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次北固山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诗人身在江南旅途而神驰洛阳故里,急切的思乡之情溢于言表。写出诗中表现这种心情的意象。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试简述这句诗的内涵。
13.鹿 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试述“人语响”在创造意境上的作用。
2.第三句中的“入”字极为洗练,说出它的传神之处。
14.题君山 唐〃方干
曾于方外见麻姑,闻说君山自古无。 云是昆仑山顶石,海风吹落洞庭湖
注:麻姑即仙姑
本诗是怎样表现君山神奇和灵秀的?说说这样写的妙处。
附录两首同题材诗
望洞庭湖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浑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题君山 唐〃雍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
15. 溪居即事 唐〃崔道融 篙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村有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即事”是个饶有情趣的小故事,试简述之。“去却关”又写出了什么呢?
5
16.桃花溪 唐〃张 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诗人写桃花溪借用《桃花源记》的典故,使之富有神秘色彩,说说末句一问透视了诗人怎样的意趣?
17.水槛遣心 唐〃杜甫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此诗写景最传神的是哪一联?联系全诗试作评说。
18.绝 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首诗用简洁的笔墨勾勒出一幅赏心悦目的图画,请分项说出这幅画的
特色。
19.山中留客 唐〃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道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诗人山中留客的理由有几点?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20.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 〃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是名句,试描绘出它所写的景色。
21.暮江 吟 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1.如果把首句中的“铺”改成“照”好不好?请说说理由。
2.这首诗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秋天江畔日暮时分的绚丽画卷和初夜宁静安详的柔美景色外,还有一个感人的艺术形象,那是什么?它反映出什么?
6
22.山中问答 唐〃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 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从结句“别有天地非人间”看全诗,诗人陶醉的“碧山”是怎样的世界?从中看出诗人崇尚的是什么?
二.赠友别离诗
古人尚交游,朋友之间、情侣之间,用诗来抒写真情挚意和离情别绪是习见的事。这类诗常常把写景与抒情结合起来,用环境描写渲染气氛、衬托心情。如柳永的《雨霖铃》,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也有直接叙写离别时人物的言语、行为和神情,创造一种情境,表现深厚情感。如李白《赠汪伦》、李益的《喜见外弟又言别》;还有通过写自己的内心感受来表达对朋友关切的。这些诗,人物形象鲜明,感情浓烈,感人至深。
23. 喜见外弟又言别 唐 · 李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1. 第二、三句连续用“问、惊、称、忆”四个动词,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2. 颈联中的“语”指的是 ,“暮天钟”的意思是 反映了 。
3. 从全诗内容看,每一联可以用诗中的一个字来概括,它们依次是 、 、 、 。
24.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唐 ·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1. 诗题指的是一件什么样的事?
2. 说说诗中哪个词最富表现力,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3. 这首诗在抒情方法上有何特点?
25.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注:蔡家亲,指表亲,卢纶是司空曙的表弟。
7
这首诗写“喜”,运用了反衬的手法;前人评论也认为,悲喜之情,正反相生。请结合全诗就此作简要赏析。
26. 和练秀才杨柳 唐·杨巨源
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注:曲尘丝,指象酒曲那样微黄的柳枝长条。
1. 这一首送别诗,第二句是谁对谁说的?意思是 2. 第三、四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诗人喻己的本体是 。喻友(送者)的本体是 。
3. 以上两句化无情物为有情物,生动地表现了 感情。
27 寻陆鸿渐不遇 唐·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思是靠近外城。
1.“欲去问西家”一句中诗人“欲去”的原因是 。“欲去”还“问”,表示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2.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作品是从哪两个方面刻画这一形象的?
28 谢亭送别 唐〃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1.第二句的“水急流”与上下句哪两处相关联?有何作用? 2.古人写景常用“虚实”结合的方法,请联系此诗作简要解说。三、四句的写法与宋代送别诗歌中哪一句极为相似。
29 待储光羲不至 唐·王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要欲闻清佩,方将出门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注]要欲:好像 清佩:古人佩戴在身上的玉器。走路时会发出清脆的碰撞声。
了自:已经明了 空复情:自多情
1. 作者根据什么判断友人储光羲不会再来看望自己?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
2. 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细节来表达这种感情的?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