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还发展了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第三章 自然物类建构游戏 第一节 目标、材料与环境创设
一、自然物类建构游戏的定义
运用沙水、冰雪等自然材料表现建筑物体的玩法是自然物类游戏。 二、自然物类建构游戏的目标
1、快乐地参加玩沙玩水活动,并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 2、探究和感知干沙的明显特征,体会干沙的流动性 3、探究和感知湿沙的明显特征,体会湿沙是可以用来建构的 4、通过造型游戏,探究沙水的比例。
5、探究和感知磁铁、石头、泥土、空气等的明显特征 6、通过造型游戏,发展空间知觉和方位知觉。 7、使用工具,发展手的灵活性,并掌握基本的玩沙技能 8、玩有题材的游戏,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
9、喜欢在小组中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活动的过程,培养合作能力。 10、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能保持环境整洁。 11、收拾整理玩具物品。
三、沙水区的环境创设
沙水区的环境创设要考虑幼儿玩沙和取水的方便,使幼儿可以毫不顾忌的积极探索、自由玩耍。较理想的设备是在户外设置沙池,并考虑为幼儿提供脱放鞋袜的地方,还可以使用沙箱。沙池和沙箱是自然物类游戏的主要材料,主要由幼儿园提供。四、沙水区的活动材料
玩具和材料是促进幼儿发展的物质基础。玩干沙的用具和玩具有大小不同的塑料勺子、铲子、杯子、漏斗、砂轮、空心管子、小桶、筛子、小竹子、木棍、各种模具等。玩湿沙的用具大部分与干沙相同,但不用漏斗、砂轮,更多的是提供各种模具,辅助材料如:纸盒、积木、草、小树枝、车、小动物和人物模型、贝壳等,有助于激发游戏的兴趣性。
小班幼儿的辅助材料主要由教师提供。
中班幼儿的辅助材料可来源于不同的渠道和方式。
大班幼儿的辅助材料应该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制作和寻找。 五、幼儿常见行为表现及问题
大学教育
大学课件
1、喜欢探索沙水的物理属性,发现新事物。 2、喜欢并熟练使用沙水玩具,发现新乐趣。 3、喜欢从小容器向大容器倾倒沙或水。
4、爱模仿生活中感兴趣的制作活动,如生日蛋糕、汉堡等。 5、喜欢在发现的所有空洞和缝隙中灌注,探索空和满。 6、喜欢挖洞、倾泻、倒空、拍打、过筛等动作。 7、喜欢表现象征性情景。 8、能利用沙水玩角色游戏。 9、喜欢玩沙水混合游戏。
10、经常对沙水材料的质地、作品的数量等方面进行探索。 11、尝试合作,喜欢模仿别人的做法。 12、十分珍惜自己的作品。 六、教师的指导策略
1、创设玩沙水的环境。如设置沙池、沙箱。
2、提供玩沙的工具,如桶、铲子、勺子、小碗、筛子、漏斗、砂轮、空心管子、各种搅拌的和抹砌的工具,各种模具等,使幼儿能够自由选择,尽情发挥。
3、提供辅助材料,如石子、贝壳、植物、人物、动物模型及各种自制玩具。 4、创造宽松、愉快的游戏氛围,鼓励幼儿积极探索。
5、关注幼儿的作品,并给予激励性评价,为其创造条件与机会与他人交流。 6、家园合作,有目的的丰富幼儿经验,引导在作品中的呈现。 7、引导幼儿制定游戏计划,分工合作。
8、鼓励幼儿爱惜沙水材料,注意安全卫生。如讨论“沙土对我们的五官会造成什么危害?”
9、提供游戏所需的围裙、套袖、小拖鞋等。
第二节 小班的沙水活动
一、目标 1、 感知沙水的物理属性,体会沙水的变化。 2、 使用沙水工具,发展小肌肉的灵活性。 3、 共享游戏环境和工具,发展亲社会情感。 二、环境与材料
辅助材料:1、脸盆、毛巾等;2、模型玩具:人物、动物、植物、车辆、房屋等;3、废旧物品:小碗、塑料可乐瓶等。
三、幼儿特点与教师的指导
为了让小班幼儿充分感知沙水材料,可以先引导幼儿徒手玩沙,体会干沙和湿沙在手中的特别感受,在幼儿脱去鞋袜去踩沙时,及时提出一些感受性问题让他们去体验和做出回答。如:幼儿抓一把干沙然后放开手指让沙粒从指缝中漏下,用手在干沙中打转,用手指在沙中随意画出图案,都会得到很特别的感受,把湿沙堆成小山,在湿沙中印手印,光着脚在沙子里来回走,都是乐趣无穷的。
在游戏中,教师可提供各种玩具和用具让幼儿自由选择。教师也要注意幼儿之间的关系,引导他们互相观察,体会其中的乐趣。
第三节 中班的沙水活动
一、目标 1、 进一步探究沙水的物理属性,了解沙水的建构特征。 2、 积极与伙伴交流探讨,相互启发、分工合作。 二、环境材料
辅助材料:1、脸盆、毛巾等;2、辅材:动物、人物、植物、车辆、房屋等模型类玩具等;3、物品:瓶、罐、碗、盒等。
三、幼儿特点与教师的指导
中班幼儿玩沙应更多地注重开动脑筋,想办法使游戏玩得更丰富、更有趣,教师可向幼儿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如:用手指缝漏干沙什么样?湿沙什么样?两者有什么不同?还可以提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如:用干沙能团成冰激凌球吗?通过这些挑战性的、有趣的问题,丰富了游戏内容,促进了幼儿探索、观察能力的发展。
幼儿玩沙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幼儿制定小组计划,互相献计献策,发展他们的合作能力和交往能力。
第四节 大班的沙水活动
一、目标 1、 探究多种玩法,发展科学意识与概念。 2、 发挥兴趣与特长,实现合作学习。 二、环境材料
辅助材料:1、水桶、脸盆、毛巾等;2、主题辅材:动物、人物、植物、车辆、房屋等模型类玩具等;3、废旧物品:瓶、罐、碗、盒、板等。
三、幼儿特点与教师的指导
大学教育
大学课件
游戏中应该让大班幼儿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中班基础上,启发、引导、鼓励幼儿开展一些科学小游戏,充分感知沙水的特性。如果提供了一些漏斗、筛子、水车等玩沙的器皿,就应该提出一些关于物体流动或运动、守恒、分类等问题,在幼儿用沙来堆砌时,就应与幼儿一起讨论他们想表现的题材与内容,并提出如何使沙丘堆得高或使沙滩平展,沙洞怎样挖才结识等探究性问题。
游戏前进行分工,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计划能力,游戏过程中的交往、交流有助于幼儿经验的分享,游戏结束时的讲评,不仅能促进小组间的相互了解,还可以使其他幼儿也有机会了解游戏情况,从而扩大他们的知识和兴趣。游戏结束时,提醒幼儿收拾好玩具,并在老师协同下清理好卫生。
幼儿积木游戏评价表
项 目 评 价 标 准 1、材料的运用 1.光拿着玩,不会搭 2.对积木形、色有选择,意识不强 3.有意识选用材料,反复尝试 4.迅速选定材料,并能综合运用材料,运用有特色 2、建构的形式 1.简单排列、堆高、铺平 2.能架空搭出门 3.能围封建构,造型比较复杂,能命名,但形象不逼真 4.按特定形象逼真建构,运用对称并能装饰 3、主题目的性 1.无目的,无主题 2.目的不明确,易附和他人 3.能确定建构主题,但不稳定 4.主题明确,能坚持并深化开掘 4、情绪专注力 1.注意水平低,情绪呆滞 2.一般情绪状态,注意力易分散 3.情绪良好,注意力较集中 4.情绪积极,专注、持续时间长 5、社会性水平 1.独自搭建 2.平行搭建 3.联合搭建 4.合作搭建 6、常规 1.遵守积木规则 2.爱护玩具 3.能收拾积木,整理动作迅速 7、创造表现力 1.建构主题与造型方式富于创造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