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我们就说10的绝对值是10,—10的绝对值也是10; 例如,—3.8的绝对值是3.8;17的绝对值是17;—6
1的绝对值是 3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作∣a∣。 2、练习 (1)、式子∣-5.7∣表示的意义是 。 (2)、—2的绝对值表示它离开原点的距离是 个单位,记作 ; (3)、∣24∣= . ∣—3.1∣= ,∣—
1∣= ,∣0∣= ; 33、思考、交流、归纳
由绝对值的定义可知: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 ;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 ; 0的绝对值是 。
用式子表示就是: 1)、当a是正数(即a>0)时,∣a∣= ; 2)、当a是负数(即a<0)时,∣a∣= ; 3)、当a=0时,∣a∣= ;
4、随堂练习 P12第1、2大题(直接做在课本上)
5、阅读思考,发现新知
阅读P12问题—P13第12行,你有什么发现吗?
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要 左边的数。 也就是: 1)、正数 0,负数 0,正数大于负数。 2)、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 。 三、学海苦无边:
1、自学例题 P13 (教师指导)
2、比较下列各对数的大小:—3和—5; —2.5和—∣—2.25∣
四、金秋烂漫时: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 ;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 ; 0的绝对值是 。 五、万里长征路
1.如果?2a??2a,则a的取值范围是 …………………………( ) A.a>O
B.a≥O
C.a≤O
D.a<O
2.x?7,则x?______; ?x?7,则x?______. 3.如果a?3,则a?3?______,3?a?______.
4.绝对值等于其相反数的数一定是…………………………………( )
111 页 第 9 页 共
A.负数 B.正数 C.负数或零 D.正数或零
5.给出下列说法:
①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绝对值相等;②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只有正数; ③不相等的两个数绝对值不相等; ④绝对值相等的两数一定相等. 其中正确的有…………………………………………………( )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第7课时:1.3.1有理数的加法(1)
导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加法意义,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会正确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 2、会利用有理数加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导学重点:有理数加法法则 导学难点:异号两数相加 导学指导
一、改变旧世界
1、正有理数及0的加法运算,小学已经学过,然而实际问题中做加法运算的数有可能超出正数范围。例如,足球循环赛中,可以把进球数记为正数,失球数记为负数,它们的和叫做净胜球数。如果,红队进4个球,失2个球;蓝队进1个球,失1个球。 于是红队的净胜球数为 4+(-2), 蓝队的净胜球数为 1+(-1)。
这里用到正数和负数的加法。那么,怎样计算4+(-2) 下面我们一起借助数轴来讨论有理数的加法。 二、知识新天地
1、借助数轴来讨论有理数的加法
1)如果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那么一个人向东走4米,再向东走2米,两次共向东走了 米,这个问题用算式表示就是:
2)如果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那么一个人向西走2米,再向西走4米,两 次共向西走多少米?很明显,两次共向西走了 米。 这个问题用算式表示就是: 如图所示:
3)如果向西走2米,再向东走4米, 那么两次运动后,这个人从起点向东走了 米,写成算式就是 这个问题用数轴表示如下图所示:
第 10 页 共 111 页
4)利用数轴,求以下情况时这个人两次运动的结果:
①先向东走3米,再向西走5米,这个人从起点向( )走了( )米; ②先向东走5米,再向西走5米,这个人从起点向( )走了( )米; ③先向西走5米,再向东走5米,这个人从起点向( )走了( )米。 写出这三种情况运动结果的算式
5)如果这个人第一秒向东(或向西)走5米,第二秒原地不动,两秒后这个人 从起点向东(或向西)运动了 米。写成算式就是 2、师生归纳两个有理数相加的几种情况。
3.你能从以上几个算式中发现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法则吗?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的两数相加,取 的符号,并把 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 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 较小的绝对值.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 ;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 。 4.学海苦无边
例1 计算(自己动动手吧!) (1) (-3)+(-9); (2) (-4.7)+3.9.
例2 (自己独立完成) 四、学海苦无边: 1.填空:(口答) (1)(-4)+(-6)= ; (2)3+(-8)= ; (4)7+(-7)= ; (4)(-9)+1 = ; (5)(-6)+0 = ; (6)0+(-3) = ; 2. 课本P18第1、2题 五、金秋烂漫时: 有理数加法法则:
六、万里长征路: 1.判断题:
(1)两个负数的和一定是负数;
(2)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的和等于零;
(3)若两个有理数相加时的和为负数,这两个有理数一定都是负数; (4)若两个有理数相加时的和为正数,这两个有理数一定都是正数。
第 11 页 共 111 页
2.已知│a│= 8,│b│= 2;
(1)当a、b同号时,求a+b的值; (2)当a、b异号时,求a+b的值。
第8课时:1.3.1有理数的加法(2)
导学目标:掌握加法运算律并能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
导学重点: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 导学难点: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 导学指导
一、改变旧世界
1、想一想,小学里我们学过的加法运算定律有哪些?先说说,再用字母表示写在下面: 、
2、计算
⑴ 30 +(-20)= (-20)+30=
⑵ [ 8 +(-5)] +(-4)= 8 + [(-5)]+(-4)]=
思考:观察上面的式子与计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二、知识新天地
1、请说说你发现的规律
2、自己换几个数字验证一下,还有上面的规律吗
3、由上可以知道,小学导学的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在有理数范围内同样适应,
即: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 .式子表示为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 用式子表示为
想想看,式子中的字母可以是哪些数?
例1 计算: 1)16 +(-25)+ 24 +(-35) 2)(—2.48)+(+4.33)+(—7.52)+(—4.33)
例2 每袋小麦的标准重量为90千克,10袋小麦称重记录如下: 91 91 91.5 89 91.2 91.3 88.7 88.8 91.8 91.1
10袋小麦总计超过多少千克或不足多少千克?10袋小麦的总重量是多少千克? 想一想,你会怎样计算,再把自己的想法与同伴交流一下。
第 12 页 共 111 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