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6
备注:
? 系统要求学生学习课件要全部看完并且每张PPT都不能拖动,学习时间一定
要超过课件本身的时间(显示在左上角),在此情况下,才能显示“已读”标识,如图6:
? 蓝色字体代表“已学”,灰色字体代表“未开始学习”。
第二步:图6往下拖动,出现图7:
图7
备注(颜色区分):
? 白色:一点也没看过;
5
? 橘黄色:看过但是没有完成 ;
? 蓝色:已经完成的章节并且会标注已读 ;
? 红色:当前正在播放的章节,鼠标指针放在上面看不出该课件是否完成,只有点击
其他课件的时候才能看到该章节的状态;
? 淡黄色:显示鼠标所在的课件。
第三步:图7继续往下拖动,出现图8,内容包括课程介绍、课程目录、我要评论等。
图8
? 点击“学习过程”子栏目,出现学生自己的学习过程分数,上面显示 “课 程代码、课程名称、学习时长、登录次数、课间练习、课后练习、模拟自测、专项练习、小计、查看”等内容。
图9
“学习进度、登录次数、课间练习、课后练习、模拟自测、专项练习、小计”下面显示的数字为“测评报告(即INEP)”的网络课程学习分数。
? 学习时长:学生学习课件的总时间。
? 学习进度=(已读课件数+未读课件数)/全部课件数*100*8%:总分8分,按照课件的学习进度计算。 例如“总课件数为50个,标志已读35个,剩
6
余15个课件中,其中8个课件刚好是看了 10%(已学时间/课件时间)、20%、30%、40%、50%、60%、70%、80%,7个未学习,那么学习进度=(35+3.6+7*0)/50*100%*8=6.176分。 ? 备注:
“我的课程”中显示的“学习进度”为(已读课件+未读课件)/全部课件*100%,表示学员学习的一个百分比。
? 登录次数=已读课件数/全部课件数*100*2%:总分2分。 ? 课间练习=已读课件数/全部课件数*100*10%:总分10分。
? 课后练习=已做章分数/总计章分数*100*10%:总分10分。例如:某证 书课程有20章内容,学生做了其中的5章,分数为50、90、70、60、90,课后练习分数=(50+90+70+60+90)/20*100*10%=1.8,即学习过程中课后练习的分数显示为1.8。
? 模拟自测=模拟自测最高分*15%:总分15分。
? 专项练习=每个知识点的最高分相加/知识点总数*15%:总分15分。 例如某证书课程有5个知识点,学生做了4个知识点,分数为80、70、60、50,专项练习分数=(80+70+60+50+0)/5*15%=52*15%=7.8,即专项练习的分数为7.8。
? 小计=学习进度分数+登录次数分数+课间练习分数+课后练习分数 +模拟自测分数+专项练习分数。
备注:网络学习总分为60分,学生务必达到36的及格分,否则拿不到测评报告。
? 查看:点击进入“查看”,在“课程学习详细记录”中学生可以看见自己
7
已经学习的课件,上面显示你每个课件的学习时间、课间分数、课后分数,见图10。往下拖动,出现图11考场详情记录,里面标识学生每次模拟自测和专项练习测试的时间和分数。
图10
图11
(二)模拟测试 点击“模拟测试”导航栏,进入出现三个项目为“模拟自测”、“专项练习”、和“错题集管理”。
? 模拟自测:为学生提供网上测试功能。学生通过对整套模拟试卷的练习,了解对本次课程的掌握程度。 备注:
? 模拟自测和专项练习的操作步骤一致。具体操作步骤详见专项练习。 ? 图12中“继续答题”代表学生试卷已经生成,但未上交试卷,学生可以继续做题,但是若未交卷就直接关闭, 下次登录试卷仍旧存在,而做题记录不存在。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