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寓言四则
课前预习 一
1.辨字组词。
(1)赫( )郝( )
(2)慕( )募( )幕( )墓( ) (3)雕( )凋( )
(4)粘( )沾( )贴( )帖( ) 2.解释加点的词。 暮而果大亡其财( ) 马无故亡( )而入胡 ..其马将( )胡骏马而归 胡人大( )入塞 ..丁壮者引( )弦而( )战 而( )疑邻人之父 ...
二
寓言是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其篇幅短小,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造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手法。寓言最突出的特点是用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诸子百家著作《庄子》《孟子》《韩非子》中就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古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印度的《五卷书》,及拉·封丹、莱辛、克雷洛夫、谢德林这些世界文学史上著名的寓言大师,都为我们留下了独特的、不可缺少的精神营养。
四则寓言有两则是选自《伊索寓言》,另外两则选自《韩非子》。前两则极具讽刺意味,作者已点明寓意:希望和结果的矛盾,是《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讽刺性之所在;《蚊子和狮子》讽刺了战胜强大敌人却撞在蜘蛛网上的蚊子。《智子疑邻》说明持相同看法的人却因身份不同遭到不同对待。《塞翁失马》阐述了祸与福的对立统一关系。但本课更在于灵活地分析寓意,允许从不同角度作概括。
三 1.常识填空:
寓言是以 的故事为内容的文学样式。其篇幅短小,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 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
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 和讽刺性。寓言在创造上常常运用 和拟人等手法。 2.翻译下列句子。
(1)暮而果大亡其财 (2)马无故而入胡 (3)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4)胡人大入塞 (5)丁壮者引弦而战 (6)而疑邻人之父
1
课中探究 一
1.朗读《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读出人物的语气。概括赫耳墨斯的形象。
2.概括这则寓言的寓意:
3.根据《赫耳墨斯和雕像者》的教学步骤,学生自学感知《蚊子和狮子》一文的情节、明确寓意,设疑、探究。 二
1、改动寓言情节后让学生讨论寓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想一想,这样改动情节后寓意有没有变化?为什么?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改编篇: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赫耳墨斯听后,默不作声,悄然离去。(改动了故事情节的结尾)
2、《蚊子和狮子》一则中,找出最能表现狮子的骄傲自大的动词加以体会。请用一个成语来揭示这则寓言的寓意。
三
四 根据所给的题目自编寓言: (1)嘴和眼睛的对话;(2)树和斧子; (3)筷子和勺子; (4)画笔和颜料; (5)猫和老鼠。
2
要求:注意情节是否合理、情节和寓意是否一致、寓意能否揭示一种生活道理。一个故事最后点明寓意。
【省以致善】
课后训练
1.下面两段话是一则寓言的开头,请你发挥想像,为它补上合理的情节,使之成为给人启示的寓言故事。
飘落的黄叶
在那高耸入云的大树上,好几片叶子慢慢地发黄了。黄叶毅然决定和树枝告别。 树枝对黄叶说:“我们在一起相处得很好啊,你为什么要离开这里呢?”
?? 1. 课外推荐阅读名著《伊索寓言》。
第二课时:《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课前预习
一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1)天雨墙坏 (2)暮而果大亡其财 ..
(3)其家甚智其子 (4)而疑邻人之父 ..(5)其邻人之父亦云 (6)近塞上之人 ..(7)人皆贺之 (8)此独以跛之故 ..(9)马无故亡而入胡 (10)人皆吊之 ..(11)此何遽不为福乎 (12)居数月 ...(13)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14)死者十九 ...
2、准确有节奏地朗读课文并给第1题中(1)——(6)题用“/”划分节奏。
二
读《智子疑邻》时,可思考:对正确的意见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如何正确对待别人提出的意见或建议?学《塞翁失马》,可以思考:好事坏事能转化吗?必然转化吗?举例说说好事、坏事在什么条件下转化?
三
3
1.常识填空:
《智子疑邻》选自《 》,韩非, 著名的思想家。 《塞翁失马》选自《 》 ,编者是西汉淮南王 。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天雨墙坏.
(毁坏) B.暮而果.大亡其财(如果) C.其家甚.
智其子(很) D.而.
疑邻人之父(却) 3.下列各项中,“之”字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其邻人之父亦云 B.近塞上之人 C.人皆贺之 D.此独以跛之故
课中探究
一
你能准确疏通文意,复述这两则寓言的故事情节吗?
二
寓意讨论:
(一)《智子疑邻》中提出以下问题,探究其寓意。 1、宋人家被盗的原因何在?(用原文语句回答)
2、在宋人家被盗前,可有人向他提出有关建议?
3、被盗后,宋人对两人有何不同的态度?
4、宋人为何对两个提出相同建议的人产生不同的态度呢?
5、读罢本文后,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二)《塞翁失马》寓意探究中提出以下问题: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