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项目实施方案及实施计划 1.具体改革内容、改革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1改革的内容 1.1.1 跨专业组队、分角色扮演的毕业综合实践组织形式 变以个人为单位,一位指导教师指导数位学生的毕业综合实践组织形式为以跨专业组成毕业综合实践小组,跨专业指导团队指导若干小组的毕业综合实践组织形式。 以一个分两个标段的建设项目为例。选取20名造价的学生、20名工程技术的学生,按2+2的原则组成10个小组,其中5个小组参加标段1的招投标,另外5个小组参加标段2的招投标。在一个标段的5个小组里选取1个小组扮演招标代理的角色,负责编制招标文件和招标控制价,另外4个小组扮演4个施工单位编制投标文件。教师指导团队由1名土建造价指导教师、1名安装造价指导教师、2名工程技术指导教师组成,对每个团队的学生进行技术指导,并扮演专家参与最后评标工作。 原毕业综合实践组织结构 教师 学生1 学生2 学生3 学生4 学生5 学生6 学生7 学生8 学生9 学生10 跨专业的毕业综合实践组织结构 招标组 投标组 土建1人 安装1人 技术2人 投标组 土建1人 安装1人 技术2人 投标组 土建1人 安装1人 技术2人 投标组 土建1人 安装1人 招标组 土建1人 安装1人 投标组 土建1人 安装1人 投标组 土建1人 安装1人 投标组 土建1人 安装1人 技术2人 投标组 土建1人 安装1人 技术2人 土建指导 土建1人 安装指导 安装1人 工程指导 技术2人 技术2人 技术2人 技术2人 技术2人 指导教师团队:土建造价1人、安装造价1人、工程技术1-2人 某BIM项目标段1模拟招投标 某BIM项目标段2模拟招投标 这种分角色扮演的过程模拟了真实招投标的情境模式,不同专业的学生分工协作完成一个项目的招投标时,产生的分歧、相互的补充与协调将会是最宝贵的学习资源。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Edgar Dale)1946年提出的“学习金字塔”(Cone of Learning)(如图)的理论,认为实践教学能掌握75%的教学内容,而教授他人的学习方式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能掌握学习内
9
容的90%。学生在交流未达到统一认识时,有时必须把一些知识教给队友。按照这个理论来解释,跨专业协同组织的毕业综合实践比原毕业综合实践的教学效果高了15%。 《礼记〃学记》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另外,跨专业协同指导的毕业综合实践,不同专业的教师组成指导团队,为教师提供了相互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有益于老师专业水平和毕业综合实践指导水平的提高。 1.1.2引入BIM技术的毕业综合实践课题 本课题将直接把BIM(3D)模型引入到毕业综合实践中,造价的学生通过设计完成“建筑模型+造价”的BIM(4D)模型,工程技术学生通过设计完成“建筑模型+造价+进度”的BIM(5D)模型,培养学生对BIM概念的理解和BIM技术的运用能力。学生在毕业综合实践中无需花很多时间计算工程量,主要精力集中在施工方案的优选、不平衡报价设计以及进度控制的经济评价上。下图为BIM毕业综合实践模型的初步构想。 BIM毕业综合实践模型
10
随着我国WTO保护期的结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一系列BIM国家标准的出台,BIM必将带来我国建筑行业的第二次革命,BIM技术会迅速蔓延到三线城市,对三线城市建筑行业BIM人才的需求会提到日程上。为了毕业生能适应建筑行业将来的发展,为我院工程管理类专业在新一轮建筑业技术革命中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人才,本课题将探索培养适应BIM的工程管理人才的有效途径。 下表是BIM跨专业综合实践综合实践对工程造价和工程技术核心能力的支撑分析。 专业 专业方向 核心岗位 核心能力 (1)能编制招标文件 (2)能编审招标控制价 (3)能编审工程结算 造价管理方向 工程造价 造价管理 (4)能编制投标报价 (5)能编制投资估算 (6)能进行工程经济评价 (7)能组织工程招标 (8)能进行工程合同管理 (9)能进行工程成本控制 (1)能响应招标文件 (2)能编审招标控制价 造价技术方向 (3)能编审工程结算 造价员 (4)能编制投标报价 (5)能进行工程索赔计算 (6)能执行工程招标事务 (7)能落实工程签证事务 (8)能计算工程成本 (1)具备人员调配能力 (2)具备材料调配与验收能力 (3)具备机械设备调配能力 (4)具备工程成本控制能力 (5)具备施工方案编写与施工组织能力 (6)具备管理与标化工地创建能力 (1)具备施工质量控制与验收能力 (2)具备材料使用计划编制及进场验收能力 (3)具备施工资料编制与归档能力 (4)具备工程计价能力 (5)具备施工方案编写和施工组织能力 (6)具备安全管理与标化工地创建能力 编制招标控制价 响应招标文件 编审招标控制价 编制投标报价 执行工程招标事务 计算工程成本 编制招标控制价 编制招标文件 编审招标控制价 编制投标报价 进行工程经济评价 组织工程招标 工程合同管理 工程成本控制 原毕业综合实践能力训练 跨专业BIM毕业综合实践能力训练 人员调配 材料调配 施工方案编写 施工组织设计 标化工地创建 机械设备调配 工程成本控制 施工方案比选 施工组织设计 标化工地创建 工程管理 项目经理助理 工程技术 材料使用计划编制 施工方案编写和施工组织能力 标化工地创建 工程计价 施工方案必选 施工组织设计 标化工地创建 施工技术 施工员
11
1.1.3更客观全面的毕业综合实践成绩评价体系 (1)成果评价方式改革 原来的成果评价是通过教师批改形成的。原毕业综合实践课题间的难易差别较大,教师又没有具体的评价标准,教师很难做出客观公平的评价。 改革后的毕业综合实践,5组同学对同一标段的工程进行独立的背靠背的标书编制,在最后的评标环节,由指导教师和校外专家组成的专家组根据评标文件的评价办法可以计算出综合得分。该分数是小组间横向评比、集体评议的结果,能更加客观地反映毕业综合实践成果的质量。 (2)答辩方式的改革 原毕业综合实践答辩是数位教师对一位学生进行毕业综合实践相关问题的考查。部分学生感觉压力很大,由于临场发挥不良而影响答辩成绩的情况时有发生。 改革后的毕业综合实践答辩在评标环节完成,学生小组集体参加答辩,一方面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的团队归属感,提高团队协作精神。 (3)团队协作能力评价的改革 现有毕业综合实践指导教师评价表中已经有涉及到团队协作能力的评价指标,但由于毕业综合实践一人一题独立完成,实际评价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时指导教师无法考查,打分比较主观。跨专业的BIM项目毕业综合实践,学生组成招投标团队,彼此之间存在许多需要协调的工作,相互之间非常了解,这项指标的评价改为组员间互评的方式进行,更反映真实情况。 1.2改革的目标 总目标:通过引入BIM的跨专业协同组织的毕业综合实践教学方案的实施,提高毕业综合实践的教学效果,提高师资队伍的实践指导水平,探究BIM技术背景下跨专业的毕业综合实践新模式。 分目标: (1)探究跨专业的毕业综合实践新模式,构建跨专业毕业综合实践教学的基本框架; (2)设计引入BIM技术的高职工程造价和工程技术协同组织的毕业综合实践实施方案; (3)设计一个既能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又能客观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毕业综合实践考核体系; 1.3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3.1 BIM项目的获取 由于BIM项目的设计成本很高,目前国内应用BIM 技术的项目主要有城市综合体、超高层建筑、剧院建筑、桥梁轨道、体育建筑、交通枢纽、展馆建筑、工业建筑等重大建设项目,这些项目应用于高职毕业综合实践难度太大。难度适中的BIM项目在实际工程中难以获取。本课题组成员薛朝晖老师曾主持《瓯海区新桥街道西湖村旧村改造项目建筑设计》横向课题的研究,为研究BIM技术,在该项目的部分设计中实现了BIM建模,但是数量还不够,需要后期投
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