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即使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当同学出现精神萎靡或与平时表现不一致等情况时,也应提高警惕,注意观察。
(二)及时报告病情进展
1、学生在校内感到不适或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向班主任报告,听从班主任安排,不能隐瞒病情。
2、学生在家中患传染病,应及时就诊,学生家长应将学生病情能知老师。 3、住宿学生出现上述情况,应及时报告宿舍长,由宿舍长或学生本人报告老师。
报告内容包括:症状、发病时间、有无其他人出现类似症状、出现症状后是否
与他人接触等。
采取相应措施
学生发现自己有上述症状时,应采取下列措施:
避免与其他同学或他人密切接触; 避免与其他同学共用生活用品; 不隐瞒自己的病情;
配合当地疾病控制部门进行有关的流行病学调查; 服从与传染病防治相关的救治或隔离安排; 注意洗手,避免将病原体传播给他人;
发生呼吸道感染,应主动带口罩,并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
患病学生何时返校则要听取医生建议,根据疾病性质、治愈情况而定; 教师如何应对传染病疫情
对于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来说,越早发现传染病疫情并及时采取措施,造成的危害就越小。那么,作为学校教师怎样及时发现传染病疫情?怎样应对传染病疫情?
及时发现疫情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学校老师应高度重视,及时报告学校,采取相应措施。
在同一宿舍、同一班级或同一楼层短期内有多个学生出现相同症状时,例如
发热、皮疹、咳嗽、呼吸急促、头痛、腹痛、腹泻、食欲不振、全身酸痛及乏
力等,应高度注意是否为传染病的前驱症状。班主任或教师、宿舍管员等有关人员应立即报告学校专职(兼职)卫生保健人员或传染病疫情报告人,经他们初步判断后及时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上级教育主管行政部门。
与病人有过密切接触的学生和老师如在短期内也出现相同的症状,应按照上
述方式处理。
在学校食堂就餐的人员中有2例或2例以上在进食相同食物后短时间内发生
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而未进食的同学没有发病症状时,应高度怀疑是否为食物中毒。
请病假的人数突然增加。
病人有可疑传染源接触史:如在校外或家中接触过类似病人或某类动物,吃
过不洁食物或饮用过不卫生的水等。
单个病例发生,有时也应当作暴发流行对待。例如以往从未出现过的病症,
或是以公众健康有重大影响的疾病,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或禽流感流行期间,学生或教职员工出现突然高热(38℃以上)或呼吸急促情况,应保持高度警惕。
及时报告疫情
报告程序:任何老师发现或者怀疑有传染病疫情发生时,都应当立即以最快
的方式报告本校专职(兼职)卫生保健人员或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由专职(兼职)卫生保健人员或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对患者进行初步的判断,若可以排除传染病的可能,则将患者送往相关医院进行诊治;如不能排除传染病,则应在最短时间报告学校主管领导和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报告内容:发病时间、发病地点、发病人数、发病者具体姓名、患者发病情
况、密切接触者、已采取的措施等。
报告的同时应采取的措施:
将情况通知家长,争取家长配合。
如果学生病情紧急,应在报告的同时立即将学生送至最近的医院进行治
疗,或按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要求进行处理。
若怀疑为食物中毒,则应在进行紧急处理、及时报告时间,还应注意保
存好造成食物中毒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以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查验。
如果怀疑为经空气传播的疾病,应立即开窗确保室内的空气流通。 尽量将患病的学生与其他学生隔离开,以免造成疾病的传播。
应注意加强和媒体以及学生家长的沟通,做好解释工作,尽量避免造成
不必要的恐慌和不良的社会影响。
注意了解发病的有关情况,如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发病人群的分布等,
以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调查。
密切注意学生病性的变化,并做好记录,以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调查时
参考。
减少学生集会,增加室外活动。
(三)、提高应对传染病的能力 1牢固树立预防控制传染病意识
学校是教师和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一旦在学校发生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必将对师生的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也会妨碍学校的正常教学工作。作为学校老师一定要把保护和捉进学生和健康状况视为自身的责任,要在日常和学生接触的过程中密切关注他们的健康状况。
2学习传染病相关知识,了解、掌握常见传染病的发病特点,包括主要流行病学特征和典型的临床表现。尤其是要重点掌握学校经常发生的传染病的各种典型征(见第一章)和处理办法。
3配合学校进行常规卫生工作,执行晨检制度、请假制度,协助专职(兼职)卫生保健人员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全机掌握班级学生健康情况,以便出现病情时能及时发现。
(四)有会对性地做好卫生工作
不同的传染病,有着不同的流行特点,因此,应针对不同传染病,采取相应
的预防措施。如冬春季注意窗通风,开展并指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免疫力,以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夏秋季应注意食品卫生,对学生进行食品卫生知识宣传教育,以预防痢疾等消化道传染病。
不同传染病的患病率在大、中、小学也有很大区别,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年
龄段的易患疾病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各地传染病流行情况差别较大,应分别对待。要根据当地传染病流行情况做
好日常卫生工作及应对传染病疫情的准备工作。
当地发生疫情或校内发生疫情时,应根据学校安排,做好防病工作,如组织
学生每日测量体温,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班内采取消毒措施等。 下表是部分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和个人防护措施的建议。 表3 部分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和个人防护措施
相关传染病 预防措施 个人防护措施 流行性感冒、传预防近距离 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染性非典型肺飞沫/空气2、打喷嚏或咳嗽时掩住口鼻,用过的纸巾丢到垃圾桶; 炎、肺结核等 传播 3、保持双手清洁,尤其是接触患者及处理呼吸道分泌物后,应立即用正确方法洗手; 4、患者、照顾患者的人中均应戴口罩; 5、尽量与患者保持最少1米距离,避免密切接触; 6、需要时穿防护衣物。 结膜炎、头虱等 预防接触传播 保持双手清洁,并用正确方法洗手; 患者用过的物品,须清洗并消毒; 不共用毛巾及其他个人物品; 接触患者后应立即洗手 食物中毒、细菌预防消化道性痢疾、甲型肝传播 炎、伤寒等 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喝生水; 不吃生的或半生的肉类、水产品等,生吃瓜果前要彻底洗净; 注意食用及选购新鲜食品和水产品,不吃外表、气味或味道异常及发霉的食物; 避免生熟食物混放或使用同一菜板和菜刀加工生熟食物; 剩余食物要冷藏,隔餐食物应彻底加热后再食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