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4.1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1、工业的概念及分类
(1)概念:指从事自然资源的开采,对采掘品和农产品进行加工和再加工的物质生产部门。
(2)分类:按生产对象:采掘业、加工工业
按产品性质: 重工业(主要为生产服务) 轻工业(主要为生
活服务)
2、主要的区位因素
理想的工业区位:充足的原料、动力;质高价廉的劳动力;前景广阔的市场;便利的交通。
目的:低投入、高产出 以花费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最高利润
五种主导型工业类型的特征
工业类型 部门举例 区位选择原则 原料指向型工钢铁厂、甜菜制糖厂、甘蔗制接近原料产地 业 糖厂、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厂 市场指向型工啤酒厂、汽水厂、家具厂、印接近消费市场 业 刷厂、石油加工厂、棉布厂 动力指向型工电解铝、冶金、化学等重工业 接近能源供应地(火电厂或业 水电厂) 廉价劳动力指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等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向型 工业 地方 技术指向型工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精密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业 仪表等 区
3、影响工业区位选择主要因素的发展变化 (1)科学技术进步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鞍钢与宝钢的区位变化特征:
共同区位优势:交通便利、接近市场、接近水源
区别:鞍钢——接近原料,燃料产地 宝钢——接近消费市场
钢铁工业的三次变革:近煤型(动力导向型)----近铁型(原料导向型)----临海型(市场导向型)
(2)环境保护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3)社会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如政策变化、乡土情感、个人偏好、 工业惯性等
4.2工业地域的形成
一、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地域 1.工业联系
(1)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投入——产出的联系)
第一种是甲企业的产出是乙企业的投
入。
如纺纱——织布——印染——服装制造。 第二种时同一工厂中不同工序之间的联系
也属于这种联系方式,如汽车组装厂、生产流水线。 (2)空间利用上的工业联系
有些工厂相互之间并没有生产工序上的联系,却在地理空间上联系在一起,工厂之间这种空间联系有的为了共同利用基础设施,有的为了共同利用
C部门 D部门B部门 A部门 廉价劳动力等,如某些经济技术开发区中的不同工业企业
基础设施和廉价劳动力
(3)信息上的工业联系 2、工业集聚
在工业发展中,具有工业联系的一些工厂往往发生工业集聚现象。 分类:专业化生产的工业集聚、共用基础设施的工业集聚 工业的集聚的优点,可以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等,最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获得规模效益。
3.工业地域
(1)工业地域的概念
工业集聚而形成的地域,我们称之为工业地域。
(2)工业地域的形成
工业地域按照不同的形成过程,可分为两类: ①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
主要是在生产上有投入—产出联系的工业企业自发集聚形成的; ②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
既有与前者相同的类型,也有在共同的基础设施条件吸收下,不同工业集聚而形成的。
(3)工业地域的性质
工业地域按照发育程度的不同,分为两类: ①发育程度较低的工业地域
(如食品工业),以当地农副产品加工工业为主,工业联系简单、规模小、工厂少。
②发育程度较高的工业地域
(如钢铁工业区),工业联系复杂、面积大、协作企业多、生产规模大,往往能够形成专业化很强的工业城市。我国和世界许多著名的“钢城”“石油城”“汽车城”。
二、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
近些年来,一些科技含量高、工序复杂的工业(如飞机、汽车制造工业和电子工业等)开始出现分散的趋势。跨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优区位条件,降低成本,以最终获得最大的综合经济效益。 4.3传统工业区和新工业区 一、传统工业区
1、主要分布: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我国辽中南工业区等。
2、传统工业区的特征
⑴一般是在丰富煤、铁资源基础上,以纺织、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传
统工业为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