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多媒体技术在美术教学中应用的现状
关于多媒体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比较,根据调查结果的数据不难看出,大部分学生喜欢多媒体教学方式,半数以上的师生都认为,对于促进教学效率和效果的优化,对学生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的激发,活跃课堂效果气氛而言,多媒体辅助美术教学的方式效果更好。而在部分师生看来,多媒体组织教学的方式效果不是很令人满意,为了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对多媒体组织教学加以更合理地使用,应针对这一点展开深入研究。
25
第4章 多媒体技术在组织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及存在问题
第4章 多媒体技术在组织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及存在
问题
4.1 多媒体技术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4.1.1 多媒体技术在美术课堂教学欣赏中的应用
在艺术学习领域,一个必修课程就是高中美术课程,对于学生艺术修养、审美能力的培养而言,也是非常关键的。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推行美术欣赏鉴赏素质化、学科化教育,突破教学观念和方法,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及美术素养的进一步提高,是现在的一个重要课题。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可以创设出色的艺术氛围、教学环境,丰富常规教育手段,在欣赏课教学中,对电教媒体的特点加以充分发挥,在某种意义上,促进了教学情感因素的增加,对学生的学习欲望加以激发,以促进美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比如说,在《从传统走向现代-欧洲绘画艺术》课上,按照教材内容,可以搜集相关范图,通过扫描仪制作成图片,并应用于课件的制作中,在教材之外,在演示时也可以引进著名历史佳作,如马奈的《阳台》,梵高的《向日葵》,马蒂斯的《餐桌》、《弹吉它的女人》等。从风格上,归类、分析、比较国外优秀作品,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外国绘画艺术。而在油画《格尔尼卡》的介绍课上,教师可以通过可见,创立相应的教学环节,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对作品所要表达的内涵加以理解。第一,通过空袭声音的播放,教师可以对学生加以引导,使其产生画面的联想,随后,教师对作品《格尔尼卡》加以演示,并进入该课的正式学习,对画面内容加以分析,推动对作品内涵的掌握。
最后,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熟悉该作品画家毕加索,对其风格及表现手法等加以探讨。听觉练习在课件中的设置,目的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其学习兴趣加以激发,从而奠定学生深入学习作品内容的基础。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引入,改变了欣赏课的教学结构,学生通过感知、联想、情感、思维等一系列的别自理活动,感受到了强烈的情感体验,充分感受到国外艺术的形式美。
27
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1.2 多媒体技术在美术色彩教学中的应用
在色彩教学课堂上,颜料与光色的区别、冷暖色和环境的关系、色彩混合试验、色彩三要素等的讲解,如果借助计算机Photoshop软件,会更加便捷、直观。特别是讲解光色的调配及特性时,由于摆脱了自然条件和物品的限制,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作用更加突出。
比如说,在《墨与彩的韵味》课堂上,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将绘画的过程制作成动画,对水彩画的绘画技法作出了更加生动的讲解。第一,通过《高山流水》古典音乐,将唐云的《墨竹》、崔子凡的《鸡冠花》、吴昌硕的《寿桃》、吴冠中的《天堂小鸟》、张大千的《泼墨图》等优秀作品引出来,并对梅花的绘画技法进行分部演示,将花瓣、枝的墨色的各种变化,充分地展示出来,使学生产生更加强烈的视觉感受,对其内在动力加以调动,使其更快递掌握知识技能。尽量减少演示时间,但增加练习的空间,使学生的课余负担得到更大程度的减轻,并保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1.3 多媒体技术在绘画透视教学中的应用
在美术教学中,绘画透视学是难点之一。可以概括为“近大远小,近实远虚”,但在现实空间中的透视现象的理解方面,对于在组织课堂教学来说很多学生而言理解并非易事。在透视现象如平行、成角、倾斜等方面,学生难以做到深刻的理解,以及灵活、准确地应用。由于现实中空间的随意缩放是不现实的,就算想找一个透视消失点,都不是容易的事情,教师想结合理论与现实也有较大的难度,所以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假设在透视教学中,引进计算机,就能够轻易地解决这些问题,通过计算机和二维建模软件,能够营造一个可以任意缩放和拉伸的广阔的虚拟二维空间,表现出教学所想要的效果。根据透视关系,教师可以向远处无限地”扩建“房屋,直到这房屋在某个点上消失,从而解决了消失点的问题。在虚拟二维空间中,也能够对房屋的高低俯仰视角加以任意调整,从而对倾斜透视、成角透视、视平线等现象及关系作出更加直观的验证。比如说,倾斜透视和成角透视分别有两个消失点,但平行透视只有一个消失点,这是切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现象的,然而,要是想通过现实中的物体对上述现象加以验证,就是一间不太现实的事情。通过计算机展开虚拟二维辅助教学,能够将晦涩难懂的透视教学,变得更加生动直观,使教学变得更有趣味,从而促进了教学效率的提高。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促进知识传播密度的提高,增进关键内容及重点难点的介绍效果,使那些可以被学生轻易接受的知识的讲解,引领学生更加积极
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