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筋固定夹板(模板)基础对拉加固板木枋@350~450防滑板模板木桩压脚板
(4) 基础周边模安装固定后,在模板上分出轴线中心线,并以轴线点为标准分
出柱筋固定夹板的钉制位置(需减出保护层厚度),然后钉制夹板,同时也做为模板对拉加固板,如基础截面尺寸较大,还需在角部加钉三角斜拉模板,以防止模板拼缝处爆模。
(5) 混凝土浇完其强度大于1.2MPa后才能拆除模板,模板拆除时应注意:不能用
手搬拉钢筋;不能用撬棍以混凝土边角做支点拆除模板;模板拆除后应及时将模板、木方运离基坑,给土方回填创造条件。 2、钢筋制作安装
(1) 钢筋半成品的制作要严格按图纸和规范要求进行加工,其型号、形状、尺
寸、外观质量进行检查、挂牌、分类堆放整齐。
(2) 用墨斗在基底上按设计间距弹出钢筋摆放线和柱位线,钢筋离模板、梁板
边端头5cm起开始分尺。
(3) 在同一型号的钢筋无设计要求时,先铺长向钢筋,再铺短向钢筋;钢筋交
叉点必须全部满扎,且绑扎采用八字扣或交错变换方向绑扎,以保证钢筋网(笼)不扭动,不移位。
(4) 如果属上下双层网筋,在先绑完下一层网筋后必须先设马凳筋再绑上层筋,
马凳筋间距以0.8~1.0m为宜。
(5) 基础钢筋绑完后进行垫块的码放,垫块厚度需符合设计要求,垫放间距以
0.8~1.0m为宜。
(6) 基础柱钢筋的绑扎:柱脚筋应向外呈90°摆放绑扎(或点焊);基础混凝土内箍
筋设置二道,其位置是:下面设置在柱脚筋弯折处以上5㎝处,上面一道设
置在基础混凝土面以下5㎝处;柱筋在基础以上应按图纸要求错开驳接位。 (7) 浇完混凝土后,柱筋表面的水泥浆应及时用水清理;及时复查调整柱筋的
位置和保护层的厚度。 3、混凝土浇筑
(1) 浇筑混凝土前应对模板、钢筋安装质量进行验收,在每次浇混凝土前1.5h
左右向施工长填写“混凝土浇灌申请书”报监理单位和总包技术负责人审批。 (2) 浇筑前用水湿润模板,冲净基底内的泥浆清理坑内垃圾,抽干坑内积水后
再进行浇筑混凝土。
(3) 如基础高度超出500mm混凝土应分层振捣且应连续性浇筑,振捣时其振捣
棒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以消除接缝和冷缝。
(4) 混凝土出料口或泵口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m,如超过必须采用溜槽或其
它措施。
(5) 插入式振动器应快插慢拨,振动均匀排列逐点移动,不得遗漏,移动间距
不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为300~400mm)。
(6) 浇捣混凝土时要派人经常观察模板、钢筋有无位移现象,发现问题立即暂
停浇筑,应协其出现问题的工班在混凝土初混前修整和处理完成。 (7) 混凝土上外露钢筋表面的水泥浆应及时用水清理干净。
(8) 混凝土浇完后,应在12小时内开始浇水养护,养护日期一般不小于7天,
每日以混凝土面湿润为养护淋水标准。 五、 应注意的问题 1、钢筋工程
(1) 钢筋加工前应进行除锈处理;钢筋切断时应无马蹄形或翘曲现象;加工时弯
曲部位不得有裂纹;箍筋两端应做成135°,末端平直长度取10d。 (2) 弯曲成型的钢筋,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全长净尺寸偏差不超过±10mm,弯
起钢筋弯折位置偏差不超过±20mm。
(3) 绑扎前应核对料单是否与图纸相符, 绑扎时应核对钢筋是否与料单、图纸
吻合,确定无误后再开始施工。
(4) Φ12以下钢筋可采用20#扎丝双股绑扎, Φ14以上钢筋须采用22#扎丝双股
绑扎。
(5) 浇混凝土时派专人跟踪,检查钢筋有无移位,保护层垫块是否振掉,发现问
题及时整改且应在混凝土初凝前完成。 2、模板工程
(1) 模板的拼缝必须小于1mm,且必须用胶膜粘贴密封。 (2) 压脚板边上的缝要用水泥砂浆填缝刮满后再安装模板。 (3) 斜支撑与地面的水平角度不能大于45°。
(4) 模板安装的材料和支撑要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不能使用有缺陷
的材料;模板表面应清洁,无污垢和水泥浆,反复使用应及时清理。 (5) 模板安装完后,剩余模板应及时清走,为混凝土浇筑提供条件。
(6) 使用拆除后的模板应取出钉子,整齐平整的分类堆放,防止爆晒,零碎和
有朝天钉的板及时清离施工现场,集中堆放一处。
(7) 浇捣混凝土时派专人跟踪模板,检查模板有未变形和支撑松脱,并进行修
正。 3、混凝土工程
(1) 混凝土浇筑时,应严格控制坍落度,如混凝土出现离折现象应及时进行二
次搅拌。
(2) 洒落到地上的混凝土应小心清理,不能将带泥的混凝土铲到基础内一同振
捣。
(3) 每次浇筑混凝土时必须现场取样制作试件。
(4) 对因振捣或其它原因拆模后出现的混凝土表面蜂窝、麻面、狗洞等质量问
题应及时上报,不能自行处理,隐瞒质量问题。
(5) 混凝土表面的浇水养护不能断断续续,应派专人每天连续性湿水,以保证
混凝土表面处于湿润状态的养护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