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与朱元思书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9 3:46:0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新晃县兴隆中学《六环节 分层递进》教学模式八年级语文学科学案

21 与朱元思书

主备人:姜晓 参与人: 胡映红、姚茂荷 审核人: 教学目标

[A]1.掌握并积累相关文言实词和虚词,读通大意。

[B]2.体味清新精美的语言,体验富春江的美丽风光,学习多层次多角度描绘景物的方法。 [C]3.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文字的感情, 体悟作者高洁的志趣,追求自由的情怀。 教学重点

理清课文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

疏通文意并熟练地背诵课文。 【知识链接】 1.作者链接

吴均(469-520),我国南朝梁文学家。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梁武帝天监初年为吴兴主簿,累迁奉朝请。后因私撰《齐春秋》,触犯梁武帝被免官。不久又奉诏撰《通史》,事未竟而卒。吴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在当时的文坛颇有影响,时称“吴均体”。今存诗歌140余首。多为友人赠答、赠别之作。音韵和谐,风格清丽,属于典型的齐梁风格, 但语言明畅,用典贴切,无堆砌之弊。

吴均善于以骈文写书信,今存《与施从事书》、《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三篇,俱以写景见长,文笔清丽,韵味隽永,是齐梁山水小品中的骈体佳作。 2.文体链接

《与朱元思书》是一篇以骈文写成的书信。骈文,又称“骈体文”,是和散文相对的一种文体,起源于汉末,形成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骈体文的最大特点是讲求对仗。全篇以偶句为主,构成字数相等的上下联,句法结构相互对称,词性、词义相互配对,句子的字数通常是四字句、六字句相互交替。所以这种文体,晚唐时被称为“四六文”,以后历代相沿,到清代才叫做骈体文。其次是讲求平仄,上下联要平仄相对,平对仄,仄对平。其三是讲究用典,目的是使文章委婉、含蓄、典雅、精练。用典有明典和暗典,有时还将典故反用,起衬托、对比作用。为了追求形式美,骈文还讲究词藻华丽,大量使用颜色、金玉、花草等类词汇。骈文对唐宋以后的文学语言,特别是律诗、律赋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但由于过分追求形式,逐渐走向形式主义,妨害思想内容的表达,成为文章的桎梏。《与朱元思书》具有骈文的音韵美,却无骈文的繁复,全文清新、优美,是我国古代文学中描写山水的经典之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可是,你可曾知道,只要你再向前跨出一步,你一定会惊喜地发现,有一条秀绝人寰的富春江,如绿色的飘带萦绕徜徉在同样青翠的群山间,她上面缀满了无数炫目的珍宝,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古往今来,有多少游客为这山光水色所倾倒,留下了多少诗篇,多少画卷,多少脍炙人口的美丽传说??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一文就是其中的一篇,让我们一同去欣赏吧。 二、自主学习 [A]1.指导朗读

(1)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要注意恰当停顿,读出语句意思。

(2)从上下文的语句关联中,要读出自己的理解,从语气、语调中表现出来。 (3)对语句中的意思要通过重音强调出来。

1

新晃县兴隆中学《六环节 分层递进》教学模式八年级语文学科学案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轻快) (舒缓)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惊叹)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慨叹、平缓、轻慢)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惊叹) (轻松、欢快)

[A]2.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缥.( )碧 急湍.( ) 轩邈.( ) 泠泠..

( ) 鸢.( )飞戾.( )天 经纶.( ) 横柯.( ) [B]3.积累文言词汇 ①通假字 窥谷忘反( ) 千转不穷( ) ②古今异义 一百许里( ) 鸢飞戾天( ) 经纶世务( ) 蝉则千转不穷( ) 经纶世务者( ) 猛浪若奔( ) ③词类活用 猛浪若奔( ) 互相轩邈( ) 任意东西( ) 风烟俱净( ) 望峰息心( ) 横柯上蔽( ) 4.这封信写得美不美?和你平时收到的信有没有不同?

三、合作探究

[C](一)整体感知---读文释义 1.两人一组,一人译一人听。

2.边听边挑错,边听边找疑难,边听边记录问题。 3.译完后组内交流,解决问题。

4.在书上归纳本文的文言现象,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新词的解释。6.俗话说“三分文章七分读”,请大家认真阅读。 (二)品山味水

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B]1.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课文所写景色的特征?

2

新晃县兴隆中学《六环节 分层递进》教学模式八年级语文学科学案

[B]2.文章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C]3.作者笔下的水是怎样的情状的呢?请根据文中的有关词语说说水的特点。

[C]4.作者眼中的山是怎样的?请根据文中的有关词语说说水的特点。

[C]5.“奇山异水,天下独绝”领挈全篇,却为什么先写异水后写奇山? 先“水”后“山”,由近及远,逐层展开,符合“从流飘荡”的观景习惯,条理清楚。 四、总结

五、拓展延伸

采用“山水之美,美在 ” 的句式, 说说你对课文美点的品味。

六、课堂检测

[A]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生字词,并注音。 缥( )碧 急湍( ) 轩邈( ) 泠泠( ) .....鸢( )飞戾( )天 经纶( ) 横柯( ) ....

[B]2.写出下列通假字

窥谷忘反( ) 千转不穷( )

[B]3. 写出加粗字的古今异义。 一百许里( ) 鸢飞戾天( ) 经纶世务( ) 蝉则千转不穷( ) 经纶世务者( ) 猛浪若奔( )

[C]4.作者眼中的山是怎样的?请根据文中的有关词语说说水的特点。

3

新晃县兴隆中学《六环节 分层递进》教学模式八年级语文学科学案

第2课时

一、导入新课

背诵《与朱元思书》。美文让人心旷神怡,让我们领略奇山异水,欣赏山水风光,再来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和独特的手法吧! 二、自主学习

(一)感受作品的意境美

[A]1.根据课文内容,想象富春江雄奇秀丽的景色,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二) 感受作品的志趣美

[B]2.看到如此的美景,引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慨?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流露出怎样的情感和志趣?

三、合作探究

[C]1.本文的语言有何特点?

2.赏析下列句子或加横线词的妙处。 [C]⑴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C]⑵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C]⑶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4

新晃县兴隆中学《六环节 分层递进》教学模式八年级语文学科学案

[C]⑷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

[C]⑸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二)艺术手法

[C]概括作者在描摹奇山异水时,使用了哪些手法?举例分析。

(三)写作借鉴

学习本文,在写作上你有哪些收获。

四、总结

五、拓展延伸

1.历代文人赞美富春江的名句。

2.仔细品味作者的情趣,比较其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积极入世态度,以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消极遁世态度有何不同?

六、课堂检测

5

搜索更多关于: 与朱元思书 的文档
与朱元思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kfzj1ocju3y3j84vsq02xzhu2kzn0009vh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