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专题四 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30 0:58:3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陇上墨客 QQ:472850588

专题四: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一、百家争鸣

1.含义: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如儒、法、道、墨等家,他们著书、立说、讲学、互相论战,出现了学术上的繁荣景象,后世称为“百家争鸣”。 2.历史背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时代。

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土地私有制逐渐形成,封建经济正在形成。

政治上:分封制瓦解,奴隶制崩溃,新兴封建阶级正在形成。

文化上:私学兴起,讲学之风和学术中心形成,造就了一批有知识、有才干的思想家。 3.代表人物及主张 (1)儒家

A.孔子——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推崇为“圣人”。 政治思想:思想体系的核心——“仁”和“礼”。 ①“仁”即“仁者爱人”,反对统治者实行苛政和任意刑杀②“礼”就是要“克己复礼”,符合西周名分等级制度。实现“礼”,就要“正名”,做到贵贱有序、名正言顺。③“为政以德”,在以“德”、“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 教育思想——办私学(打破了奴隶主垄断教育的局面)。 教学对象——“有教无类”; 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学习方法——“温故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文化典籍——整理《诗》、《书》、《礼》、《易》、《乐》、《春秋》等。 评 价——①“仁者爱人”具有积极性,“克己复礼”具有保守性。②为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奠定了基础,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重要影响。

B.孟子——战国著名的思想家,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学说,被尊为“亚圣”。 政治思想——“仁政”学说和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伦 理 观——“人性本善”说。

价 值 观——倡导“养浩然之气”,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评 价——①“仁政”、“民本”思想对约束暴政、缓和阶级矛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是封建统治的一种策略。②“重义”对今天的精神文明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③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C.荀子——战国时期儒家另一重要代表,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哲学思想——①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唯物论) ② “性恶论”(但教育可使人由恶变善,认为环境和教育对人的成长非常重要。) 政治主张——①治国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 ②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的观点。

思想特点——杂取百家,但思想主体继承了儒家学说。

结论: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各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手段实现统一;儒家学说倡导“仁”“仁政”,不符合统治阶级的需要,故不受重视。 (2)道家

A.老子(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①朴素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面及转化)。②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B.庄子(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哲学思想——“齐物”(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消遥”(对事物变化要采取旁观、超然的态度)。

(3)墨家 :墨子(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

陇上墨客 QQ:472850588

思想主张——“兼爱”、“非攻”、“尚力”、“节俭”

评价:① 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②战国以后不再受重视。

(4)法家: 韩非(代表新兴地主的利益)

思想主张——① 主张法、术、势结合,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② 认为历史是发展的,主张变法革新。 评价:① 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② 法家思想适应战国后期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为新兴地主阶级所接受。 三、历史意义(评价)

1、儒家学说: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2、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思想

3、法家学说:其中的变革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4、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二、儒家思想的演变 1.创立(孔子)

“仁”是思想体系的核心,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②主张以仁爱之心调节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③主张维护周礼,认为贵贱有序。 2.发展(战国孟子)

政治上主张“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②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生.产时间,减轻刑罚和赋税。

3.厄运: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儒家思想遭到排斥和压制。 4.独尊:(西汉武帝时 董仲舒) 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大一统”思想神化皇权,适应了封建中央集权的需要,也在此时,儒家思想获得了独尊的地位,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5.创新(南宋 朱熹)

吸收佛教、道教思想形成新儒学。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气”只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并把“天理”与“人欲”对立起来,其实质是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 6批判(明清时期)

以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为代表的进步思想家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批判,批判了君主专制制度,提出了早期的反封建的民主思想。 7.冲击(近代前期)

随着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传入,资产阶级各政治派别以启蒙思想家的一些原则为依据,否定儒家思想的合法性,特别是新文化运动把矛头直接指向封建礼教,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8.摧毁:(新中国成立后)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意识形态取得了绝对的领导地位,受“左”倾思想的影响,一度对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采取偏激态度的措施,儒家思想统治地位被彻底摧毁。 9.新生(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纠正对传统文化的偏激态度,重新认识到传统文化的合理成分,提倡发扬儒家思想体系中的“仁爱”、“德治”、“民本”思想,使传统的儒家思想在当今社会中找到了合理的位置。 三、对儒家思想的态度及现实价值

1.总的原则态度: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吸取其中的精华,既要弘扬传统文化中的宝贵遗产,又要剔除其中的糟粕,批判和否定其中的消极因素。(说明:取其精华指对那些长期历史实

陇上墨客 QQ:472850588

践中形成的优秀的价值观、道德观,可以转化为时代精神来继承,eg:“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有为精神、“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忧患意识等)

2.现实价值:①儒家思想所提倡的道德规范意识——有利于培养现代公民意识;②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③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有利于今天的政治建设;④和为贵思想——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⑤民本思想——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⑥“义利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 四、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

1.共同点

(1)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 (2)两者的思想实质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理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3)影响:扼杀人的欲求,有助于专制统治,对塑造中华民族严格的道德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不同点(附表二) 五、纵横对比 表1: 社会环境 产生原因 思想特点 影响 诸子百家思想 社会大变革,兼并战争频繁 社会变革,统治者需要人才 强调思想为统治阶级服务 础,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表2: 不同 体验方法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格物致知。主张通过“格物克服私欲,恢复良知认为人天生具有致知”的方法体验“天理”良知,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因此的存在。 天理就在人们的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称为圣贤 认识上 哲学思想 相同 地位 内容 实质 影响

强调“理”是世界的本源 客观唯心主义 强调“心”是世界万物的本源 主观唯心主义 智者学派思想 奴隶制民主政治的顶峰时期 工商业发展,公民社会地位提高 充分肯定人的作用和价值 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成为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 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心学是理学的新发展。 都继承了仁、礼等儒家思想,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理 以儒家纲常维系专制统治 消极:压制人的欲求,维护专制统治; 积极: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了积极影响。

搜索更多关于: 专题四 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 的文档
专题四 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iyan6gqk14zk8m0i2ee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