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结合语言表达运用类的专题复习,加强规范作答的指导,精选精练精心指导。
满分示例:党政干部、公司白领和知识分子认为自己是“弱势群体”,而在这个充满竞争,权、钱交织着的复杂社会中,谁还能够成为强者?是还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百姓?是那不分昼夜加班的农民工?是那生活在城市中最穷、最破角落的打工者?不要太不满足,应知“知足者常乐”!5分
0分示例:从上述的新闻事件我们可以看出,高官、白领、高校知识分子虽然拥有很好的地位、工作和知识水平,但他们的压力也是不言而喻的。他们承担的比普通人更多,所以,认为自己属于“弱势群体”。0分
17. 考查“仿用句式”,能力层级E级。平均分4.16——未除零,得分率69.33%。
[评分细则](6分;一句2分,其中内容贴切1分,句式与示例相同且无语病1分) [示例]
一块岩石,以它孤独的肩膀,支撑着倾斜的山体; 一片落花,以它憔悴的芳容,温暖着冰冷的泥土; 一眼清泉,以它小小的眼眸,折射着云天的绚丽。 补充:如只写一类事物,最多给4分。
注意:①句意转折;②词性不作要求;③所写应为自然之景,“眼神”“微笑”“咖啡”“书本”等算错,且内容错2分扣完。 [考点解说](郑州47中张立洲老师)
(1)“内容贴切”是说仿写句子的内容要和题意要求保持一致,所选事物必须符合“弱小”“卑微”“世间万物”“无穷的大自然”“生机和活力”等关键词所设定的语意条件,否则,会视为不合题意要求。
(2)形式上要求前后构成排比句,单个句子内部字数基本相等,所选词语意思基本相对。语言上要求用词得当,表述顺畅无语病。 得分情况:以3分4分居多,5分也有,6分极少。 [答题情况]
存在问题:
(1)审题缺乏认真,做题不看要求。如不少学生不注意题干“世间万物”“大自然”及所给示例句子中“卑微”等字眼的含义要求,盲目选取仿写对象(如:灯塔、蜡烛、清茶、铅笔、老书、音符、小诗、手势等非自然之物)。
例如:一支铅笔,以它黝黑的笔头,书写着文学的美妙。
一本老书,以它干黄的书页,散发着知识的魅力。 一个音符,以它跳跃的舞步,奏响着乐章的旋律。 一首小诗,以它单调的韵律,鼓舞着人类的心灵。
(2)语言运用能力差,用词不当,表述不畅,比喻不贴切,语病司空见惯。 例如:一滴清泉,以它圆润的躯体,照亮着旅人的心房。
一个音符,以它矮小的身影,塑造着音乐的辉煌。 一只小鸟,以它渺小的动作,探求着生命的实质。 一棵大树,以它蛮横的身材,遮住了刺眼的光芒。 一片落叶,以它残损的肢体,充斥着秋天的深沉。
备考建议:
(1)句子仿写这类题型综合考查能力强,出题的机率也很高,要引起高度重视,要加大练习和指导的力度。
(2)句子仿写这类题的训练不是孤立的,要和修辞、简明、连贯、得体等知识点的复习结合起来,分类指导,规范操作。 满分示例:
一朵小花,以它柔弱的身躯,绽放着春天的美丽。 一粒沙子,以它微小的个头,铸就着城市的繁华。 一条小溪,以它涓细的水流,奏响着生命的乐章。 0分示例:
一轮太阳,以它微妙的红色,照亮着人间的温暖。0分 一棵大树,以它魁梧的身材,保护着土壤的水分。0分 一片大海,以它广阔的躯体,展示着胸襟的博大。0分 一个农民,以它辛苦的工作,支持着全家的生活。0分 [复习建议]
下面是2007—2010年宁夏海南卷(2010年改为“全国新课标卷”)对“语言文字运用”部分考查的题号、题型和考查点分布图: 考查点 题题号 2007年 型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19(07、08)/13(09、10) 客 成语 成语 成语 成语 20(07、08)/14(09、10) 21(07、08)/15(09、10) 22(07、08)/16(09、10) 23(07、08)/17(09、10) 主 客 客 病句 衔接 病句 衔接 虚词 病句 衔接 修改病句 病句 衔接 补写 仿写(排比拟主 仿写(比拟排比) 补写 仿写(比喻排比) 仿写(夸张比喻从上面的统计我们可以看出,2007—2010年宁夏海南卷对“语言文字运用”部分考查的题型和知识点相对稳定,客观题只考查了成语运用、病句辨识和语句衔接三个知识点(与“大纲卷”相比减少了“字音”一个考查点),分值9分;两道主观题中,一道连续四年考查了仿写,另一道两年考查了补写,一年考查了虚词,一年考查了修改病句,分值11分(与大纲卷相比减少了一道题,减少了4分)。因此,我们2011年新高考语言文字运用部分备考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留盲点,突出重点。虽然2007—2010年宁夏海南卷客观题没有考过字音和字形,但对二者的复习不能舍弃;当然,成语运用、病句辨识和语句衔接三个知识点作为复习重点更要突出。主观题复习时,语言表达的各种考查方式都要训练到,同时,仿写作为复习重点更要突出。
(2)针对问题,查缺补漏。要针对今年一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成语使用”“辨别病句”得分率均不过半)进行强化训练,查缺补漏。
(3)总结规律,掌握技巧。做“仿写句子”题,要做到“形神兼备”:①要与所仿句子形式(包括句式、修辞、句间关系等)一致,做到“形似”;②要与所仿句子思想内容(要尽可能表达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能给人以启迪)一致,做到“神似”。
第六大题“写作”,能力层级E级。(平均分40.40——未除零,得分率67.33%。)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开会迟到,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公司每次开会,总有职员迟到。公司为此制定了种种奖罚措施,但是,开会迟到现象依然普遍。
不久,公司新来了一位办公室主任,公司会议多数由他主持。他发现,会议室平时有多余的凳子,每次开会,迟到者总不急不慢地进来就座。于是,有一次开会,时间一到,他就把会议室多余的凳子全部搬走。众多迟到者像往常一样陆续走进会议室。他们环顾一圈发现:一个多余的凳子都没有。来晚的职员只得站着开会。第二次开会,迟到者明显比上次少了。第三次开会,竟没有人迟到。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评分细则]
今年一测的作文题目是模仿全国新课标卷的样式命制的新材料作文,与过去全国卷的作文样式无什么差别。但应注意题目要求中,前几年的“自选角度”,现在全国卷或课标卷都强调的是“选准角度”,这就对作文的审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次一测材料作文的内容是:一位办公室主任采用新办法治理开会迟到的顽疾问题,他把多余的凳子全部搬走,让迟到者站着开会,连续三次,竟无人再迟到。
这则材料的中心含义是:要铲除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问题才能够得到解决。这个材料有两个角度,一是管理者,二是被管理者。从管理者的角度讲,问题的解决不能一味依赖人们的自觉和自我约束,要从根本上铲除产生问题的客观条件和土壤。这是材料的主要角度。从迟到者的角度讲,人的惰性来源于生活和工作的环境,当惰性的依附条件消失,人才会改变原来的的习惯,问题就才会得到解决。以上两个角度都要围绕着消除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去确定立意,这是最佳角度,也就是一类卷。
例如: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找准问题的关键、要消除问题产生的条件、改变环境,拆除温床、釜底抽薪,不留退路等,这都是一类卷的立意。
还有:换一种思路解决问题、创新方法、方法决定成败等,这也是一类卷的立意。
另外,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这样的立意也可以归入一类卷。
同时,从心理学角度谈,中国人都讲究面子,主张管理要讲究智慧和艺术,让错误者丢面子,曝光错误,利用人们的羞耻之心解决问题等等,有的考生作文题目就叫作制度与面子,这样的立意也可以归入一类卷。
以上立意都可以算作一类卷的立意,内容项的打分要在16—20分之间。 二类卷的立意有以下几种情况:
1.说惩罚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这不行,因为材料中已经说过,种种奖惩措施都无效,迟到者依然如故。所以单纯谈惩罚只能算入二类卷。
2.谈竞争产生压力的文章,内容上也归入二类卷。因为原来的惩罚也是压力,却照样改不了迟到习惯,所以谈竞争和压力的归入二类卷。
3.谈自尊的文章要归入二类卷,谈自律与他律的辩证关系,也归入二类卷。因为这则材料主要谈的是他律,涉及到自律就要降一等。如果单纯谈自律,就要归入三类卷。
三类卷的立意与材料相距太远,如:
1.纯粹谈自律的归入三类卷。还有人谈管理需要人性化,要有人情味,病人或孕妇不能让他们站着开会,这离题太远,也归入三类卷。
2.批判会议内容太乏味,文山会海,所以人们才迟到。这也算三类卷。 3.谈机遇,要抓住机遇,这也归入三类卷。 4.谈认识错误,不要屡教不改,也是三类卷。
内容上的四类卷一般很少,比如:彻底跑题,与材料内容风马牛不相及,或写不到四百字,内容材料太少而使文章严重受损,或抄袭套作宿构,或思想认识有问题,等等。
作文评卷,分项分等打分。内容项,表达项,特征项各占二十分。然后每项的二十分又分为四个等级。五分一个等级。
一篇作文,先看立意,看立意是否准确;结合着内容是否丰富,材料运用是否得当,能否表现中心,确定内容项归入一二三四类中。
二看表达。语言只要通顺,结构只要完整,就要从二类卷入手,偶然有个病句,也不要紧,也可归入二类卷。如果有几个优美句子,或者很流畅,就要进入一类卷。如果有三到五个病句,或者连续出现不同的错别字五个以上,表达上就要归入三类卷。如果结构上有重大缺陷,或者字体潦草看不懂,或者病句多得难以卒读,可以归入四类卷。
三看特征。立意深刻,或内容丰富,或语言有文彩,或在某一方面有创意,有与众不同之处,就可以给特征分。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有一方面即可。特征分一般在内容和表达项的基础上进行浮动,高低一类或同类打分,但不能跨类。要敢干打特征分。
[考点解说]材料选自2010年10月22日《报刊文摘》,原题是《搬走多余的凳子》。
开会迟到,可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公司每次开会,总有职员迟到。公司为此制订了种种奖罚措施,但是,开会迟到依然是个难题。
不久,公司新来了一位办公室主任,公司的会议多数由他主持。第一次开会,众多迟到者像往常一样,陆陆续续走进会议室。他们环顾一圈发现:会议室不仅原来预留的会议凳没有了,而且会议室一个多余的座位都没有。来晚的职员,只得在会议室一角站着开会。迟到者一个会议下来,腿都站肿了。第二次开会,迟到者明显比上次少了。第三次开会,竟没有人迟到。
原来,办公室主任发现:会议室平时有多余的会议凳摆放,每次开会,迟到者总不急不慢地进来就座。于是,开会时间一到,他把会议室多余的会议凳全部搬走。如此一来,来晚的都是要站着开会的。于是,人人争先。
其实,人都是有惰性的。人的惰性多数来源于生活和工作的环境,当惰性的依附消失,人就会改变原来的习惯。而管理上有很多事也不必大张旗鼓或大动干戈,只要找准问题的关键所在,事情就像搬走多余的凳子那样简单。 [答题情况一](请河南省实验中学张定勇老师发言)
题目解读:今年一测的作文题目是有关管理的新材料作文,内容是公司新来了一位办公室主任换一种思路智慧地解决了迟到难题。
材料的一类卷立意就是:
(1)找准问题的关键,釜底抽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不能单纯依靠自觉,人的惰性多数来源于生活和工作的环境,消除产生问题的土壤,人就会改变原来的习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