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16 0:44:1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中考物理复习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知识网络构建

ììì??一点:支点??????????五要素??í二力:动力、阻力?????????????二臂:动力臂、阻力臂??????ì力臂的画法????????????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杠杆í?????杠杆的分类: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杠杆的应用??????ì??定滑轮:实质及应用??????????简单机械动滑轮:实质及应用?í??????????滑轮í?????????ì??结构及组装??????滑轮组??í?????????作用????简单机械í???ì??生活的轮轴???轮轴??í????????实质及应用?????????????ì?生活中的斜面??????斜面í??????实质及应用??????ì?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定义???????W有?Gh???公式h=,h=????W总Fs ??????机械效率?í机械效率总小于1???????测量机械效率的方法?????????????????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高频考点透析 序号 考点 考频 1 杠杆的五要素 ★★ 2 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应用 ★★★ 3 杠杆的分类 ★★★ 4 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和作用 ★★ 5 滑轮组的特点和组装 ★★ 6 轮轴和斜面的工作原理 ★ 7 机械效率及其计算 ★★★ 8 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 ★★★ 第一讲简单机械 知识能力解读

知能解读:(一)杠杆

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可以是弯曲的)就是杠杆,这个固定点叫支点。 知能解读:(二)杠杆的五要素

杠杆的五要素指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如图)。

第 1 页 共 8 页

1.杠杆可以绕其转动的点O叫做支点; 2.使杠杆转动的力F1叫做动力; 3.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叫做阻力;

4.从支点O到动力F1作用线的距离l1叫做动力臂; 5.从支点O到阻力F2作用线的距离l2叫做阻力臂。 知能解读:(三)力臂

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叫力臂。分为动力臂和阻力臂。 注意:不要把从动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作为动力臂,或把从阻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作为阻力臂。

知能解读:(四)杠杆力臂的画法—一找点、二画线、三作垂线段 1.首先在杠杆的示意图上,确定支点O。

2.画好动力作用线及阻力作用线,画的时候要用虚线将力的作用线延长。

3.从支点O向力的作用线引垂线,画出垂足,则从支点到垂足的距离就是力臂,力臂用虚线(或实线)表示并用大括号标明,在旁边标上字母l1或l2,分别表示动力臂或阻力臂。

注意:力臂有时在杠杆上,有时不在杠杆上。如果力的作用线恰好通过支点,则力臂为零。若杠杆的作用点不变,但动力或阻力的方向改变,则动力臂或阻力臂一般改变。 知能解读:(五)杠杆的平衡条件

1.杠杆平衡: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都叫做杠杆平衡,注意:我们在实验室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是在杠杆水平位置平衡进行的,但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这样的平衡不多,在许多情况下,杠杆倾斜静止这是因为杠杆受到平衡力作用。所以说杠杆不论处于怎样的静止,都可以理解成平衡状态。

动力阻力臂2.杠杆平衡条件的表达式: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 =阻力动力臂Fl3.公式表示为:F1l1=F2l2,即1=2

F2l14.利用杠杆平衡条件来分析和计算有关问题,一般遵循以下步骤:

(1)确定杠杆支点的位置;(2)分清杠杆受到的动力和阻力,明确其大小和方向,并尽可能地作出力的示意图;(3)确定每个力的力臂;(4)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列出关系式并分析求解。 知能解读:(六)杠杆的分类 杠杆省力杠杆 费力杠杆 等臂杠杆 类型 示意图 力的小系 动和臂大关力阻 l1>l2 l1F2 第 2 页 共 8 页

F1=F2

力的大小关系 动力与阻力作用点移动距离的大小关系 特点 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大于阻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 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小于阻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 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等于阻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 省力但费距离 费力但省距离 既不省力也不省距离 汽车的刹车板、瓶起子、缝纫机的脚踏板、钓鱼竿等 应用 天平 钉撬、羊角锤、铡刀等 知能解读:(七)滑轮 滑轮是一个周边有槽并可以绕轴转动的轮子,滑轮通常分为动滑轮和定滑轮两种。

1.定滑轮:定滑轮的轴固定不动,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是能改变力的方向。定滑轮实质是个等臂杠杆,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等于重物移动的距离(如图)。

2.动滑轮:滑轮的轴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

动力作用在绳上,阻力作用在轴上时,动滑轮实质是个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省力杠杆,此时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是重物移动距离的2倍(如图)。

(八)滑轮组

1.滑轮组: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叫“滑轮组”,如图所示。

2.滑轮组的特点:因为动滑轮能够省力,定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若将几个动滑轮和定滑轮搭配组成滑轮组,既可以改变力的大小,又能改变力的方向。滑轮组用、段绳子吊着物体,

11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总重的,即F??G?G动?。

nn3.推导公式:G动?nF?G,G?nF?G动。

注意:(1)关于滑轮组有两个重要关系:若滑轮组用n段绳子吊着物体,拉力为F,物重为G,

第 3 页 共 8 页

动滑轮的重力为G动,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为s,重物上升的高度为h,则有:

1F??G?G动?,s?nh。

n(2)绳子段数n确定的方法:先要分清哪些是定滑轮,哪些是动滑轮,再在定滑轮和动滑轮之间画一条虚线,将滑轮组的绕线“割断”,那么“割断”的线有几段吊着动滑轮和重物,重物就由几段绳子共同承担。

(3)组装滑轮组的方法:组装滑轮组时,要会确定绳头固定端,一般情况下,若n为奇数,固足端位于动滑轮的框架上,若n为偶数,固定端位于定滑轮的框架上,可用“奇动偶定”四个字帮助记忆。穿绕绳子时,从固定端出发,由里向外,逐个绕过滑轮,每个滑轮上只能穿绕一次绳子,不能交又、重复,最后检查一下是否像一根绳子一样通顺。 知能解读:(九)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对比(不计动滑轮重和摩擦) 定滑轮 动滑轮 滑轮组 图形特点(设提升的物重为G,上升的高度为h ) 力臂的关系 动力和阻力的大小关系 动力的方向 —— 11F1=F2=G(n为nn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 可能改变,也可能不改变 l1=l2 F1=F2=G l1=2l2 F1=11F2=G 22改变 不改变 绳端移动的距s=h s=2h s=nh 离 实质 等臂杠杆 省力杠杆 —— 注意: 在确定承担重物的绳子段数n时,首先分清哪个是定滑轮,哪个是动滑轮;其次在定滑轮和动滑轮之间画一条虚线,将它们隔离出来,数一数绕在动滑轮上绳子的段数即为承担物重的

1绳子段数n,则拉力F??G?G动?。

n知能解读:(十)轮轴

1.轮轴:由轮和轴组成的,能绕共同的轴线旋转的简单机械叫做轮轴。 2.轮轴的实质:轮轴相当于一

个杠杆,轮和轴的中心O是支点,作用在轮上的力是动力F1,作用在轴上的力是阻力F2,轮半径OA就是杠杆的动力臂l1,轴半径OB就是杠杆的阻力臂l2(如图)。

3.轮轴的特点:因为轮半径大于轴半径,即杠杆的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所以作用在轮上的动力F1总小于作用在轴上的阻力F2。使用轮轴可省力,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同,但是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大于用轮轴提升的重物所通过的距离,即费距离。

第 4 页 共 8 页

4.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轮轴:螺丝刀、汽车方向盘、辘护、石磨、自行车把等。 知能解读:(十一)斜面

斜面是简单机械的一种,可用于克服垂直提升重物的困难。将物体提升到一定高度时,力的作用距离和力的大小都取决于倾角。如物体与斜面间摩擦力很小,则可达到很高的效率。 用F表示力,L表示斜面长,h表示斜面高,物重为G。不计阻力时,则有FL=Gh。斜面倾角越小,斜面越长,则越省力,但越费距离。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斜面,如盘山公路、螺丝钉上的螺纹等。

解题方法技巧

方法技巧:(一)怎样画力臂 首先确定杠杆的支点,再确定力的作用线,然后使用直角三角板画出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垂足要落在力的作用线上,指明哪条线段是力臂,并用字母l1、l2标注(如图)

方法技巧:(二)怎样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判断动力的大小变化 解答时一定要以杠杆平衡条件Fl11?F2l2为依据,先明确题目中两个力和它们力臂的大小,再看力和力臂如何变化,由此得出结论。 方法技巧:(三)关于杠杆分类问题

判断省力、费力杠杆的方法:根据杠杆平衡条件,要判断一杠杆是否省力,关键在于判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短关系,所以首先应找准支点,并明确动力和阻力,然后过支点作动力臂和阻力臂,最后再根据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短关系判断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动力臂比阻力臂长的杠杆省力,动力臂比阻力臂短的杠杆费力。 方法技巧:(四)怎样判断滑轮和滑轮组的省力情况

首先要弄清楚是定滑轮、动滑轮还是滑轮组,然后根据它们省力情况的判断方法进行判断。判断时注意:①拉力作用在绳上时,使用动滑轮才能省一半力;②明确题目中是否要求忽略滑轮重及摩擦;③当使用滑轮或滑轮组沿水平面匀速拉动物体时,绳子承担的不再是物重,而是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方法技巧:(五)滑轮组作图

要根据省力要求算出绳子段数n。n的计算方法

G有两种:(1)已知物重G和拉力F时,用n?计算;

Fs(2)已知物体通过距离h和拉力作用点通过距离s时,用n?计算。一般情况下,如果段数

h是偶数,绳子的固定端在定滑轮上,如果段数是奇数,绳子的固定端在动滑轮上,然后从绳子的固定端开始由里到外让绳子逐次绕过每个滑轮。同时还要注意题目中是否要求改变力的方向,如果是,那么绳子的最后一段要跨过最上面的定滑轮,若定滑轮个数不能满足此要求, 则应再加一个定滑轮。

跨越思维误区

思维误区:不能正确地确定力臂和杠杆的最小动力 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即点到线的距离。

力臂的画法可以用下面简单的顺口溜记住:一定点(支点),二画线(力的作用线),从点(支点)向线(力的作用线)引垂线,力臂长同此线段(支点到垂足)。 要使力最小,必须使力臂最长。力的作用点确定时,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线段长即最大力臂;

第 5 页 共 8 页

中考物理第一轮复习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i4ka84d4p0vngk58yua7wp9920czo00zv0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