐地成长吧!
八、走进家乡
教学目标:
1.考察和了解家乡的文化艺术,认识具有家乡特色的地域文化艺术,感受家乡的可爱,激发热爱家乡之情。
2.探索家乡文化艺术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从而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含义。 第一课时:调查活动
1.学生分成几个考察小组,通过各种途径,收集了解家乡文化中的不同方面。 2.通过观察家乡人们的一些生活现象(文化艺术),提出思考的问题。 3.根据收集的资料,按类别归类整理并写出调查报告。 第二课时:课堂学习
一、师生互动,引入话题 我们同是家乡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家乡的文化艺术。 二、了解家乡文化渊源
师:那你们知道家乡文化艺术是怎么形成的吗?
谁能给我们介绍一下。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沿着历史的长河去追溯家乡文化的渊源。(播放课件:家乡文化史)
师:从刚才的这一段资料片中,你了解到什么,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 三、家乡文化节活动
我们举办一个家乡文化节活动,各小组准备一下,分别展示具有家乡特色的文化艺术。 1.家乡语言艺术展示。(以说、唱的形式展示)2.家乡音乐艺术。 播放:有特点的家乡歌曲,大家听后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 师小结:我们家乡还有哪些音乐艺术呢?谁能给我们再展示一段? (学生展示活动)
3.家乡戏曲。4.家乡的手工艺品。5.家乡舞蹈。
A、学生介绍家乡的舞蹈种类。B、播放舞蹈的场面。C、师生共同感受愉快的舞蹈。 四、交流体会,升华情感。五、全课总结。 第三课时
活动目标:
1、 引导学生知道家乡有哪些物产,了解家乡的经济特点和人们生产生活情况。
2、 在活动中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初步培养学生为家乡经济发展服务的意识,并使之能为家乡经济发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活动准备:
1、 学生查阅资料,了解自己的家乡有哪些物产。 2、 每位学生至少准备一样家乡物产(实物或图片)。 活动过程:
一、 导入。说说你知道的祖国各地的物产。 二、 了解家乡有哪些物产。 1、 师:你知道家乡有哪些物产?
2、 学生回答,列举家乡物产。教师要引导学生全面地列举:农产品、工业品、矿产资源等。 3、 编儿歌。学生根据提示“家乡什么 多?家乡水多,千条沟,万条河。家乡产什么?产当归,产百合,产凤梨,产苹果??”将列举的物产编成儿歌:家乡什么多?家乡产什么???
4、 拍手游戏:将编成的儿歌配上击掌的节奏念一念。教师先示范儿歌,然后学生自由分组练习自编的儿歌,玩一玩“拍手接龙”。 三、 家乡物产博览会。
1、 师:刚才同学们列举了很多家乡的物产,下面我们来开个家乡物产博览会,把家乡物产展示出来,介绍给大家。
2、 教师向学生讲明活动步骤,明确任务,并参与到某一组的活动当中去。
(1) 自由分组,布置展台:每小组6~~10人,摆好自带的家乡物产,尽量把展台布置得漂亮、有特色。
() 准备解说词,推荐解说员:展台布置好后,大家根据展示的物产写好解说词,并推荐1~2名解说员。 (3) 参观:教师带领学生参观各小组展台,听解说员的讲解。
(4) 评价:参观了家乡物产博览会,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哪个展台布置得好?哪位解说员解说得好? 3、 小结:家乡物产博览会让我们感受到家乡的物产真丰富,你想让更多人了解家长的物产么?那就得为家乡的物产作推销,作宣传。 四、 推销家乡物产。
1、 从下列方式中,选择你喜欢的方式推销家乡的物产。 A、 设计包装。B、 设计广告语。C、 其他的方式。
2、 教师分发学生设计需要的卡片或纸片,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设计。 3、 学生上台展示。
师:大家设计得都很认真,我们来展示自己的成果吧!学生将设计的广告卡片贴在黑板上,设计的包装放在讲台上,并作现场演示。
4、 小结:从刚才的设计可以看出大家确实用了心思,接下来,我们来评选最佳广告语和最佳包装设计吧!
5、 评选最佳广告语、最佳包装设计。五、总结,提出希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