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我国农村合作银行现状及发展研究
作者:林太白
来源:《金融经济·学术版》2011年第12期
摘要:农村合作银行是由农村信用社经股权改革而组建的股份制与合作制相结合的商业银行。本文首先对我国农村合作银行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总结。然后分析了其发展现状,发现其存在“未来规划不明确,经营方法守旧;股权结构不科学,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金融服务创新不足,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有限,缺少企业文化建设”等不足。最后,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我国农村合作银行的未来发展策略。 关键词:农村合作银行;发展;策略
一、我国农村合作银行的发展历程
我国的农村合作银行是伴随市场经济的完善及国家金融体系的改革而诞生的,其前身是农村信用社,它是通过对农村信用社产权改革而实现股份制与合作制相结合的新型银行组织形式。2003年8月份,国务院颁发了《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方案》,方案提出了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及省级联社三种改革模式,并规定以江苏、浙江、江西、吉林、贵州、重庆、陕西和山东八个省份作为试点进行改革。同年9月份,我国银监会发布了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的管理办法。以上试点除江苏省采用了农村商业银行的模式外,其他7个省份都采用农村合作银行的模式进行改革。据不完全统计,经过八年的发展,我国现有农村合作银行已经超过200家。在我国农村合作银行建立与完善的过程中,充分认识自身的发展情况,找出发展中的不足,并有针对性的采取有效策略,可以促进农村合作银行的发展,提高其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为此,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 二、我国农村合作银行的现状 (一)未来规划不明确,经营方法守旧
我国的农村合作银行组织形式是为了促进农村金融机构适应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城镇一体化要求而提出的。尽管农村合作银行是对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但就我国目前发展情况来看,有些农村合作银行只是农村信用社的翻版,仅仅是为信用社更换了一个新的名字,实质上依然是“新瓶装旧酒”,并没有为自己订立明确的未来规划。在经营方法上,依旧采用以往的手段,缺乏创新,其管理模式及风险控制能力没有与时俱进。农村合作银行虽然是属于商业银行的范畴,但相对其他商业银行,其市场拓展力不足,在金融市场中处于劣势地位。 (二)股权结构不科学,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