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西城区高三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9/30 10:51:3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3. (10分)

苏云金芽孢杆菌的CryIAC基因编码一种蛋白质,该蛋白可杀死鳞翅目昆虫。研究者将CryIAC基因转入玉米中,并对玉米抗性进行鉴定和遗传分析。

(1)将从苏云金芽孢杆菌细胞内获取的CryIAC基因与质粒结合构建_______,然后用

_______法导入普通玉米中,获得T0代植株。

(2)对不同株系植株进行PCR检测,结果如下图。1号为_______检测结果。将_______

接种(施放)于不同株系植株,以_______占叶片总面积的百分率作为抗虫能力参数,筛选抗虫的阳性植株。

(3)T0代4号植株表现为非抗虫,但PCR检测结果为_______,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选

填选项前的符号)。

a. CryIAC基因突变 b. CryIAC基因所在染色体片段缺失 c. CryIAC基因表达效率太低

d. CryIAC基因未导入

(4)将T0代2号植株与普通玉米杂交获得T1代,对T1代进行抗虫鉴定,结果发现抗虫玉

米与非抗虫玉米的比值约为3:1。推测导入的CryIAC基因位于_______上,其遗传遵循_______定律。T0代2号玉米自交,子代的性状及分离比为_______。

24.(9分)

杂交子代在生长、成活、繁殖能力等方面优于双亲的现象称为杂种优势。研究者以两性花植物—大豆为材料进行实验,探究其杂种优势的分子机理。

(1)以甲、乙两品系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获得F1,分别测定亲代和F1代茎粗、一株粒

重、脂肪、蛋白质的含量,结果如下表1。

表1:亲代及F1代相关数据

品系 甲♂×乙♀ 甲♀×乙♂ 甲 乙 F1 F1 指标

7.9 7.4 12.5 13.5 茎粗(mm) 19.1 13.4 50.2 58.4 一株粒重(g) 19.4 21.9 20.6 20.8 脂肪(%)

36.5 34.5 36.8 37.0 蛋白质(%)

结果表明,杂交子代F1在_______等方面表现出了杂种优势。相同两种品系的大豆正

反交所得子代相关性状不一致,推测可能与_______中的遗传物质调控有关。

M P 1 2 3 4 5 6 7 8 9

M:标准DNA片段 P:重组质粒 1:?

2-9:T0代不同株系

高三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第9页(共14页)

(2)进一步研究大豆杂种优势的分子机理,发现在大豆基因组 DNA 上存在着很多的 5′-CCGG- 3′位点,其中的胞嘧啶在DNA甲基转移酶的催化下发生甲基化后转变

成 5-甲基胞嘧啶。细胞中存在两种甲基化模式,如下图所示。

CH3

CH3

大豆某些基因启动子上存在的5′-CCGG- 3′位点被甲基化,会引起基因与_______酶

-CCGG- 半甲基化 -CCGG- 全甲基化 -CCGG- -GGCC- -GGCC- -GGCC-

CH3

相互作用方式的改变,通过影响转录过程而影响生物的_______(填“基因型”或“性状”),去甲基化则诱导了基因的重新活化。

(3)基因甲基化模式可采用限制酶切割和电泳技术检测。限制酶Hpa II 和Msp I作用

特性如下表2。

表2:Hpa II 和Msp I的作用特性 5′-CCGG-3′甲基化模式 未甲基化 半甲基化 全甲基化 Hpa II + + - Msp I + - + 备注:(“+”能切割 “-”不能切割)

① 相同序列的DNA同一位点经过Hpa II 和Msp I 两种酶的识别切割,切割出的片

段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或“不一定相同”)。通过比较两种酶对DNA的切割结果进而可以初步判断_______。

② 用两种酶分别对甲、乙两亲本及F1代基因组DNA进行酶切,设计特定的_______,

利用PCR技术对酶切产物进行扩增,分析扩增产物特异性条带,统计5′-CCGG- 3′位点的甲基化情况,结果如下表3。

表 3 :亲代及 F1代5′-CCGG- 3′位点的甲基化统计结果 品系 甲 乙 甲♂×乙♀ F1 甲♀×乙♂ F1 总甲基化位点数(%) 半甲基化位点数(%) 全甲基化位点数(%) 769(56.92%) 722(58.89%) 603(48.86%) 611(48.23%) 330(24.43%) 281(22.92%) 255(20.66%) 264(20.84%) 439(32.49%) 441(35.97%) 348(28.20%) 347(27.39%) 表3中所列数据说明正反交的杂种 F1 代均出现了_______的现象,从而使相关基因 的活性_______,使F1出现杂种优势。

高三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第10页(共14页)

25. (10分)

打破昼夜节律会提高肠道中某些微生物数量。为研究肠道微生物与肥胖之间的关系,科学家利用正常小鼠(N3+)和N3基因敲除小鼠(N3-)进行了相关研究。

(1)用高脂肪食物饲喂小鼠10周后,测量小鼠体脂含量百分比及N3基因表达量,结果

如图1、图2。 40 4 体脂百分比(%)

30 20 10 0 ①N3+ ②N3- ③N3+ ④N3- 正常条件饲养 无菌条件饲养

图1

N3基因表达相对值 3 2 1 0 正常条件饲养 无菌条件饲养

图2

给③、④组小鼠饲喂抗生素的目的是_______。小鼠小肠上皮细胞中N3基因表达N3

蛋白,推测N3蛋白能够_______小肠上皮细胞对脂质的摄取及储存。综合分析图1、图2结果推测_______。

(2)Rev蛋白是N3基因的转录调控因子。科学家检测了24h内(0-12h有光、12h-24h黑

暗)正常小鼠与无菌小鼠N3基因和Rev基因表达水平的节律变化,结果如图3。基于大量实验研究,绘制出肠道微生物影响脂代谢的分子机制图,如图4。

5 N3基因表达量 Rev基因表达量 10 微生物 N3 正常小鼠 正常小鼠 4 8 无菌小鼠 无菌小鼠 Rev 3 6 2 4 STAT3 1 2 0 0 IL-22 0 6 12 18 24 0 6 12 18 24 免疫细胞 小肠上皮细胞 实验时间(h) 实验时间(h)

图3 图4

①根据图3结果分析,Rev蛋白_______N3基因的表达。

②结合图4分析,肠道微生物作为_______被免疫细胞识别,并呈递给_______ 淋巴细胞,促使该淋巴细胞释放淋巴因子IL-22。IL-22与小肠上皮细胞膜上的

_______结合,激活STAT3,从而_______,进而使N3基因的表达增加。

(3)打破昼夜节律(如熬夜)还可能导致激素分泌紊乱,如胰岛素的分泌增加。请从胰岛

素生理作用的角度解释其分泌增加引发肥胖的原因_______。

高三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第11页(共14页)

26.(10分) 池塘水中生活着多种浮游动植物,其中大型溞是常见杂食浮游动物,具有较强的摄食能力,可用于控制水体中藻类的过度增长。为探究大型溞对藻类的影响,某实验室进行了以下相关实验。 (1)多次采集池塘水,混匀后分别装入透明塑料桶中,将塑料桶随机分成5组(C0-C4组)。向桶中加入大型溞,使其密度依次为0只/L、5只/L、15只/L、25只/L、50只/L。将水桶置于适宜光照下,每三天计数一次,统计每组水样中藻类植物细胞密度,实验结果如下图1。 ) L3.0 /个C0 72.5 C1 01 (2.0 C2 度C3 密1.5 C4 胞细1.0 物植0.5 类 藻0

1 4 天数 7 10 图1

①实验水样中的所有生物可看作微型_______,输入其中的总能量是_______。 ②将透明桶置于适宜光照下的目的是_______。

③第4天到第7天期间,C0、C1、C2组藻类植物细胞数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 (选填选项前的符号)。

a.水体无机盐得不到及时补充 b.有害代谢产物积累 c.浮游动物摄食量大于藻类增殖量

(2)研究者还统计了各组水体中小型浮游动物的密度变化,结果如下图2所示。大型溞与

小型浮游动物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据此分析C4组对藻类抑制效果反而不如C3组的原因是_______。

L/个400 实验前 实验后

(350

度密

物动150

游100 浮型50 小0

C0 C1 C2 C3 C4 组别 图 2

(3)由上述实验可知,饲养大型溞可用于_______,但需考虑大型溞的投放_______等问题。

高三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第12页(共14页)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西城区高三期末生物试题(含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kdjw153jm28mwx1483k6i8ss1c8w101blb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