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团结就是力量 伟大的抗日战争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17 12:57:4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战场为主,走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的人民战争路线。1940年上半年的百团大战就是一个很突出的事例。在长达八年的抗战中,国共双方两个战场、两条抗战路线是一直存在的,且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的配合。正面战场的抗战有效地牵制了敌人的进攻,有利于敌后战场的开辟,同样敌后战场的抗战也配合了正面战场的抵抗。

【史料运用解析】

从史料的运用上看,上述四段史料将国共两个战场、两条抗战路线,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较好地挖掘出来。同时也以问题的形式将同学们需要了解的抗战史实引了出来,而不去纠结具体战例的内容,这样的处理自然而恰当。同时将两个战场的性质和关系也进行了分析,挖掘到位而不复杂。

(3)全民族的团结抗战 展示史料8:

史料一:妇女、学生甚至童子军组成了展示服务团开上前线;文艺、戏剧界纷纷组织救亡演剧队或上前线,或赴敌后编演抗日剧目;在沦陷区,工潮、学潮严重困扰着着占领军当局;作家以犀利的笔创作抗日文学作品;隐蔽战线的工作队翦除汉奸,截取情报。

——安瑞: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启示 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

史料二:八年抗战期间,海外华侨仅认购公债就有十多亿(占发行总额的1/3强)。至1940年10月,华侨向祖国捐献了217架飞机,27辆坦克,1000辆救护车,还有大量棉花、药品等,四万多粤籍华侨归国直接参战。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

史料三:蒙古抗日游击队、回民支队等少数民族的抗日武装队伍,在反“扫荡”过程中发展壮大起来。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

提问:

据上述史料,中国社会还有哪些阶层参与了这场伟大的抗战?这对我们整个抗战局面会起到怎样的作用?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是核心,全民族的抗战才是全部。无论是妇女、学生、知识分子、地下工作者、华侨还是少数民族都参与到轰轰烈烈的抗日潮流中去。而他们的抗战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抗日精神、加强了全民族的团结,推动抗战赢得最后的胜利。

【史料运用解析】

上述三则史料简明扼要,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到史料信息的提取和解析中,并从中获得成功感。上述史料表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仅是国共之间的团结合作,更是全中华民族的团结合作。这样的史料呈现从某种程度上讲也纠正了部分同学对这个问题的残缺认识。

(4)团结抗战的力量 展示史料14:

5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

——人民版历史必修1第41页

史料二: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败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地方来作战?他们可以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这些地方打下来。他们并且可以一直冲向中东,和德国联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的夹攻,在近东会师,把俄国完全隔绝起来,吞并埃及,切断通过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

——伊利奥·罗斯福:《罗斯福见闻秘录》李嘉译 新群1950版第49页

提问:

上述两段史料从两个角度阐述了中国抗战的历史意义,请你概括。并任选一个角度阐释。

中国的抗战无论对中国还是对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纵向看,中国近代史是一段屈辱史,从某种程度上说,抗战的胜利是这段历史的终结,中国人民在反帝斗争中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横向来看,中国的抗战有效地牵制了日本的兵力,配合了世界其他战场的反法西斯斗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

【史料运用解析】

对历史事件的认识要想全面、深刻,必须要多角度进行思考,对抗战胜利意义的阐释也不例外。上述史料从历史发展的两个剖面进行分析,有利于帮助学生拓展思维,特别是从世界历史发展的角度看问题,对学生全球化视野的培养有一定的作用。

三、体会团结抗战的民族精神

展示史料16:

无论各党派间在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政见和利害的不同,无论各界同胞间有任何意见上或利益上的差异,无论各军队间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敌对行动,大家都应当有“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真诚觉悟,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

——选自《八一宣言》 展示史料17:

在8年抗战中,中国军民伤亡总数达到3500余万人,光是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就死了30多万人,财产损失按1937年7月的美元计算,约为1000亿元。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军民伤亡总数超过9000万人,其中中国伤亡约占40%。中国抗战胜利,树立了弱国能够打败强国的光辉典范,但代价是沉重的。

——邹宇雷:《关于落后的历史沉思》 江西社会科学 1995年第7期 展示史料18:

对中国民族主义和中国政治来说,对日战争无论如何也不会被估计过分。日本人的暴行和残酷,有助于中国各界人士民族主义思想的加强,现代中国的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撤退,造成促进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同感。

——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江苏人民2003版第295页

提问:

6

(1)“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指的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中共怎样的情怀? (2)从史料17中,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怎样的民族性格?

(3)如何看待抗战对民族主义的影响?你认为应该弘扬一种怎样的民族主义?

抗战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沉重的灾难,而这场灾难也让这个民族学会了很多。从思想上来说,中共从民族大义出发,将民族利益放在阶级利益之上,体现了中共开阔的胸怀,也表明了当党派利益和民族利益发生冲突时,党派利益服从于民族利益。从抗战的最终结局看,中华民族以弱胜强,哪怕付出再大的民族牺牲也要争取最后的胜利,反映出中国人民面对困难不屈不饶的抗争精神。抗战激发了民族主义情绪,这对中华的团结、振兴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过分的民族主义、狭隘的民族主义不利于中国民族的整体发展,也不利于世界和平,为此对这种情绪我们要正确看待。

【史料运用解析】

对抗日战争的研究很多,成果显著,史料丰富。有从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看的,有从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看的,也有从现代化进程看的。而本部分史料着重从思想的角度来帮助学生认识问题,难度也不大,对开拓学生视野也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学习中日战争的历史不是要记住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因而这场战争对中华民族心理和民族个性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解决目前存在的祖国统一问题也有现实的意义。

【教学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说:“摆第一位的不是背书和记忆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在本设计中,设计者运用了18则长短不一的史料,有最新的史学研究成果,有教材提供的辅助史料,有中国学者的论述,有外国专家的观点。丰富的、不同层面的史料,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唯物史观、历史思维和用史料证据来说话,进而初步养成探究精神。

史料教学不是单纯的史料堆积的教学,要从教学目标出发,合理有效地选择史料,让史料为教学目标服务。本节课的设计致力于“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主题,追求相对全面、相对真实的历史过程的再现,进而自然地让学生感受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实现历史的过程与方法和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的统一。为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教师充分备课,在纷繁复杂的史料中选择更符合课题要求、契合学生认知特性的历史史料,切不能做简单的史料堆砌,追求表面功夫;另一方面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发掘、分析、辨伪史料,通过合理的设问,促成学生的解析,在认真阅读、分析史料中归纳出结论,提出自己的看法,养成思考的习惯。在运用史料,解读历史的过程中,无论学生的观点是全面或是片面,教师都应予以鼓励,不要打击其积极性,这样,既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会思考与分析,亦可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如此才能走向“教是为了不教”和“授之以渔”。

就史料运用而言,本课在实际教学中,出现了如下两个问题: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有些内容未能让学生完全读懂、读透,节奏有些匆忙;部分同学因为阅读因素,不能很好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这正说明,流畅有序的史料教学,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学生要有较强的阅读、分析能力,二是史料与设问之间有

7

密切的关联性,史料能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支撑,问题有效地挖掘了史料的价值。这又依赖教师的学养功力和学生在课堂上持之以恒的熏陶和习得。

中日之间的有些问题要归因于几次日本对华的侵略,如甲午战争,八国联军(有日本)侵略以及1931—1945年的大规模侵略。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灾难、痛苦,甚至还延续了仇恨,但是战争就只带来了这些吗?我想也不是的,甲午战争失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寻求政治变革的途径,最终推翻了腐朽的清政府;伟大的抗日战争让国人看到了团结的力量,这种精神对于我们现在中华民族的复兴也有着积极的意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伟大的抗日战争》

8

搜索更多关于: 团结就是力量 伟大的抗日战争 的文档
团结就是力量 伟大的抗日战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jddu53tir553972zwu1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