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B 【解析】 【分析】
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确定n的值时,要看把原数变成a时,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
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绝对值>1时,n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1时,n是负数. 【详解】
1. 将度55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5.5×故选B. 【点睛】
10n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表此题考查科学记数法的表示方法.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示时关键要正确确定a的值以及n的值. 11.C 【解析】 【分析】
本题要先观察a,b在数轴上的位置,得b<-1<0<a<1,然后对四个选项逐一分析. 【详解】
A、因为b<-1<0<a<1,所以|b|>|a|,所以a+b<0,故选项A错误; B、因为b<0<a,所以ab<0,故选项B错误; C、因为b<-1<0<a<1,所以+>0,故选项C正确;
D、因为b<-1<0<a<1,所以->0,故选项D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实数与数轴的对应关系,数轴上右边的数总是大于左边的数. 12.C 【解析】
试题分析:①∵三角形三个内角的比是1:2:3, ∴设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为x,2x,3x, ∴x+2x+3x=180°,解得x=30°, ∴3x=3×30°=90°,
∴此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故本小题正确;
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与它相邻的一个内角的和是180°,
∴若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相邻的一个内角,则此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故本小题正确; ③∵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恰好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
∴若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恰好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故本小题正确; ④∵∠A=∠B=∠C, ∴设∠A=∠B=x,则∠C=2x, ∴x+x+2x=180°,解得x=45°, ∴2x=2×45°=90°,
∴此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故本小题正确;
⑤∵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内角之和,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等于另两个内角之差, ∴三角形一个内角也等于另外两个内角的和,
∴这个三角形中有一个内角和它相邻的外角是相等的,且外角与它相邻的内角互补, ∴有一个内角一定是90°,故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故本小题正确;
⑥∵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内角之和,又一个内角也等于另外两个内角的和, 由此可知这个三角形中有一个内角和它相邻的外角是相等的,且外角与它相邻的内角互补, ∴有一个内角一定是90°,故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故本小题正确. 故选D.
考点: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2.三角形的外角性质.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3.
5 3【解析】 【分析】
根据矩形的性质得到CD=AB=5,AD=BC=3,∠D=∠C=90°,根据折叠得到BF=AB=5,EF=EA,根据勾股定理求出CF,由此得到DF的长,再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出AE. 【详解】
∵矩形ABCD中,AB=5,BC=3, ∴CD=AB=5,AD=BC=3,∠D=∠C=90°, 由折叠的性质可知,BF=AB=5,EF=EA, 在Rt△BCF中,CF=BF2?BC2=4, ∴DF=DC﹣CF=1,
设AE=x,则EF=x,DE=3﹣x,
在Rt△DEF中,EF2=DE2+DF2,即x2=(3﹣x)2+12,
5, 35故答案为:.
3解得,x=【点睛】
此题考查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折叠的性质,由折叠得到BF的长度是解题的关键. 14.1 【解析】 【分析】
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计算即可. 【详解】 原式=(=2﹣1 =1,
故答案为:1. 【点睛】
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先把各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在进行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然后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15.40° 【解析】 【分析】
直接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6+∠7的度数,进而得出答案. 【详解】 如图所示:
)2﹣1
∠1+∠2+∠6=180°,∠3+∠4+∠7=180°, ∵∠1+∠2+∠3+∠4=220°,
∴∠1+∠2+∠6+∠3+∠4+∠7=360°, ∴∠6+∠7=140°,
∴∠5=180°-(∠6+∠7)=40°. 故答案为40°.
【点睛】
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正确应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是解题关键. 16.2 【解析】
BE=AB-AE=2.设AH=x,∠EAH=90°AE=4,AH=x,试题分析:则DH=AD﹣AH=2﹣x,在Rt△AEH中,,EH=DH=2﹣x,∴EH2=AE2+AH2,即(2﹣x)2=42+x2,解得:x=1.∴AH=1,EH=5.∴C△AEH=12.∵∠BFE+∠BEF=90°,∠BEF+∠AEH=90°,∴∠BFE=∠AEH.又∵∠EAH=∠FBE=90°,∴△EBF∽△HAE,∴∴C△EBF==C△HAE=2.
考点:1折叠问题;2勾股定理;1相似三角形. 17.
.
【解析】 【分析】
作PD⊥BC,则点P运动的路径长是以点D为圆心,以PD为半径,圆心角为60°的一段圆弧,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求出PD的长,然后根据弧长公式求解即可. 【详解】
作PD⊥BC,则PD∥AC, ∴△PBD~△ABC, ∴
.
∵AC=3,BC=4, ∴AB=
,
∵AP=2BP, ∴BP=
,
∴,
∴点P运动的路径长=.
故答案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