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爱大大的梯田的夏季从绿色中来。由嫩绿而碧绿再墨绿……浓浓的绿、重重的绿,绿得绵密绿得厚重,犹如一针针一线线的刺绣,扎透了梯田的每一层泥土,直到把整座山谷织成绿色的绒毯。
夏梯田,是一帧精美绝伦的绣品。
秋季稻熟时,饱满的稻穗洒下遍地碎金,一座金山谷、满山金池塘。一层络黄一层褐黄一层澄黄,稻浪的金色涟漪从山脚一波波升上山顶,又从山顶一波波往下流淌……那是金色的秋梯田。
秋梯田,是一幅色彩浓郁的油画。
落雪了。梯田在飘飞的雪花中欣然更衣换妆。白雪覆盖了层层田畔,厚重或是蓬松,一畦白色又一畦白色。雪后初晴,云和梯田披上了宽大的银色缎袍,瞬时有了一种雍容华贵的气度。
那是云和梯田最令人激动、最美的时刻——
梯田的平面上,一层层落满了白雪,而每一级梯田的侧面土墙,则是一道道背风少雪的立面。梯级落差若是高些,土地的黑色或深褐色便明显浓重,自然而然地甩出了一条条层次分明的黑色弧线。满山的梯田在纯净的白雪映衬下,所有蜿蜒起伏的曲线骤然凸显。那阡陌纵横婀娜多姿的线条,如此洒脱流畅、随心所欲,似行云流水亦如空谷传扬的无声旋律,浅唱低吟……
冬梯田,是一幅轮廓分明、庄严冷峻的黑白木刻。
梯田之神奇美妙,在于一年四季变幻着炫示着迥然相异的色彩与风景。梯田之魅力,更在于它并非自然奇观,而是农耕文明积淀千年的人文极品。
那一刻,脑中跳出一句俗语: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知!
相传,云和梯田已有千年历史。由闽北迁徙浙南的畲族山民,是云和梯田最早的垦殖者。“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田地最为宝贵。聪明勤劳的农人先祖,用锄头镰刀和汗水,伐去山上的灌木与荆棘,挖去乱石拣尽杂砾,在高低起落的坡地上,经年累月日复一日,开垦出一小块一小块、一小片一小片的田地。或宽或窄的梯田,一长条一小块,不规则地依山势上下伸展。最小的梯田田畔,被称为“巴掌田”,即便春种一兜稻秧、秋收一把稻谷,也不会轻易放弃。历经千百年实践,先人积累了垦种梯田的丰富经验。无论何样贫瘠陡峭的山地,但凡人迹所至之处,就有了人造的梯田。梯田以水田、树木、竹林调节气候,保持四季的气温与湿度,建立起一个自我循环的生态环境,具有固化山体植被、保护水土流失之功。
曾有疑问:水往低处流,而梯田逐级升高。古代无水泵,水梯田之水,从何而来? 云和人说:山有多高,水有多高。 水有多高,梯田就有多高。
恍然,凡是适合开垦梯田的山地,山上必有水源:泉眼溪流、林木蓄水、雾气雨水……农人根据不同的地形土质,修堤筑埂,通过水笕沟渠,将水流引入梯级田畔。自古以来,垦种梯田的人家,多有“刻木定水”的民约,根据每块田的面积,协商分配各家所需水量。进入21世纪的现代社会,梯田用水则有了更为合理、科学的调配机制。
水是梯田的生命之源。水梯田是用水养出来的。
梯田自成一体的耕作方式,梯田独创的灌溉系统,为中国及东亚的稻作文化,增添了灿烂的一笔。
9
爱爱爱大大的回望云和梯田,田埂棱角分明,梯级层次清晰,如同一部刻录着中国千年农耕文明成果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立体史册。
在这个以“移动”为时尚的时代,尚有一种“不可移动”的物体——“梯田”,默默守望着人类共同的家园。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叠音词的运用有何效果?
2.结合全文内容,简述云和梯田的“魅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3.文章最后一段,“梯田”加上引号有什么作用?谈谈你对该段的理解。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A.“或大或小或长或短”“弧形椭圆形拱形牛角形簸箕形……”,这两句话词语间不加标点,使语气
连贯,给读者以目不暇接之感。
B.作者在云和梯田饱览了四季变换之景,故能将梯田描写得具体生动,富于美感。
C.在山区建成的云和水梯田,是人力征服大自然的产物,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改天换地的气魄与艰苦
奋斗的精神。
D.“镜面朝天,映出蓝天里朵朵浮荡的白云”,颇有“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摹景
神韵。
E.文章通过对云和梯田的优美描写,突出表现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反映出作者对农耕生活的
向往。
1.C 2.D 【解析】A项,骄弱—娇弱;B项,绿州—绿洲;C项,葱笼—葱茏。 3.C 【解析】主要考虑动宾短语的搭配和定语与中心词的搭配。 4.C
10
爱爱爱大大的【解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C项为拟人,A、B、D三项为比喻。此外,A项还有排比修辞,A项与B、D两项均采用了比喻,从最佳选项的角度来说应选C。 5.B 【解析】应去掉“一种”后的冒号。 【点睛】注意熟记分号、冒号、引号、括号、叹号、问号的用法,重点注意句子中分层时逗号、顿号、分号的综合运用,以及引号和冒号的综合应用。 6.D 7.B 【解析】从语境方面考虑,横线前面写的是“藤蔓”,紧接着的应该是写“枝蔓”和“叶片”,故②句应为首句。根据“似乎”“又好像”可以判定④③句相连,且④句在③句前。⑤句“生机勃勃地向前攀缘”,与横线后面的“毅力和精神”照应,⑤句应放在最后。故选B。 8.反复 绿色对处于逆境者的重要性,表达了对绿友的怀念之情。 9.我渴望着绿色,如同久旱的禾苗渴望着甘霖。我想念着绿色,如同远行的游子想念着家乡。 【解析】该题考查仿写的能力。仿写时要按照一定的句式特点再造新的句子,从该题例句来看,它由两个小句组成,第一句为主谓宾结构,第二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根据这两个特征以“绿色”为话题进行仿写即可。 (一) 1.对“绿影”的描写富有诗情画意,说明光与绿的组合映衬给作者留下了美好印象,交代了作者租房果断的原因。引出“绿色”,为下文写“囚绿”作铺垫。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对文中关键词语的含义的理解,涉及内容和写法两个方面。反复提起说明了作者对“绿色”的喜欢,而“绿影”是为了引出“绿色”,从写法上具有引起下文的作用。 2.在作者眼中,绿象征着希望、幸福和快乐,这句话表达了他观绿、亲绿的迫切愿望,同时也说明境遇不佳、孤独、寂寞、苦闷的作者,正需要绿来安慰自己。 11
爱爱爱大大的【解析】该题考查重点语句在文中的含意,分析时要把作者的心情与绿色联系在一起,还要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和当时作者的生活处境,这样才能比较全面地把握句子的含意。 3.它是美丽的;它是青春、爱和幸福的象征;它是软弱的;它是倔强的、坚贞的。(答对三点即可得满分) 【解析】该题考查对事物形象特点的概括和赏析,绿枝条的形象特点散见于文本的字里行间,而且文本中也有比较明确的概括,要善于捕捉有关信息点,准确把握绿枝条的形象特征。 (二) 1.CD 【解析】C项,错在“回归大森林”,D项,“先写绿色的森林”错。 2.没有任何污染的自然环境。 没有尘嚣侵扰的社会生活。 【解析】注意答出句子隐含的“森林的幽静和视野的旷远”和“蕴藏着的勃勃生机与活力”的含义。 【点睛】句子主要有情感句、哲理句、意蕴句、修辞句接榫句等,分析含义首先要抓住句子中的词语,然后在结合语段的内容进行分析,同时要注意句子的类型。此题属于意蕴句,注意作者的写作目的。 1.①比喻、拟人,排比②节奏鲜明,韵律和谐,增强形象感。 【解析】本题有两问,一是“画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一是“叠音词的运用有何效果”,这都是鉴赏句子的角度。高考所考查的修辞,一般包括:比喻、比拟、夸张、借代、排比等。“太阳每天都攀着湿淋淋、银闪闪、绿油油或是金灿灿的梯子,从山间的水田里升起来”,一个“攀”字赋予太阳以人的特性,此处使用比拟;此处把云和梯田比作各式各样的“梯子”,这是使用比喻;“湿淋淋、银闪闪、绿油油或是金灿灿”,结构相似、语气一致、内容相关的几个短语放在一起,这是使用排比,同时这几个词都是叠词。叠词的作用,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起强调作用。 2.①依山就势,形状各异②四季变换,色彩纷呈,景象迥异③山水与耕地完美交融,体同中国农人的智慧④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体现千年农耕文明成果。
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