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第三部门参与社会保障的依据及作用
作者:张斌倩
来源:《人力资源管理》2015年第06期
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政府在社会保障领域作用的局限性,第三部门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参与到社会保障中,发挥着越来越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在对第三部门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第三部门参与社会保障的依据及其在社会保障领域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第三部门 ;社会保障 ;参与依据 ;作用 一、第三部门的概念界定
第三部门是一个十分庞大的组织体系,所包括的组织范围也是十分广泛。由于第三部门组织在性质、形态、功能方面的区别,以及产生方式、运作方式、所处的法律制度和文化环境差异,人们的研究视角也有所不同,学界对第三部门的界定可谓纷繁复杂,但总体可归纳为四种方式:第一种是给出法律上的定义,世界上很多国家在法律上对属于第三部门的组织有明确的鉴定;第二种是依据组织的资金进行定义;第三种定义方式强调组织的目的和功能,这种定义方法认为,只要某个组织的目的是促进“公共利益”或“团体利益”,就可算做第三部门;第四种是由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非营利组织比较研究中心推荐的结构-运作定义,它的着眼点是组织的基本结构和运作方式。
简而言之,笔者认为第三部门就是那些非营利且非政府性的组织的总称。如果把人们的社会活动分为政治活动、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这三大块,那么与之相适应,人们的社会组织也可分为三类即政府组织、营利组织和非政府非营利组织,其中,政府组织是第一部门,营利组织是第二部门,第三部门就是政府组织和经济组织之外的以公共利益为目标取向、组织成员志愿参与的正式的自治性组织的总和。它具有组织性、非政府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和志愿性五个主要的特征。
二、第三部门参与社会保障的依据 1.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理论
该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威斯波特最早于1974年提出的。该理论涉及到经济学中的公共物品这个概念。公共物品是指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物品。公共物品的这两个特性使得花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