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蚕沙中叶绿素的提取和叶绿素铜钠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从蚕沙中提取叶绿素。
2.分析叶绿素铜钠的纯度,计算产率。
3.初步研究用叶绿素合成叶绿素铜钠的条件
4.利用光谱技术对合成的叶绿素铜钠进行初步表征。
二、实验原理
叶绿素是一类不溶于水的吡咯类物质,它包括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4个吡咯环中间的空隙里以共价键和配位键与不同的金属元素结合,在叶绿素中结合的是镁。叶绿素对光和热敏感。
叶绿素呈绿色或橄榄绿的蜡状固体,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在适当的环境中,叶绿素分子中的镁原子可被其他金属取代,其中以叶绿素铜钠的色泽最为鲜亮,对光和热较稳定。
叶绿素铜钠是叶绿素铜钠a和b的混合物,分子式分别为:C34H30O5N4CuNa2 C34H28O6N4CuNa2 相对分子量:684.17 698.15 。有吸湿性,易燃易爆,溶于水,水溶液呈蓝绿色,透明无沉淀,微溶于乙醇和氯仿,不溶于乙醚和石油醚,水溶液加钙盐析出。叶绿素铜钠具有色泽亮丽、性能稳定、使用安全等特点,且具有一定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是一种比叶绿素更为理想的天然色素,可广泛用于果酒、汽水、食品等生产行业.
叶绿素可与碱发生皂化反应:
C55H72O5N4Mg + 2NaOH = C34H30O5N4MgNa2 + CH3OH + C20H39OH C55H70O6N4Mg + 2NaOH = C34H28O6N4MgNa2 + CH3OH + C20H39OH
在酸性条件下,叶绿素钠盐分子中的镁极易被氢原子取代生成褐色的叶绿酸:
+ 2+ +
C34H30O5N4MgNa2 + 4H= C34H34O5N4 + Mg+ 2Na
+ 2+ +
C34H28O6N4MgNa2 + 4H= C34H32O6N4 + Mg+ 2Na
叶绿酸可与铜盐在加热条件下生成叶绿素铜酸析出,将叶绿素铜酸溶于丙酮,再与碱反应生成叶绿素铜钠:
2+ +
C34H34O5N4+Cu= C34H32O5N4Cu+ 2H
2+ +
C34H32O6N4+Cu= C34H30O6N4Cu+ 2H
C34H32O5N4Cu + 2NaOH = C34H30O5N4CuNa2 + 2H2O C34H30O6N4Cu + 2NaOH = C34H28O6N4CuNa2 + 2H2O 1、叶绿素的提取
蚕沙中富含叶绿素。利用叶绿素不溶于水,用95%乙醇提取其中的叶绿素。 2、叶绿素铜钠的合成
叶绿素分子中的镁可被铜置换出来,将叶绿素经皂化除去环外的酯基,并将中心离子镁用铜取代制成叶绿素铜钠,稳定性显著提高。 3、叶绿素铜钠质量分析
白光通过棱镜或衍射光栅的色散,形成不同波长的单色光。一束单色光通过有色溶液中溶质能吸收其中的部分光。物质对光的吸收是有选择性的,一种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吸收程度不同。用透光度或吸光度表示物质对光的吸收程度。 同一种物质不同的浓度其吸光度也是不同的,因此通过测定溶液的吸光度,做出该溶液的工作曲线,在一定波长下,测该溶液的吸光度可知其浓度;反之,可知吸光度
三 实验仪器及材料
实验装置图:
1.仪器:
(1)叶绿素铜钠合成:台氏天平 烧杯(若干) 电热套 温度计 搅拌器装置 恒温装置 回流冷凝管 500ml圆底烧瓶 抽滤瓶及布氏漏斗 减压蒸馏装置 pH试纸 量筒 滤纸 分液漏斗 玻璃棒 滴管 容量瓶 烘箱
(2)叶绿素铜钠的质量分析:721分光光度计 分析天平 吸耳球 玻璃棒 滴管 100mL 、250mL容量瓶 25mL、5mL吸量管 5mL、50mL量筒 2.试剂:
(1)叶绿素铜钠合成:蚕沙100g 95%工业酒精 固体Na OH 纯水 石油醚 浓盐酸 CuSO4 丙酮
(2)叶绿素铜钠的质量分析:磷酸盐缓冲液(pH7.5,磷酸二氢钠容液和磷酸氢二钠溶液的混合液) 纯水
四、注意事项:
1、水浴加热时温度控制不宜加热过快; 2、减压蒸馏时对压力的要求不能过高; 3、保证浸润时间足够、提取完全; 4、实验操作的规范及安全问题
五.实验步骤:
1. 蚕沙的浸泡及溶剂的回收:
称取(干燥)蚕沙100g于500ml烧杯中,用适量水润湿,加入150-200ml95%乙醇溶液
0
使其完全浸没,于30-40C恒温浸泡,并用搅拌装置搅拌以加速浸提,2小时后取出并立即过滤,分离得墨绿色溶液转入500ml圆底烧瓶,而滤出的蚕沙再重复浸泡二次。将装有墨绿色溶液的圆底烧瓶于减压蒸馏装置中回收酒精,设置温度为60度左右.回收的酒精可循环利用,当蒸出酒精速度很慢时停止蒸馏。 2. 皂化、铜代与成盐:
在圆底烧瓶中的剩余物中滴加10%NaOH-C2H5OH(称取5gNaOH溶解在100g乙醇溶液中)
o
溶液调PH=11,于60C水浴皂化2小时,并不时摇动烧瓶摇下瓶壁上的叶绿素以皂化完全.将皂化后的溶液冷却转入分液漏斗,用石油醚萃取除杂(呈黄色),静置分层,下层为可溶性的叶绿酸盐,按上法提取3次。将除杂后的叶绿素用浓HCl酸调PH到7,加入6ml10%的CuSO4溶液(称取5g无水CuSO4用5ml水溶解),用HCl调PH到2—3,用水浴加热至60℃,保温并保持搅拌1.5小时,趁热过滤,滤渣用乙醇洗涤抽干,合并滤液和洗液,加入等量
的蒸馏水,有叶绿素铜酸析出,静置4h过液。抽虑,用纯水洗涤。抽干物用95%丙酮溶解,待完全溶解,用氢氧化钠-乙醇溶液调PH=11,放入60℃的烘箱中烘干。取出、称重。 3. 纯度分析:
(1) 叶绿素铜钠的吸光比测定
磷酸钠缓冲液的配制:取6g磷酸二氢钠与6g磷酸氢二钠分别溶解在烧杯中,并分别定容至100ml与250ml容量瓶中。取20ml磷酸二氢钠与100ml磷酸氢二钠混合。
称取经60℃烘干的样品0.0100g加水溶解,移入5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准确取4mL溶液以pH7.5磷酸盐缓冲液定容为100mL,摇匀,即为0.008%溶液,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在405nm与63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值(A),以缓冲液作空白对照。 (2)标准叶绿素铜钠的吸光比测定
称取标准样品0.01克(精确至 ± 0.0002克),加水溶解,移入1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准确取1mL溶液以pH7.5磷酸盐缓冲液定容为100mL,摇匀,即为0.001%溶液,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在15分钟内用1cm 的比色杯,在405nm波长处测定吸光值(A),以缓冲液作空白对照。类似地配制0.0005%溶液、0.0015%溶液、0.002%溶液、0.0025%溶液,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在15分钟内用1cm 的比色杯,在350nm到700nm处测定吸光度(A),以缓冲液作空白对照,并绘制标准曲线。
六 试验记录:
1.实验操作及现象记录: 试验操作 称取蚕沙100g 加入去离子水和乙醇浸润在 30-40C下搅拌提取2 抽滤,保存滤液 剩余蚕沙用乙醇再提取两次 抽滤,混合三份滤液 减压蒸馏,把合并滤液放入旋转蒸发仪,并在50℃水浴中 加热蒸馏回收乙醇 在浓缩液中加10% NaOH溶液,调PH=11,在温度为60℃的水浴皂化1.5 h 溶液出现小气泡 皂化过程 墨绿色液体 0试验现象 绿色固体小颗粒 备注 目的是提出叶绿素 混合液为墨绿色液体 得300mL左右液体 提高产率 回收的乙醇比加入量少,大概200mL左右,溶液成糊状,蒸发液呈无色 部分乙醇挥发了 萃取,并洗涤加HCl调PH=7加入10%CuSO4,再用HCl调PH=2-3,在搅拌下温度60℃,保持1 h左右 静置洗涤,并烘干,用95%酒精冲洗,再加入等量去离子水,再用丙酮溶解,叶绿素铜钠酸,滴加5%的NaOH-乙醇完全成盐,再用NaOH-乙醇调ph至11,60℃烘干得0.1070 g叶绿素铜钠的墨绿色粉末 称取0.0100g叶绿素铜钠溶于蒸 馏水,定容到5ML,取4ML用缓冲溶液定容到100ML配成0.008%溶液,以缓冲溶液为空白测其在405nm和630nm下的吸光度 得墨绿色物质 洗涤液呈绿色 去离子水呈绿色 固体溶解得绿色液体 得墨绿色粉末 PH试纸变红色此时慢慢出 现胶状墨色悬浮物 叶绿素酸盐 叶绿素铜钠 A405=0.151 A630=0.038 见表格 2.经60℃烘干得m0=0.1070 g叶绿素铜钠的墨绿色粉末。 3.产品吸光比测定: A405/ A630=0. 151/0.038=3.97
七.数据处理
1.叶绿素标准曲线如下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