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利用激光进行远程测距 B.利用声波进行远程测距 C.利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 D.利用弹簧测力计测物体的重力
7.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对0℃的冰缓慢持续加热到全部变成100°C的水蒸气,下列所示四个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中正确的是
A. B.
C. D.
8.以下关于声音的说法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真空能传播声音
B.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C.秋天,蝉趴在树上某个地方也能发出声,说明发出声音时物体不需要振动 D.人们利用声呐技术可以探测海洋的深度,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9.已知液态氧气、氮气和氨气的沸点分别为:?1830C、?1960C和?33.50C,将三种气体在常温下混合后逐渐降温至?1500C,在降温的过程中,它们液化的先后次序是: A.氨、氧、氮
B.氮、氧、氨
C.氮、氧不液化
D.氨不液化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悠扬的琴声不可能是噪声
C.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一定大于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D.宇航员们在月球上不可以直接用口语交谈 二、填空题
11.小明把一瓶标有450ml字样的纯净水放进冰箱。则瓶内水的质量为_____kg,当瓶里的水全部变成冰以后,体积变化了_____cm.(ρ水=1.0×10kg/m,ρ冰=0.9×10kg/m)
12.小红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后,用该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透镜位置如图乙时,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倒立、______的实像。
3
3
3
3
3
13.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
14.小明寻着远处的钢琴声走去,听到声音______(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一定不变,_____ (选填:
响度、音调或音色)一定改变,琴声是通过______传入人耳的。
15.如图,是公路旁的交通标志牌,它告诉汽车驾驶员,从现在起,车速不得超过_____。为了不违反交道规则,汽车到达收费站所用时间不能小于_____min。
16.图所示的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的图是 ,能正确表示近视眼矫正方法的是
三、计算题
17.“十一”黄金周,小珊到无锡旅游,买了一只宜兴茶壶,如图所示。她很想知道这种材料的密度,于是她用天平测出壶盖的质量为44.4g,再把壶盖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并测得溢出水的质量是14.8g。(已知水的密度ρ水=1.0×10kg/m)求:
3
3
(1)壶盖的体积。 (2)这种材料的密度。
(3)茶壶的容积为600mL,若用该茶壶装满水时,茶壶中水的质量。
18.一钢管长1000m,在一端敲一次,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这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2.5s,求声音通过钢管的传播速度是多少? 四、实验题
19.小红同学为了测量大豆的密度,进行以下实验: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使用前,她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如图 1 所示,此时她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_调,使指针尖对准分度标尺的中央刻度线;
(2)将饮料瓶装满水,拧上盖子,放在调好的天平左盘上,天平平衡时,砝码的质量和游码标尺上的示数如图 2 所示,则瓶和水的总质量为_______ g;
(3)把 48g 大豆放入装满水的瓶中,停止溢水后,拧上盖子,擦干沾在瓶上的水,用天平测出瓶、瓶内剩余水和大豆的总质量为 111g,则根据溢出水的质量可求出大豆的体积为__________ cm3; (4)算出这种大豆的密度为_____________ g/cm3;
(5)由于大豆具有吸水性,用这种方法测出大豆的密度值比真实值偏____(选填“大”或“小”); 20.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如图所示;
(1)光屏上正好能得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该像应该是_____、_____的实像。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蜡烛由标尺的15cm处向30cm处移动的过程中,为了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该_____(选填“向左移动”、“向右移动”或“位置不变”)。
(2)实验小组分别进行了若干次操作,并把实验数据准确记录在下面表格中。 实验小组 凸透镜焦距f/cm 物到透镜距离u/cm 像到透镜距离v/cm 第1组 14 20 47 14 30 26 14 40 22 14 60 18 第2组 16 20 80 16 30 34 16 40 27 16 60 22 倒立 像的倒正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倒立 根据你探究出的凸透镜成像情况,你认为上述表格中还可增加描述像的特征的两项内容,如像的_____和像的_____,便能更全面地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当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会变短,烛焰的像会往_____偏离光屏中心。
21.某同学在探究平面镜特点实验时,将一块_____(玻璃板或平面镜)竖直架在一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_____的关系; (2)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_____关系;
(3)移去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接收到蜡烛A的火焰的像(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像;
(4)从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是:平面镜成_____像。
22.如图甲所示,是“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
(1)试管内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某时刻温度如图乙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____(选填“A”、“B”或“C”),示数为_____℃,某同学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描绘出该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
丙ABCDE),则可知该物质是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在该物质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该物质将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该物质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3)根据描绘的图线,该物质在第5min时处于_____态,该物质的熔点为_____℃,仔细观察图象发现,该物质熔化前(AB段)升温比熔化后(CD段)升温_____(选填“快”或“慢”)。 (4)图象中DE段是_____过程。
23.如图所示,小明同学用小锤轻敲右边的音叉后,发现与左边音叉接触的泡沫塑料小球被弹起,此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有:
(1)_____, (2)_____.
24.小明在做“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 度(分度值为 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 A.B.C 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原理是________.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 (选填“大”或“小”). (3)请根据图 1 中信息回答:sAB= ________cm,tBC= ________s,vAC= ________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 A 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 AC 段的平 均速度 VAC 偏 ________ (选填“大”或“小”).
(5)如图所示的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小车下滑运动的是________ (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A A D B A D C D 二、填空题 11.45 50 12.放大 13.26
14.音色 响度 空气 15.40km/h 3 16.C、A 三、计算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