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江西省峡江县福民中心小学校长 聂波平 331400
2008年下半年,学校分来了四名新老师,她们刚刚走出大学校园,热爱运动,充满活力,经常和学生打成一片。这几名新老师的到来让这个有些暮气的校园吹来阵阵清新之风。
作为校长,我对几名新老师的表现也很满意,她们既有活力,也有爱心,工作认真负责,也能做到关爱学生。我也听了几名新老师上的课,课堂气氛还不错,学生发言积极,课堂节奏也把握得好。然而,到了期末考试,成绩一出来,都令人咋舌:几名新老师所带的班的成绩比平行班的成绩落后一大截。而与之带平行班的都是些年长的老师。我想,若论受欢迎程度,学生们大多会喜欢这两名有活力的新老师。可问题是,就是这些老教师让这两名充满活力的新老师输得一败涂地。 不可否认,老教师与新老师相比,有数十年教学经验的积淀,这是新教师短时间内无法超越的一点,可也不至于出现这种结果。
几位新老师没能取得好的教学成绩,这跟她们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有关。比如,她们对学生的课外辅导太少。不“磨”学生不代表着不辅导学生,适当的辅导还是必要的,尤其是对于一些成绩差接受能力也差的学生来说,没有辅导,他们的成绩是无论如何上不去的。两位新老师与学生关系良好,但同时也存在威信不够的问题,以致布置下去的学习任务往往无法很好地完成。最为关键的一个问题,两位新老师没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方面下功夫。以上种种,拉开了两
者之间的教学成绩距离。
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加强对培养人的培养比直接培养人更重要。被教育者能力的提高是以培养人的素质为前提的,这种培养必须从青年教师开始。”因此,学校应重视青年教师培养,具体做法如下。
一. 帮助青年教师尽快入门。
我校青年教师毕业于非师范院校。它们的专业知识丰富,但教学能力是个空白。为此,学校应重点帮助他们上好教学和教育入门课。新教师在走上讲台之前,应先进行短期培训,请老教师讲解如何科学处理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恰当选择教学方法,认真编写教案;如何提高讲课效果,驾驭学生的活动;如何设计学法操作程序等。组织青年教师参观优秀教案,听优秀教师的示范课,并让优秀教师就这一节课谈谈自己是怎样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知识结构,确定重点、突破难点、选择教学手段和方法、设计教学过程和板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等。让新教师初步掌握教学方法和艺术,尽快进入教师的角色。
二.重视和加强教研活动,提高教学能力。
学校应高度重视教研活动,由主管教学的校长和有丰富经验的教师分别担任教研室主任和教研组长。教研室和教研组都有专门的活动场所,学期和学年活动计划及每次活动的时间、形式、目的、范围和所要真正解决的问题。
活动中充分发挥经验丰富教师的教研带头人作用,请他们定期举行教学基本功的专题讲座和研讨,上教学示范课,对青年教师的课进行“会诊”;请他们当青年教师的师傅,全面负责青年教师的培养。
活动中加强教学基本过程的研究。每次活动中就教学基本过程的某一个方面(如备课)或某一个方面的某一个环节(如备课中教学方法的选择)结合教学(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帮助青年教师掌握教学基本功。
开展听(定期邀请一些专家和学者给青年教师讲授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读(组织青年教师每学年读一本教育学或心理学和几本教育杂志)、看(有计划地组织青年教师到先进学校去听课和参观学习)、写(要求青年教师写教学后记、每学期写出一篇教学工作总结和两篇以上的教学体会或论文)和做(要求青年教师在教学中积极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等活动,更新观念,提高水平。
三.加强管理,严格要求,具体指导,提高驾驭教材和学生的能力。
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靠长期知识积累,需经平时无数次课堂实践的磨炼。因此,学校对青年教师应进行严格管理,对他们的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检测和监控。坚决杜绝备课抄教案、上课念教案、作业少批改的现象。要求他们认真搞好教学的各个环节,扎扎实实上好每一节课,教好每一本书;要求他们掌掘好三笔字、普通话、简笔画,在掌握大纲、备课、写教案、课堂教学、教学研究、作业设计、考核、批改作业、使用工具书等方面达到一定水平。指导他们备课时
把着眼点放在教学能力的提高、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和教学方法的研究上,扎扎实实钻研教材、研究大纲和教法、注重教学技巧;指导他们听课和教研活动时把把着眼点放放取人之长、补已之短上,虚心请教,积极切磋琢磨、集思广益,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指导他们把心沉下来,通过课堂这个熔炉的长期锻造,熟练把握教材知识体系、透彻理解教材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娴熟驾驭教材和学生,使教学艺术目益精湛。
总之,青年教师只有在学校的精心培养和自身的刻苦努力下,才能把专业知识转化为教学能力,把教学能力转化为教学质量;才能使教学艺术炉火纯青。才能一步步接近最佳教学效果的理想境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