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新)江苏专用2018版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第十四章14_1几何证明选讲第1课时相似三角形的进一步认识教师用书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8 14:04:0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所谓的光辉岁月,并不是以后,闪耀的日子,而是无人问津时,你对梦想的偏执。

第1课时 相似三角形的进一步认识

1.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任一条(与这组平行线相交的)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推论1: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推论2: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两条直线与一组平行线相交,它们被这组平行线截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3.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 (1)判定定理:

判定定理1 判定定理2 判定定理3 内容 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2)性质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对应线段的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4.直角三角形的射影定理

直角三角形一条直角边的平方等于该直角边在斜边上的射影与斜边的乘积,斜边上的高的平方等于两条直角边在斜边上射影的乘积.

1.(2016·南京模拟)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BAD.求证:AB∥CD.

证明 由△ABC≌△BAD得∠ACB=∠BDA, 故A,B,C,D四点共圆,从而∠CAB=∠CDB. 由△ABC≌△BAD得∠CAB=∠DBA,

同是寒窗苦读,怎愿甘拜下风!

1

所谓的光辉岁月,并不是以后,闪耀的日子,而是无人问津时,你对梦想的偏执。

因此∠DBA=∠CDB,所以AB∥CD.

2.如图,BD⊥AE,∠C=90°,AB=4,BC=2,AD=3,求EC的长度.

解 在Rt△ADB中,DB=AB-AD=7,

2

2

依题意得,△ADB∽△ACE, ∴=,可得EC=

DBADECACDB·AC=27. AD3.(2016·镇江模拟)如图,在△ABC中,D是AC的中点,E是BD的中点,AE交BC于点F,求的值.

解 如图,过点D作DG∥AF,交BC于点G,易得FG=GC,又在△BDG中,BE=DE,即EFBFFCBF1

为△BDG的中位线,故BF=FG,因此=.

FC2

题型一 平行截割定理的应用

例1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C,BD交于点O,过点O作AB的平行线,与AD,BC分别交于点E,F,与CD的延长线交于点K.求证:KO=KE·KF.

2

证明 延长CK,BA,设它们交于点H,

同是寒窗苦读,怎愿甘拜下风!

2

所谓的光辉岁月,并不是以后,闪耀的日子,而是无人问津时,你对梦想的偏执。

因为KO∥HB, 所以=,=

KODKKEDK.

HBDHHADHKOKEHBHAKOHBKEHA因此=,即=. 因为KF∥HB,

同理可得=.故=, 即KO=KE·KF.

思维升华 当条件中给出平行线时,应优先考虑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在有关比例的计算与证明题中,常结合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构造平行线解题.作平行线常用的方法有利用中点作中位线,利用比例线段作平行线等.

2

KFHBKOHAKOKFKEKO

(1)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BD与AC相交于点O,过点O的直线分别

交AB,CD于E,F,且EF∥BC,若AD=12,BC=20,求EF的长度.

(2)如图,在△ABC中,DE∥BC,EF∥CD,若BC=3,DE=2,DF=1,求AB的长. 解 (1)∵AD∥BC, ∴==

OBBC205

=,

ODAD123

OB5∴=. BD8

∵OE∥AD,∴=

OEOB5

=.

ADBD8

5515∴OE=AD=×12=,

882

3315同理可求得OF=BC=×20=,

882∴EF=OE+OF=15.

同是寒窗苦读,怎愿甘拜下风! 3

所谓的光辉岁月,并不是以后,闪耀的日子,而是无人问津时,你对梦想的偏执。

(2)∵DE∥BC, ∴==

ADAEDE2EC1

=,=.

ABACBC3AC3

DFEC1

又∵EF∥CD,∴==.

ADAC3

39

∴AD=3.∴AB=AD=.

22

题型二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例2 (2016·江苏)如图,在△ABC中,∠ABC=90°,BD⊥AC,D为垂足,E是BC的中点,求证:∠EDC=∠ABD.

证明 由BD⊥AC,可得∠BDC=90°, 1

由E为BC中点,可得DE=CE=BC,

2

则∠EDC=∠C,由∠BDC=90°,得∠C+∠DBC=90°, 又∠ABC=90°,则∠ABD+∠DBC=90°, ∴∠ABD=∠C,

又∵∠EDC=∠C,∴∠EDC=∠ABD.

思维升华 (1)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要注意结合图形的性质特点,灵活选择判定定理.在一个题目中,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可能多次用到.

(2)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用来证明线段成比例、角相等,也可间接证明线段相等.

(1)如图,AB与CD相交于点E,过E作BC的平行线与AD的延长线相交于点P.

已知∠A=∠C,PD=2DA=2,求PE的长.

(2)如图,四边形ABCD中,DF⊥AB,垂足为F,DF=3,AF=2FB=2,延 长FB到E,使BE=FB,连结BD,EC.若BD∥EC,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解 (1)∵BC∥PE, ∴∠PED=∠C=∠A, ∴△PDE∽△PEA,

同是寒窗苦读,怎愿甘拜下风!

4

(新)江苏专用2018版高考数学大一轮复习第十四章14_1几何证明选讲第1课时相似三角形的进一步认识教师用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i9gg3o0lm4qfr01784a35m4y31es80155i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