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关节周围炎:取穴:肩部臑臂内侧酸痛,肩前云门穴处压痛明显,为手太阴经型,取阴陵
泉;肩峰臑臂外前廉疼痛,痛引肘臂,方向至拇、食指,巨骨、肩髃穴处压痛明显,为手阳明经型,取条口透承山;肩关节外廉疼痛,痛引颈项,放射至臑外及无名指、小指,肩关节外展、上举受限,肩髎、肩井穴处压痛明显,为手少阳经型,取阳陵泉;肩臑外后廉及肩胛牵掣疼痛,肩关节内收、内旋障碍,天宗、肩外俞穴处压痛明显,为手太阳经型,取昆仑穴。若表现2个或2个以上经痛,则可多经取穴。取患肩的同侧穴,双肩同病取双侧穴。进针后,运动务使“得气”,
急性肩部软组织损伤: 取穴:肩凝穴(条口透承山),阳陵泉透阴陵泉,中平奇穴(经外
奇穴,足三里下一寸,上巨虚上二寸处)。取患肩的同侧穴
肱骨外上髁炎: 取同侧阴上穴(阴上穴在阴陵泉上方1.5寸处,股骨内髁之高点下方,内膝
眼与腘横纹头联线之中点处,是经外奇穴),阴谷穴。
指腕关节扭伤扭伤:取穴:上下对应点(如腕关节扭伤取踝关节对应点),三阴交。 失枕、颈椎病: 取穴:悬钟、后溪、液门透中渚。
急性腰部软组织损伤: 取穴:脊柱正中疼痛,多见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损伤,为督脉型,
取人中穴;脊柱外侧疼痛,多见腰背肌筋膜损伤,为足太阳经型,取后溪穴;一侧腰痛,牵扯至臀部,大腿根和后部,多见骶棘肌、腰臀肌筋膜损伤,为足少阳经型,取液门透中渚;腰胀痛及腹,不能左右回顾,多见合并腹膜后组织损伤直接刺激腹膜或交感神经链,或合并脊神经后支受到刺激,为足阳明经型,取手三里。
治疗急慢性腰痛,在腹部相对应的位置选穴,常可收显效。
腰椎间盘突出症:取穴:腰痛自臀部沿大腿外缘下行,经小腿前外侧至足背疼痛,多见L4~
5椎间盘突出,为足少阳经型,取液门透中渚;腰痛自臀部沿大腿后侧外缘,经小腿后侧至足跟疼痛,多见L5~S1椎间盘脱出,为足太阳经型,取后溪透合谷;具有足少阳经型及足太阳经型的特点,全小腿痛,多见L4~5合并L5~S1椎间盘突出,为混合型,取液门透中渚及后溪透合谷。
膝关节痛: 膝关节痛包括增生性关节炎、髌骨软化症、风湿寒性关节痛、风湿性关节炎、膝
关节扭伤、骨折后膝关节后遗疼痛等。取膝痛穴(屈肘成直角,肘横纹内、外侧端,一肘两穴)。用28号毫针针刺2.5~3.5寸,
急性踝部软组织损伤:取穴以外关为主穴。外踝部损伤配阳溪透太渊;内踝部损伤配神门
透阳谷。
跟骨刺:取穴: 足跟内侧疼痛,压痛者取神门;足跟外侧疼痛,压痛都取养老;足跟正中、
下部疼痛、压痛都取足跟痛点(大陵穴下0.8寸)。
胸胁屏伤: 取穴:以胸痛点(拇指指间关节桡侧赤白肉际处)为主穴。配穴:胸前部损伤者
配内关穴,腋中线损伤者配合谷穴,腋后线损伤者配外关穴。
留针30分钟,在留针期间进行运动疗法,急性损伤每日一次,慢性损伤隔日一次,3次为一疗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