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述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类型
1.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领域出发
健康领域 语言领域 科学领域 社会领域 艺术领域
2.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出发
集体活动
由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全班幼儿在同一时间同一空间下所实行的统一的活动。
小组活动(区角)
由教师创设一定的环境, 提供相对应的材料, 并给予一定的间接影响的教育活动类
型。
个别活动
根据个别儿童的特殊需要安排和实行的教育活动。
一般包括具有特殊才能或发展有障碍的个别教育, 以及部分供儿童自由选择的区域活动。
形成性评价 在实施活动方案的过程中,对活动各要素及其相关因素的合理性、适宜性、协调性实行检核。
终结性评价 在教育活动方案实施告一个段落以后,对活动实行综合性的检核。 预设性教育活动 由教师根据教育目标,以及幼儿的特点预先设定的活动。
生成性教育活动 由教师创设环境,引起幼儿的探究兴趣,然后生成主题的活动。 自然环境对于儿童学习的重要作用
自然环境中蕴含着儿童学习的丰富内容。 自然环境能提供儿童宽松、 自由的学习空间。 自然环境能培养儿童对大自然的亲近感。
第二章 数学教育
建构主义学派数学教育理论
数学知识是高度抽象化的逻辑—数理知识, 它并不存有于外在实体, 而是人体作用于物体的过程中,对物体之间的内在关系实行 “反省抽象” 所建构而成的。 数的逻辑结构是无法直接教导的,需要儿童自己通过操作和内心所创造的关系实行主体的自我构建。
列乌申娜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理论
1.感知觉的发展是儿童数概念形成与发展的基础。
2.周围生活和客观现实是儿童数概念形成与发展的源泉。 3.数学教育的有效方法和形式:操作、游戏、小实验。 4.教学必须走在发展前面。 名词解释
感知集合教育: 在不教给集合术语的前提下,让儿童感知集合及其元素,学会用对应的方法比较集合中元素的数量, 并将相关集合、 子集及其关系的一些思想渗透到整个数学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中去。
简答
学前儿童感知集合的意义(
+定义)
1.儿童数概念的发生起始对集合的笼统感知
2.感知集合是儿童数概念形成和发展的中间环节与必要的感性基础 3.感知集合的包含关系有利于幼儿掌握数的组成及加减运算 分类教育的注意点
1.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和日常生活情境。 2.提倡并鼓励幼儿交流分类的结果。
3.扩展幼儿相关分类的标准,尝试多种分类形式。 名词解释
计数活动:将具体集合中的元素与自然数列里从“ 1”开始的自然数之间建立起一一对应关系。
填空
计数水平发展的过程 1.口头数数 填空 选择
10 以内基数概念的教育
1.教儿童确定数目(理解基数)的方法: 2.认读 10 以内阿拉伯数字的教育 3.按范例数量取物或按数字取物 4.使用多种感官感知物体的数量
5.通过相邻两个数的比较和转换,了解相邻数之间的关系
计数
结合“数的形成”
2.按物点数 3.说出总数 4.按群计数
6.通过顺数、倒数让儿童掌握自然数列
7.通过操作或游戏法,让儿童掌握单数、双数 填空 选择
学前儿童加减运算水平发展的一般过程
动作水平的加减→表象水平的加减→概念水平的加减
表象水平的加减运算是学前阶段儿童运算最典型的特征, 学习的方式主要依靠口述应用题和集合图。
填空 选择
空间形体的感知与词的联系:
配对→指认→命名
选择
排序活动的类型
1.按物体量的差异排序
大小、长短
2.按物体数量多少排序 3.按物体的外部特征排序 草莓樱桃草莓樱桃
4.按特定规则排序
例: 1、 2、3、 4、 5
例:红黄蓝红黄蓝 / 鸡鸭鸡鸭
/
/ 正方形三角形正方形三角形
部特征 +运算
自然测量 利用自然物(如笔、小棒、绳子、手、脚步、小碗等)作为测量工具,让儿童实行直接测量的方法。
时间的特点:
1.流动性 2.抽象性 3.不可逆性
选择
时间概念的含糊性
儿童往往用“昨天”这个词,表达过去发生的事,用“明天”这个词,表达即将发生的事。 正式的数学教育活动
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全体幼儿展开的数学教育活动。 选择 属于什么方法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基本方法 1.操作法 5.归纳法 简答 操作法
提供给儿童合适的材料、 教具、 环境、让儿童在自己摆弄的实践过程中实行探索, 获得数学感性经验和逻辑知识的一种方法。 使用操作法应注意 1.明确操作顺序 2.创设操作条件
2.游戏法 6.演绎法
3.讲解演示法 7.寻找法
4.比较法
3.交代操作目的、要求及方法 4.体现年龄差异
第三章 音乐教育
音乐 一种社会审美生活的主观反映。
音乐的基本特征 1.材料的特殊性 2.流动性 3.情感性 4.表现性 5.不确定性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内涵
以音乐为手段,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促动儿童的全面发展。 如何理解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活动 要点:
1.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内涵
2.在理解音乐教育两大价值取向的基础上阐述自身秉持何种取向。 3.家庭和社会音乐教育的区别。 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 体态律动 视唱练耳 即兴创作
——知道 ——知道
歌唱
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
课程内容: 1.嗓音造型
2.动作造型:声势活动 3.声音造型
母语教学法(铃木音乐教育体系)
音乐好比一种语言,最好是从小开始学,开始得越早越能把语言掌握得像母语一样。
综合音乐感 即综合音乐素质,对儿童实行音高、力度、音色、节奏、曲式等方面素质的综合培养。
歌唱知识和技巧 1.姿势
5.音准
2.呼吸 3.发声
6. 协调一致
7.保护嗓音
4.咬字吐字
系列层次活动 以一个音乐活动材料(可能是一首歌曲或乐曲、一种节奏、一种舞步、一个 音乐游戏或一种音乐知识技能等等) 为基础而设计的层层递进、
环环相扣, 以促动儿童全面
发展为目标的教学活动结构系列。
韵律活动 在音乐伴奏下,以协调的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的活动。
韵律活动的基本类型 1.律动、律动组合
2.舞蹈及其基本表演形式 2.音乐游戏及其种类 音乐游戏的种类
从游戏的形式来分 1.歌舞游戏 2.表现游戏 3.听辨反应游戏 多通道参与的方法 在音乐活动中调动儿童的多种感觉器官(如听觉、视觉、运动觉、言语知觉等) 协同参与, 以更好地丰富和强化儿童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美。
多通道参与的基本类型 1.视觉辅助材料参与 2.动作辅助材料参与 3.言语辅助材料参与 打击乐配器方案
编配步骤:
1.熟悉歌曲:分析节奏、结构、情绪、风格 2.安排节奏型和音色 3.设计图谱和配器建议 (图谱分图形总谱、动作总谱、语言总谱)
4.演奏和调整 5.记谱和转换乐谱
体验并享受音乐艺术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