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国建材行业煤炭需求分析报告
目录
第一章宏观经济环境分析及预测
第一节2008年我国宏观经济总体运行概况 第二节2009年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分析 第二章煤炭产业概况描述
第一节煤炭产业的定义和细分 一、煤炭产业的定义 二、煤炭产品分类 第二节目前全球能源结构分析 第三节煤炭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第三章2008年度煤炭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第一节2008年度煤炭产业平均水平分析 一、年度煤炭产业重要经济指标 二、煤炭产业总体财务分析
第二节2008年度煤炭产业年度需求状况分析
第三节2008年度煤炭产业年度生产情况分析(分产品述说) 第四节2008年度煤炭产业规模结构分析 第五节2008年度煤炭产业所有制结构分析 第六节2008年度煤炭产业运输状况分析 第四章煤炭产业发展趋势预测
第一节所有制结构变化预测 第二节集中度变化预测
第三节煤炭产业相关政策分析及预测 第四节煤炭产业运输状况发展趋势预测 第五章建材产业整体状况分析
第一节建材产业的定义和细分 一、建材产业的定义 二、建材产品分类 第二节建材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建材企业现状分析 二、建材产品产量分布结构 三、建材产业年度重要财务指标分析 第三节建材产业相关政策分析 第六章建材产业发展趋势预测
第一节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第二节相关政策发展趋势预测 第三节行业集中趋势预测 第四节产品结构发展趋势预测 一、水泥产量预测 二、墙体材料产量预测 三、石灰产量预测
第七章建材行业煤炭消费量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建材行业煤炭消费的行业结构分析
第二节水泥、墙体材料和石灰三个子行业煤炭消费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三节建材行业其它子行业煤炭消费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八章煤炭需求预测
第一节煤炭整体需求预测 第二节建材产业煤炭需求预测
第一章宏观经济环境分析及预测
第一节2008年我国宏观经济总体运行概况
2008年度,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3651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9.5%。其中,第一产业总值20744亿元,增长6.3%;第二产业总值72387亿元,增长11.1%;第三产业总值43384亿元,增长8.3%。第一、第三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9.2%和29.0%,分别比上年提高5.2个百分点和2.8个百分点。2008年我国的总体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如下:
表1我国2008年总体宏观经济运行情况
国内生产总值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年季度 2008Ⅰ 总值 27127.6 增长率 9.8 总值 2028.8 增长率 4.5 总值 15634 增长率 11.6 第三产业 总值 9464.8 增长率 8.0 2008Ⅰ-Ⅱ 58788.1 2008Ⅰ-Ⅲ 93144.4 2008Ⅰ-Ⅳ 136515.0 9.7 9.5 9.5 6177.4 12561.1 20744 4.9 5.5 6.3 33821.9 51630.8 72387.0 11.5 10.9 11.1 18788.8 28952.6 43384.0 8.1 8.5 8.3 2008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3.9%,其中服务价格上涨2.3%,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8%,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6.1%,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1.4%,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5.6%,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3.1%。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980万人,比预期目标多80万人。全年有510万下岗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比上年末下降0.1个百分点。
2008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936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6.8%,是2001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22元,实际增长7.7%。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47.2%,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7.7%。按年人均纯收入低于668元的标准,年末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为2610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90万人;按年人均纯收入669-924元的标准,年末农村低收入人口为497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640万人。
200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0073亿元,比上年增长25.8%,增速比上年回落1.9个百分点。其中,城镇投资增长27.6%,农村投资增长17.4%。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40242亿元,比上年增长24.8%;中部地区投资15126亿元,增长30.2%;西部地区投资13749亿元,增长26.6%。
2008年年末国家外汇储备达到6099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2067亿美元。人民币汇率继续保持稳定,年末汇率8.2765元人民币兑1美元,比上年末上升2个基本点。 全年各项税收收入25718亿元(不包括关税和农业税),比上年增加5256亿元,增长25.7%。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达11342亿元,比上年增长38.1%。
截至2008年11月20日,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历史性地突破了1万亿美元,预计今年初全球贸易大国排序中,我国将有望超过日本,名列世界第三位。
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基础还不稳固,保持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难度加大;在建和新开工项目较多,投资盲目扩张的冲动仍较强;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幅度较高;煤电油运供求关系紧张的矛盾仍然很突出;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资源浪费、环境污染问题还比较严重;部分居民生活仍较困难。
第二节2009年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分析
2008年的经济增长率是2000年以来的最高经济增长率,该数字也高出原先国家发
改委和国内外研究机构普遍预测数字。
2009年中国经济形势仍将保持高增长,中央确定2009年增长目标为8%,实际增长仍有可能超过预期。主要有五个原因:
第一是投资的惯性。因为前几年是政府来拉动经济增长,政府投资量很大,项目在建必须继续投资。
第二是因为中国目前正处在消费升级阶段。我国居民已进入人均GDP1000美元阶段,人们有扩大居住面积、改善周边环境、买车等消费需求。
第三是因为经济增长除了靠改制后的国有企业以外,还要靠民营经济及外商的投资,这些投资是根据市场经济来调节的,只能用政策引导,而这些投资势头正在增加。
第四是因为我国当前正处在固定资产大规模更新阶段,其主要原因是因为现在市场竞争更激烈了,环保的要求更严了,国家对于资源的控制也更严了,因此就要求能够更换成消耗原材料少、消耗能源低、对环境污染小的设备。
第五是作为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地方各经济主体将努力为完成十五计划采取措施促进经济增长。
由于这些原因,我们有理由对2009年中国经济抱乐观的态度:经济增长将会继续保持良好势头,经济增长率有望达到8.5-9%。
但是2009年中国经济仍将面临一些不利于经济平稳和快速增长的体制性因素,经济增长将遇到两大约束:一是瓶颈约束,如土地、资金、电力、交通运输等;二是市场制约,农村市场还没有真正打开,虽然农民的收入比过去增加快了一点,但是相对来说,广大农村市场没有打开,这限制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第二章煤炭产业概况描述
第一节煤炭产业的定义和细分
一、煤炭产业的定义
煤炭产业指的是建国后,我国投资建设了相当规模的煤矿、煤矿配套工程项目和煤矿装备项目,形成了煤炭资源勘探、煤矿生产、煤矿建设、煤炭设备制造、煤炭科研、煤炭教育等比较完整的体系。煤炭产业的发展,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煤炭产业是我国重要的传统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产业和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的国家重点支持的支柱产业。
二、煤炭产品分类 1.褐煤
它是煤化程度最低的煤。其特点是水分高、比重小、挥发分高、不粘结、化学反应性强、热稳定性差、发热量低,含有不同数量的腐殖酸。多被用作燃料、气化或低温干馏的原料,也可用来提取褐煤蜡、腐殖酸,制造磺化煤或活性炭。一号褐煤还可以作农田、果园的有机肥料。
2.长焰煤
它的挥发分含量很高,没有或只有很小的粘结性,胶质层厚度不超过5mm,易燃烧,燃烧时有很长的火焰,故得名长焰煤。可作为气化和低温干馏的原料,也可作民用和动力燃料。
3.不粘煤
它水分大,没有粘结性,加热时基本上不产生胶质体,燃烧时发热量较小,含有一定的次生腐殖酸。主要用作制造煤气和民用或动力燃料。
4.弱粘煤
水分大,粘结性较弱,挥发分较高,加热时能产生较少的胶质体,能单独结焦,但结成的焦块小而易碎,粉焦率高。这种煤主要用作气化原料和动力燃料。
5.1/2中粘煤
它具有中等粘结性和中高挥发分。可以作为配煤炼焦的原料,也可以作为气化用煤和动力燃料。
6.气煤
挥发分高,胶质层较厚,热稳定性差。能单独结焦,但炼出的焦炭细长易碎,收缩率大,且纵裂纹多,抗碎和耐磨性较差。故只能用作配煤炼焦,还可用来炼油、制造煤气、生产氮肥或作动力燃料。
7.气肥煤
它的挥发分和粘结性都很高,结焦性介于气煤和肥煤之间,单独炼焦时能产生大量的气体和液体化学物质。最适合高温干馏制造煤气,更是配煤炼焦的好原料。
8.肥煤
具有很好的粘结性和中等及中高等挥发分,加热时能产生大量的胶质体,形成大于25mm的胶质层,结焦性最强。用这种煤来炼焦,可以炼出熔融性和耐磨性都很好的焦炭,但这种焦炭横裂纹多,且焦根部分常有蜂焦,易碎成小块。由于粘结性强,因此,它是配煤炼焦中的主要成分。
9.1/3焦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