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读后感
周宇-5120109023
创新与创业这门课不仅让我们在课堂上能近距离接触和聆听成功的创业者们创业的经历,也能在课后有幸的”认识”了“大师中的大师”皮得德鲁克。看完大师的《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后,我对创新有了更深的认识,并且知道了作为一个创业者,一个企业家改如何去创新。
整本书可以用一句话来总结其核心概念:创新,不仅仅是一两个聪明的主意或者仅仅指高科技,而是为客户创造新的价值。而企业家精神,就是有目的、有组织的系统创新。
德鲁克从内部和外部环境讲述了7个创新的来源。内部4个分别是意外的成功和失败、不协调的事件、程序需要、产业和市场结构。外部3个是人口数据统计、认知的变化、新知识。在我看来,这些创新的来源都是消费者或者客户的价值体现与现有产品及服务发生冲突的结果,或者是现有产品和服务不能满足于新需求的结果。
很多人可能会不屑一顾,觉得创新不过是可有可无的事情,或者觉得组织已经做得很好,不需要创新。如果是这样的话,个人和组织的成长和发展也就无从谈起,而且往往在外部环境或竞争者的变化及挑战中陷入被动的地位甚至失败。
事实上,创新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创新。德鲁克认为,创新就是将资源转化为对人们有价值的活动。世间万物,资源无处不在,比如石头,草木等,他们随着地球的存在已经存在了几亿年。但直到人类的出现,才让他们产生了价值。比如,石头可以用来钻木取火,用来打野兽,进而强健的人的体魄,让人在残酷的自然界生存了下来,并成为世界上最先进,最高级的动物。虽然在远古时代,没有创新这一说法,但如果按照该书的观点,这无疑是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创新--将石头当成工具来使用。
很多人也将创新理解为那是关乎高科技的事,其实高科技只是创新的一部分,传统的领域同样可以创新。麦当劳、肯德基、沃尔玛等传统行业,靠着创新也成为业界翘首。因此,当我们看见少数的天才们眉飞色舞谈论创新时,我们不宜妄自菲薄,或许只是一个小小的举动,你也可以开创出一些独特的东西。就像捷克的一位教育家发明了教科书一样,只是转变了一下思维模式,就让创新成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在现在的学习教科书中,创新这个词使用的频率很高,但什么是创新呢?在大师看来,创新是一种工具,一种能改变我们现有资源生产潜力的一种方法和思想。创新可以有很多方面,我们平时用的多的是技术创新,我是理科造船专业的,在学习的很多课程中不断地提到,我们要在哪些技术上创新,一个好的创新技术能给工程和制造中带来很大的改变。如操纵,推进方面的创新等。不仅是技术上,彼得德鲁克告诉我们创新不一定必须与技术有关,甚至根本就不需要是一个“实物”,也许仅仅一个创意、一个新的认知就可以成为一个创新,但是有一个前提,就是要为顾客提供新的价值和满意度,它是通过改变产品和服务,也就是改变资源的产出,并创造了一种新的价值。 书中皮得德鲁克说创新不只是有科技创新,还有社会创新和市场创新,
创新一词,遍地开花。什么人都在说,我们要创新,但是,究竟什么是创新呢?恐怕一时半会多数人无法出口。
创新无疑意味着变化,但又不等同于变化。只有这个变化,在同等资源、同等条件下,产生更多的利益,也即,同样的投入,更多的产出。唯其如此,变化才能称为创新。
对于创新,还有经常犯的错误,就是把创新单纯理解为高科技创新。在此书中,德鲁克把创新清晰地定义为七个来源,三个内部来源:意外事件、不协调的事件及程序需要;四个外部
来源:产业和市场结构、人口统计数据、认知的变化及新知识(也即高科技)。可见,高科技只是创新中的一种。德鲁克的理解,创新是一个经济或社会名词,而非科技名词。内部创新比外部创新风险低、成功率高,高科技创新在所有创新中风险最高、成功率最低,主要原因在于高科技的接受时间比较长、需要形成配套产业,当然,如果成功了,高科技创新带来的心理成就感最大,企业也会占据行业的龙头地位。 关于此书,总结成几句话。
其一,拥抱变化。可从二个方面来理解。一、变化无所不在,无时不在。就近看,手机行业就如此。10年前,在手机行业兴起时,诺基亚成功抓住机遇,风光无限,全球市场份额在50%以上,而近几年,特别是在iphone出世后,诺基亚败退,江山不断被吞噬,如今已被苹果超越,不得不转向wp7平台,以图东山再起。原因也很明了,客户在得到基本的通讯功能后,更加追求手机的体验感、个性化和智能化,这就是客户在使用手机后产生的变化,而诺基亚没有及时迎接变化,迟迟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导致败退。二、主动拥抱变化。还是谈手机。最近新闻,htc老板成功登顶台湾首富,其新增的财富,很大部分在于这几年htc手机的蓬勃发展。我们知道,早在5、6年前,htc就已经推出智能手机,吸引了不少爱好者,这二年,在google发布android平台后,htc更是及时跟进,快速推出新版手机,成功占领大陆和欧洲市场。htc成功的原因,恐怕就在于主动拥抱变化,而不是静静等候,或安于现状。
其二,形成创新的机制。企业是否鼓励创新,有利有弊。试想,如果在一个企业内,特别鼓励创新,那么所有人都去搞创新去了,普通的工作没人干,企业肯定出现问题;而如果一个企业死守现状,不作创新,那么这个企业最终也会被淘汰。如何打破这个悖论?德鲁克就三种企业模式:新企业、服务机构及现有企业,分别指导如何建立良好的机制,以保持企业的创新动力。对于现在企业,注意四个领域:第一,接受创新;第二,评估创新;第三,构建组织架构和人员;第四,注意禁忌。对于新企业,注意四个要求:第一,关注市场;第二,关注财务;第三,建立团队;第四,确定创始人的角色。对于服务机构,创新的难度相对比较大,德鲁克建议注重以下几点:第一,界定使命;第二,合理表达组织目标;第三,视情形调整目标;第四,重视机遇。如果企业能按照德鲁克的建议去实施创新机制,相信成功的概率会大大增加。
其三,要有战略。创新思路的挖掘和创新机制的形成,是一种战术,但是要真正把创新搬上市场,企业必须要有战略。德鲁克在书中的第三部分,详细介绍了企业的创新战略。比如,孤注一掷,就是将所有资源导向一个方向,全力以赴,以占据行业领头羊为目标;攻其软肋,就是重视行业领导者忽视的成功或失败的机遇,在对手麻痹大意的之时大力发展,最终取而代之;生态利基,则适合小企业,目标是在行业领导者不肖一顾或不能兼顾的小众市场中有所作为,持续发展;改变价值和特征,则从价格、客户现时状况及客户价值等方面,由表及里,满足客户深层次的需求。
创新是企业生存的根本。作为一个创业者,德鲁克的这本书可谓适如其时,如一口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