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河北省衡水市2020年中考模拟语文试卷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5 16:09:2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河北省衡水市2020年中考模拟语文试卷

题号 得分 第一部分 第 二 部 分 一 二 三 四 五 第三部分 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卷前将密封线左侧的项目填写清楚。 3.答案须用蓝色、黑色钢笔或圆珠笔书写。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1分)

(1~4题21分)

1.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8分)

(1)黄发垂髫, 。(陶渊明《桃花源记》)

(2) ,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3)仁人志士喜欢引用李白《行路难》中的诗句“ , ”表达实现美好理想的坚定信念。

(4)许多优秀的古诗都蕴含丰富的哲理,如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诗句“ , ”暗含了时序更替自然理趣;刘禹锡《酬乐天扬州 初逢席上见赠》中的诗句“ , ”揭示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自然规律。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河北部分地区古属冀州,故简称冀,是中华民族的(fā yuán)地之一。河北地处中原地区,文化博大精深,自古有“燕赵多有慷慨悲歌之士”之称,是英雄辈出的地方。燕赵大地辽阔guǎng mào,燕山南北,..长城内外,自远古以来就是华夏族的固有领土,也一直是传统的农耕文化民族区域,尽管自古以来虽然历经多次游牧民族南下的袭扰,但汉族始终是这块大地的主体民族。 ..

(1)给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2分) ①慷慨( ) ..

②袭扰( ) ..②(guǎng mào)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2分) ①(fā yuán)

3.中华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请从春节、清明节和端午节中任选一个 节日,仿照例句再写一个句子。(3分)

例句:中秋节———无论是赏明月,还是吃月饼,都表达出对家人团圆的渴望。 仿写: 4.根据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1)阅读下面的新闻,为其拟写一个醒目的标题,不超过25字。(2分)

河北新闻网2018年10月8日讯 今天,从石家庄市教育局获悉,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鼓励和倡导中小学生从生活实践出发,积极探究科学问题,培养科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打造科技创新平台,展示、交流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和经验,推动全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石家庄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科协、团市委将联合举办石家庄市第十八届中小学“探索者”科技创新大赛。

据悉,此次科技创新大赛的主题为“创新·体验·成长”,参赛项目包括创新项目竞赛和评比展示两个版

1 / 8

块。创新项目竞赛包括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和科技辅导员科技创新成果竞赛;评比展示包括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比赛、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绘画比赛、青少年科学DV比赛、青少年科技创意比赛、青少年科幻小说比赛。

标题: (2)下图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标志,请说明它的构图要素及寓意。(4分)

第二部分:阅读(49分)

(5~21题49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其后的问题。(4分)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5.本诗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6.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诗句“峰峦如聚,波涛如怒”。(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其后的问题。(14分)

潞安某甲,父陷狱将死。搜括囊蓄,得百金,将诣郡关说①。跨骡出,则所养黑犬从之。呵逐使退;既走,则又从之,鞭逐不返,从行数十里。某下骑,趋路侧私②焉。既,乃以石投犬,犬始奔去;某既行,则犬歘然③复来,啮骡尾足。某怒鞭之,犬鸣吠不已。忽跃在前,愤龁④骡首,似欲阻其去路。某以为不祥,益怒,回骑驰逐之⑤。视犬已远,乃返辔疾驰,抵郡已暮。及扪腰橐⑥,金亡其半。涔涔⑦汗下,魂魄都失。辗转终夜,顿念犬吠有因。候关出城⑧,细审来途。又自计南北冲衢,行人如蚁,遗金宁有存理。逡巡⑨至下骑所,见犬毙草间,毛汗湿如洗。提耳起视,则封金俨然。感其义,买棺葬之,人以为义犬冢云。 (选自《聊斋志异》)

注释:①关说:通关节、说人情。②私:小便。③歘(xū虚)然:飘忽迅疾的样子。歘,火光一闪。④龁(hé):咬。

⑤回骑驰逐之:勒转骡头驱赶它。⑥腰橐(tuó):腰包。⑦涔涔:汗流不止貌。⑧候关:守候城门开放。⑨逡巡:迟疑徘徊、欲行又止。

7.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4分) (1)将诣郡关说 . (3)益怒 .

(2)犬始奔去 . (4)金亡其半 .

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着重号字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则所养黑犬从之/先帝称之曰能 ..C.感其义/其真不知马也 ..

B.乃以石投犬/乃不知有汉 ..D.人以为义犬冢云/不以物喜 ..

2 / 8

9. 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辗转终夜,顿念犬吠有因。 (2)提耳起视,则封金俨然。 10.品读文中画线句,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概括“犬”行为异常的原因。(2分) 上联:孝子 ;下联: 舍弃生命护银。 11.读完本文后,有人拟写了一副对联,请结合提示,将空余的部分补充完整。(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其后的问题。(9分)

气候变暖与我们的生活

①2018年可能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年份之一,极端高温肆虐全球,多国气温都己打破纪录。6月至7月,包含北极圈在内的全球多地气温普遍上升,出现极端高温天气。7月下旬,北极圈内气温己达32℃。挪威部分地区气温达到创纪录的33.5℃。由于气候异常干燥温暖,森林火险持续上升。瑞典7月中旬大约发生了50起森林火灾,其中10余起发生在北极圈内。

②极端天气为何肆虐全球?世界气象组织认为,极端天气频发与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气候变化有关。 ③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气温已经上升了1℃。气候的这一变化,即使从宏观来看,也已对地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例如,由于北极格陵兰岛上的冰川融化正在改变地球上水的分布,并因此移动了地球的轴线。这导致自2005年以来,北极点的位置已经向东移动了1米多。这样一来,地球自转的速度会加快,如此下去,到2200年,一天的时间可能会缩短0.12毫秒。 ..

④或许,你会觉得地球的倾斜与你不太相干,不太可能影响到你的生活,甚至也影响不到你孩子们未来的生活。但实际上,有一些对你生活有影响的改变就发生在你的周围。比如:在英国,春季的开始时间比半个世纪前平均早了两个星期,而秋季则晚了一个星期;在海洋中,很多动物已经将它们的游动范围向极地方向移动了数百千米:在陆地上,野生动物迁徙也有类似的变化,只是由于陆地上城市建筑和道路的阻碍等因素使得迁徙的难度更大,或许我们看起来不是那么直观。

⑤还有一个微妙的变化:与过去相比,夜晚气候变暖的速度比白天要快。夜晚本是一个让热量重新

返回宇宙空间的机会,但由于大气中聚集了越来越多额外的温室气体,使地球被一层厚厚的“毯子”所包裹,其热量在夜间也难以返回宇宙空间。这在高温热浪袭击期间更为明显。因此,我们不仅难以应付白天的炎热,就是在晚上,我们的身体也难以凉快下来。

⑥在气候不断变暖的地球上,高温热浪天气也来得越来越频繁和极端了。2003年的欧洲高温热浪事

件曾导致了7万人死亡,其中大多是老人和小孩,因为他们调节自己身体温度的能力更差。有研究表明,全球变暖使得这类极端天气事件发生的风险至少增加了一倍。高温热浪仅仅是由全球变暖导致的极端天气事件中的一个例子,此外还有洪水、风暴和干旱等极端天气事件。现在这些事件发生的频率都在增加。

(选自《大自然探索》2018年第9期;作者:曾欣然)

12.气候变暖对我们的生活造成了哪些影响?(3分)

3 / 8

13.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4分)

14.请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赏析第③段加着重号词语“可能”的表达效果。(2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其后的问题。(9分)

读书是一种“遇见”

①我以为,读书其实是一种“遇见”。打开书本的刹那,就开启了一扇去往不同时空的大门,碰见各种各样的人,听说形形色色的事,接触不同年代留下来的思想菁华。

②如果说,“遇见”是读书与生俱来的产物,那么,选择怎样的“遇见”,读书人理应有属于自己的主动权。苏东坡说得好:“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那么,什么才是“所欲求者”?我想,除了要选择那些契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功课长进的书籍外,关键一定要去选读那些经受过时间和一代又一代读者淘洗的经典。

③交朋友要交五湖四海的朋友,读书当然也是“遇见”的人和事越多越好,读书面越广 越好。读报看到一个材料:在当年的西南联大,许多教授在读书方面都是学贯中西,打通

文理。因此,吴宓、陈岱孙、金岳霖、贺麟等能用中国话语、中国文化娴熟诠释西学;冯至讲《浮士德》时,可以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来诠释《浮士德》“一个越来越高尚越纯洁的努力,直到死亡”的主题。一些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教授,也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学识。物理学教授王竹溪编写《新部首大字典》,在语言学界颇有影响;化学系教授黄子卿工于书法,热爱旧体诗,时常与文学教授游国恩探讨诗歌;年轻的数学家华罗庚则对散曲充满热爱……

④读书的“遇见”,又并非不动脑筋地匆匆而过,而是一种主观能动的行为。换言之,一定要避免人云亦云的做法,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善于从无疑处读出有疑。诚如孟子所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据说,梁启超先生对于所读之书是不愿轻易相信的。他作《王荆公》,为搞清楚王安石新政的真相,不仅反复研读王临川全集,还参阅宋人文集笔记凡数十种。所以,当与《宋史》互相参证时,他始发现其中的一些以讹传讹抑或故意诋毁、污蔑的谬误,然后,他“一一详辩之”,以还原历史真相。这种实事求是的“遇见”方式,不仅是对历史负责,也是对自己的治学态度负责。

⑤从书本中来,到生活中去,则是一种以“遇见”叠加“遇见”而解疑释惑的有效方法。延伸或者跳出书本的平面“遇见”,而到现实的自然与社会中去作立体的“遇见”,其效果或许会更精彩,更生动。历史地理学家葛剑雄教授,就对读书与旅行之间的关系有着独到的理解。他说:“我是搞历史地理的,旅行有时会带来契机,长期解不开的谜解开了。我曾和凤凰卫视拍过‘告别三峡’的纪录片,就看到当地一个盐场,卤水直接从山里流出来,这种卤水看着普通,其实咸得不得了,直接放在锅里煮就成了盐。这里的盐场一直到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还在用,后来才停掉。我研究移民史,巴人曾迁到这里煮卤产盐,巴人为什么一度很强势,地盘能扩展那么大?他们控制着盐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原本,葛剑雄教授在读书中无法解开的疑窦,想不到因为一次拍纪录片的“遇见”,终于茅塞顿开。从这个意义上说,在现实自然与社会中的立体“遇见”,无疑是对书本知识的一种必不可少的重要补充和佐证。

⑥想起杨绛先生说过:“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先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登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另请高明,和他对质。”这无疑是对“读书是一种遇见”最生动的诠释。而一个会“串门”、常“遇见”的读书人,更让“读书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成为可能,水到渠成。

(作者:赵畅;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10月9日)

15.作者围绕“读书是一种‘遇见’”依次从哪些方面进行了论述?(4分)

4 / 8

1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⑤段的事实论据。(2分) 17.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河北省衡水市2020年中考模拟语文试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iwwg328nq2cg5h8ins237lyd0yjij015rr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