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医师执业口腔预防讲义0701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4 16:40:1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七单元 特定人群的口腔保健

一、妊娠期妇女 (一)妊娠前 育龄妇女在计划怀孕前应主动接受口腔健康检查。检查的目的是及时发现并处理口腔疾病或隐患,确保口腔处于健康状态,避免在怀孕期间发生口腔急症,不便进行口腔治疗。 (二)妊娠期 1.提供口腔健康知识 妊娠期妇女对卫生知识更加关注、更感兴趣,乐于接受有关的健康信息。此期不仅要接受自身的口腔健康教育与指导,提高自我口腔保健能力,还应接受有关胎儿口腔及牙发育、婴幼儿口腔保健知识的学习。常用的口腔健康教育方法有:社区讲座、图书阅览、社区医师面对面的健康咨询、播放口腔宣传片、免费发放孕期口腔健康知识手册等。

2.注重口腔健康维护 孕妇应认真进行每日的口腔清洁维护,方法包括采用机械性和化学性菌斑控制方法。要重点做好妊娠期龈炎的防治,除认真刷牙外,必要时可配合使用有抗菌作用的漱口水,以保持口腔环境的清洁。

3.注意膳食营养平衡 妊娠期的营养对未来儿童口腔及牙的健康影响很大。根据胎儿的生长发育,一般将妊娠期划分为3个阶段,每个阶段3个月:①妊娠初期(1~3个月):约在胚胎的第6周,20颗乳牙开始生长发育,形成乳牙胚基质,因此,妊娠初期应当摄取足够的优质蛋白质,钙、磷和维生素D等,以保证乳牙的正常发育和矿化;②妊娠中期(4~6个月):第一恒磨牙牙胚在胚胎第4个月开始形成,且这一时期大部分乳牙处于硬组织矿化中,必须充分保证钙、磷无机物及与钙代谢有关的维生素A、维生素D的摄取,以确保牙的正常矿化;③妊娠后期(7~9个月):包括围生期(自孕期28周至出生后1周),乳牙继续发育矿化,也有部分恒牙胚形成,应继续保证充足的蛋白质、无机盐和维生素等必需营养物质。 4.避免不良刺激,慎重用药 妊娠期妇女最好不用或少用药物,用药也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许多药物能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体内,导致胎儿畸形。妊娠12周内是药物致畸最敏感的时期。孕妇用药的原则是:能用一种药物就避免联合用药,能用疗效肯定的药物就避免用尚难确定对胎儿是否有不良影响的新药,应严格限制用药时间和药物剂量。妊娠初期,应防止风疹之类的病毒感染,不使用镇静、安眠类药物,防止可能造成的唇裂或腭裂等畸形的发生。妊娠期嗜好烟酒将增加胎儿畸形危险。同时,应减少咖啡因的摄入量。

5.口腔就诊时机 在怀孕早期和晚期接受复杂口腔治疗,会因为紧张和疼痛增加胎儿流产或早产的风险。妊娠期前3个月,口腔治疗一般仅限于处理急症,避免X线照射;妊娠4~6个月是治疗口腔疾病的适宜时期,这个阶段母体处于较稳定的时期,若有未处理或正在治疗中的口腔疾病,应抓紧时间进行治疗,但也应注意在保护措施下拍照X线片,不要直接照射盆腔和腹部;妊娠期后3个月则应尽可能避免口腔治疗,如果发现有口腔疾病,应以保守治疗为主,不可接受拔牙及长时间复杂的根管治疗等创伤性治疗,以免引起早产。急症需治疗时,应选择不含肾上腺素等收缩血管的药物进行局部麻醉。

二、婴 儿 1.保持口腔清洁 包括牙面和口腔软组织。①牙萌出前:应建立每日为婴儿清洁口腔的习惯,在哺乳后或晚上睡前由母亲或保育员用手指缠上清洁纱布或用乳胶指套擦洗牙龈和腭部,清除黏附的食物残渣,按摩牙床,并使婴儿逐渐适应每日的口腔护理。牙萌出时,可使用硅胶制成的牙齿训练器,清洁消毒后让婴儿放在口中咀嚼,锻炼颌骨和牙床。②牙萌出后:婴儿6个月左右第一颗乳牙萌出时,用手指缠上纱布或使用指套牙刷,蘸清水轻轻擦(刷)洗牙面,清除食物残渣及牙菌斑。

2.避免致龋菌早期定植 致龋微生物(变形链球菌)由母亲传播到婴幼儿口腔中的平均年龄是19~31个月,医学上称为感染窗口期。口腔中的唾液是细菌传播的载体,父母可通过亲吻、用自己的筷子喂孩子、

把食物嚼碎喂孩子、把食物放到自己口中试温度等方式把口腔中的致龋菌传播给婴儿。变形链球菌在口腔中定植、生长、繁殖越早,儿童将来患龋的危险性就越大。

3.预防早期婴幼儿童龋(ECC) 早期婴幼儿龋是发生在婴幼儿期的与饮食密切相关的多因素作用下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婴儿期常用奶瓶盛含糖的牛奶、果汁等喂养,尤其人工喂养睡前含奶瓶习惯,长期可导致上前牙龋坏。应提倡母乳喂养,定时哺乳,避免随意哺乳。

4.关注颌面部生长发育 注意喂养姿势,无论是母乳喂养还是人工喂养,都应采取正确的喂养姿势。喂奶经常偏于一侧,则该侧面部受压,唇、颊活动受限,长期可导致面部双侧发育不对称。人工喂养时,奶瓶不能紧压下颌,亦不能将奶瓶过高抬起,致下颌过分前伸,造成下颌前突畸形。

5.首次口腔检查儿童的第一次口腔检查应在第一颗乳牙萌出后6个月内,请医师帮助判断儿童乳牙萌出情况并评估其患龋病的风险,提供有针对性的口腔卫生指导并建立婴儿的口腔健康档案。

三、幼 儿

1.养成良好口腔清洁习惯 儿童在2岁以后趋向于自己刷牙,喜欢模仿,但这时儿童手的灵活性比较差,仅靠儿童自己是不能彻底地清除牙菌斑的。父母应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的牙刷,最好是刷头小、刷毛软、刷毛末端经过磨圆的儿童阶段牙刷,早晚帮助儿童刷牙,使儿童逐渐习惯和适应口腔清洁过程。养成良好的口腔清洁习惯,这点对儿童日后口腔健康行为的建立很重要。儿童刷牙时可使用牙膏,但一定要控制牙膏的用量,每次用“豌豆”大小的量,以减少儿童吞咽牙膏的量。目前不建议3岁以下的儿童使用含氟牙膏刷牙,3岁及3岁以上儿童使用儿童含氟牙膏刷牙。在儿童牙排列紧密,牙邻面有食物嵌塞时,建议使用牙线,并由家长帮助儿童清除嵌塞的食物残渣。

2.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幼儿消化吸收能力差,供给的食物应碎、软、细、烂、新鲜、清洁,并在饮食中适当地增加一些粗糙的、富有纤维质的食物,目的在于使牙面能得到较好的摩擦,起到促进牙面清洁的作用。要注意培养和建立儿童良好的咀嚼习惯,切忌食物在口腔中长时间滞留不吞咽。尽量不在睡前吃糖和甜点心,进食后应立即漱口。1岁以上应停止使用奶瓶喂养,避免夜间哺乳,餐间零食最好选择低致龋性的食物。就龋病的危险性来说,致龋性食物总的摄入量远没有每日摄入的次数以及食物在口腔中存留的时间带来的危险性大。

3.适量补充氟化物 由于人乳或牛奶中仅含极微量的氟,因此,住在低氟地区和龋易感性高的儿童应适量补充氟。局部使用氟化物的方法主要有含氟涂料。全身用氟可使用氟片和氟滴剂。

4.定期检查和治疗乳牙龋 儿童1岁以后应每半年进行一次常规的口腔检查。检查有无龋齿、牙龈及口腔软组织健康状况、牙列和咬合情况以及牙发育情况等,并建立幼儿口腔健康档案。对患有早期龋的儿童应尽早进行充填治疗。在儿童口腔健康检查时,口腔医师还应对家长提供适当的口腔保健咨询服务,讲解并示范如何进行口腔及牙的清洁和护理。定期口腔检查的另一个好处是使幼儿能逐渐熟悉和适应口腔科环境,与医护人员近距离的接触沟通,避免和减少日后口腔科就诊时的恐惧心理。

5.预防乳牙外伤 家长及保育人员应加强对儿童活动时的监护,防止意外跌倒造成的乳牙外伤。由于乳牙牙根较粗短,骨组织较疏松,一般外伤后不易发生牙根折断,常表现为牙松动、疼痛,有时从牙龈沟溢血。如乳牙嵌入牙槽窝内,需通过拍摄X线片,观察乳牙根尖的恒牙胚发育,再视情况决定处理办法。

四、学龄儿童 1.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 3~6岁儿童,由于年纪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儿童无法自主完成口腔清洁。口腔医师应指导父母学会如何帮助儿童刷牙,选用适合儿童年龄阶段的牙刷。此时口腔保健的目的是培养儿童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父母在家庭中应起到示范作用,最好与儿童一起做到早晚刷牙、餐后漱口。有条件时,家长应每日帮助儿童认真、彻底的刷牙一次(最好是晚上)。6岁以上学龄儿童应在家长的督促下每天早晚刷牙。

搜索更多关于: 医师执业口腔预防讲义0701 的文档
医师执业口腔预防讲义070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id3q6iwko01k8300wxv0h1ll01f5u01c0b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