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9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鲁科版元素与物质的分类学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0 11:49:2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解析 中和胶体粒子的电性能够使胶体聚沉,如净电除尘器吸附带电的飘尘,而使之聚沉除去,A项正确;Fe(OH)3胶体呈红褐色,FeCl3溶液呈棕黄色,因此可以从颜色上区分,C项错误;由于同种电荷的静电排斥作用,胶体相对比较稳定,D项正确。 4.分类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下列物质分类错误的是( ) A.单质:金刚石、白磷 B.酸性氧化物:SO3、CO2、NO C.混合物:铝热剂、矿泉水、焦炉气 D.同素异形体:C60、C70、金刚石 答案 B

解析 B项,NO不是酸性氧化物。

5.下列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且都有明显颜色变化的是( ) A.打开盛装NO的集气瓶;冷却NO2气体 B.用冰水混合物冷却SO3气体;加热氯化铵晶体 C.木炭吸附NO2气体;将氯气通入品红溶液中

D.向品红溶液中加入Na2O2;向FeCl3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 答案 C

解析 打开盛装NO的集气瓶和冷却NO2气体都发生化学反应,A项不符合题意;用冰水混合物冷却SO3气体、加热氯化铵晶体,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反应,但均无颜色变化,B项不符合题意;木炭吸附NO2气体是物理变化,将氯气通入品红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且均有颜色变化,C项符合题意;向品红溶液中加入Na2O2和向FeCl3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均为化学反应,D项不符合题意。

6.(2016·泉州模拟)战国所著《周礼》中记载沿海古人“煤饼烧蛎房成灰”(“蛎房”即牡蛎壳),并把这种灰称为“蜃”。蔡伦改进的造纸术,第一步沤浸树皮脱胶的碱液可用“蜃”溶于水制得。“蜃”的主要成分是( ) A.CaO C.SiO2

B.NaHCO3 D.CaCO3

答案 A

解析 牡蛎壳为贝壳,贝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碳酸钙灼烧生成氧化钙。

7.(2017·宿州调研)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青蒿素的提取属于化学变化 B.“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 C.“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D.古剑“沈卢”“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剂钢指的是铁的合金 答案 A

解析 A项,青蒿素的提取采用低温萃取,属于物理变化;B项,雾霾形成气溶胶,能产生丁达尔效应;C项,“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即CuSO4与Fe发生置换反应生成Cu;D项,剂钢是一种铁的合金。

8.(2016·洛阳检测)“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1~100 nm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一种,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物质具有的性质有( )

①是溶液 ②是胶体 ③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④能透过滤纸 ⑤不能透过滤纸 ⑥静置后会析出黑色沉淀 A.①④⑤ C.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形成胶体,所形成的物质能产生丁达尔效应,能透过滤纸,胶体具有介稳性,静置后不会析出黑色沉淀。

9.下图是印在食品包装内常见小袋子上的部分图案,该小袋子内的物质最有可能是( )

B.②③⑤ D.①③④⑥

A.铁粉 B.氧化钠

C.亚硫酸钠 D.生石灰 答案 A

解析 铁粉很容易被O2氧化,所以可作脱氧剂。 10.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①混合物:氯水、氨水、水玻璃、水银、福尔马林、淀粉 ②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③CO2、NO2、P2O5均为酸性氧化物,Na2O、Na2O2为碱性氧化物 ④同素异形体:C60、C70、金刚石、石墨 ⑤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强 ⑥在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 ⑦有单质参加的反应或有单质产生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A.全部正确 C.②③⑥ 答案 D

解析 ①水银是金属汞,属于纯净物,故错误;②只含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故错误;③NO2不属于酸性氧化物,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故错误;④C60、C70、金刚石、石墨都是碳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属于同素异形体,故正确;⑤强电解质的稀溶液由于离子浓度小,导电能力弱,故错误;⑥共价化合物在熔化状态下不导电,在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正确;⑦有单质参加的反应或有单质产生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同素异形体间的转化是非氧化还原反应,故错误。 11.(2017·龙岩调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煤的气化、液化是物理变化,煤的干馏是化学变化 B.C60、液氯是单质,HD、干冰是化合物,NO2是酸性氧化物 C.烟、雾属于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D.可用热的饱和碳酸钠溶液除去金属表面的石蜡 答案 C

解析 A项,煤的气化、液化和干馏都是化学变化;B项,C60、液氯、HD都是单质,NO2不是酸性氧化物;D项,石蜡是多种烃的混合物,与热的饱和碳酸钠溶液不反应,故不能用

B.①②⑤⑦ D.④⑥

热的饱和碳酸钠溶液除去金属表面的石蜡。

12.(2016·安徽皖南八校第一次联考)下列关于物质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可将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B.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可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三元酸等 C.汽油、漂白粉、水玻璃、王水均为混合物 D.纯碱、熟石灰、醋酸、食盐水均为电解质 答案 C

解析 最外层电子数少的不一定是金属元素,如H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多的也不一定是非金属元素,如钋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A项错误;根据酸电离出H+的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三元酸等,B项错误;食盐水是NaCl溶液,为混合物,是电解质溶液,不是电解质,D项错误。

13.现有NH3、CO、Na、Na2O2、Fe、NO、NO2、F2、SO2、SOCl2等物质,根据它们的组成及性质进行如下分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示的分类方法叫 。

(2)淡黄色固体最终位于 组,它的电子式为 。

(3)C组有一种气体常用作工业上冶炼铁的还原剂,写出高温下它还原Fe2O3的化学方程式: 。 (4)Ⅱ组中的某种物质能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该反应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元素的质量比为 。

(5)B组中有一种物质在高温下能与水蒸气反应,若该反应过程中有8×6.02×1023个电子发生转移,则有 g该物质参加反应。

2019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鲁科版元素与物质的分类学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ilq14tsl24uc568cqjj1x2cx44ea901a8f_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