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标点符号-2019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语文(解析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1/19 8:08:4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专题12:标点符号 【2019年最新联考模拟】

一、【2019年浙江教育绿色评价联盟高三5月适应性高考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周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又曰:“生生之谓易。”阴阳相生,生生不息,此之谓易。独阳不成,独阴不长,二者在抗衡与交融中,互相汲取自身赖以成长的滋养。(甲)世间一切事物,莫不由其内部刚柔、翕辟、动静、开合等对立双方的交感、搏击和消长而得以形成、发展和变化。这种“生生不息”的思路和视角形成了中国古代哲学独具特色的本体论及宇宙观,进而影响并渗透到文艺创作的审美理念之中。 ..

(乙)如果说,《周易》仅仅描述了天地生生之德,那么《中庸》则将生生之德抽象为“诚”:“诚者,天之道也。”诚之本意是言行一致、真实无欺,此性恰与天道运行的秩序性相吻合。..(丙)《兰亭序》之殊胜之处使在于一任真情实感喷薄而出,不回避、不含糊,不故弄玄虚或....故作超凡脱俗,以一片至诚示人。金圣叹为其至诚之心所打动,遂慨叹王羲之为“古今第一情....种”。

1.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进而

B.吻合

C.故弄玄虚

D.慨叹

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符号有误的一项是( )

A.甲 【答案】 1.B 2.C 【解析】

1.本题考查正确理解和运用词语的能力。此类题目要准确把握词语的含义和用法,结合语境具体分析,然后做出判断。B项,应为“契合”。“吻合”是完全符合之意,“诚之本意”与“天道运行的秩序性”只是契合。故选B。

2.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要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

1

B.乙 C.丙

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判断标点符号的正误,尤其注意易错易混的标点符号。C项,丙处,“不回避”与“不含糊”间应使用逗号。故选C。

二、【浙江省舟山市舟山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最后仿真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甲)中国的文化传统历来尊崇一个整天吟唱“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的怀才不遇者,而对每个早晨在肉市操刀解牛的庖丁置之度外。“君子远庖厨”,....“怀才不遇”确实使中国一代又一代指望“三顾茅庐”的知识分子丧失了操作能力,关于这种..心态,古往今来的学者以及他们的著述都没有涉及过。(乙)我们应该认识到这是对毛遂自荐的嘲笑,是对自作多情的反感,是对敢为天下先的恐惧。怀才不遇仅是一个假动作,为争待遇..的一切黑暗动作都要以“怀才不遇”来掩饰。由于一个社会普遍地采取守株待兔的姿势,所以....主动出击打到的兔子也就不再是兔子。(丙)一个人一旦主动出击、毛遂自荐,往往被人看不起;因为如此得来的兔子与待遇无关。在这种传统看来,待遇必须是“三顾茅庐”而遇,才名正言顺,人的尊严和成就感才会获得满足。

1.这段文字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置之度外 B.关于

C.仅是

D.守株待兔

2.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三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甲 【答案】 1.A 2.C 【解析】

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词语的意思,结合词语的情感色彩、适用对象以及具体的语境进行排除。题中,“置之度外”,意为放在考虑之外,不把个人的生死、利害放在心上,而文中是说中国的文化传统历来对操刀的庖丁是鄙夷的,语境中是“鄙夷,嗤之以鼻”之意,所以使用“置之度外”与语境不合。“关于”,介词,引进某种行为的关系者,组成介词结构做状语或定语;“仅是”,仅仅是;“守株待兔”,比喻不主动地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这三个都使用正确。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先要把握常见标点符号的用法,然后结合句子之间的关系来分析正误。题中,C项,“一个人一旦主动出击、毛遂自荐”中顿

2

B.乙 C.丙

号使用错误,此处的顿号应改为逗号,“顿号”是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的停顿,而此处“主动出击”和“毛遂自荐”是两个举动,属于两个分句,故应使用逗号。故选C。

三、【浙江省诸暨市2019届高三5月高考适应性试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在信息时代,史学研究需要秉持什么样的态度?如何提升研究质量?怎样开拓史学研究新领域?诸如此类问题,非常值得探讨。[乙]毋庸置疑,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史学研究带来了很大便利:文献检索极其方便,可以快速检索到大量资料;珍本图籍的数字化,对学者穷尽资料意义重大;研究从抄写卡片变为下载资料,省时、省事,等等。但是,搜集史料的方便并不意味着写论文出专著就易如拾芥了。[丙]如果没有严肃的治史态度、而是“玩”史学,就不可....能有传世之作,更不可能达到全新的史学研究境界(纵通观察历史的境界)。

对于数字化史料,我们首先应注意史料的准确性,对数字化史料需辨别讹误,仔细核对,..其次要增强理解史料的能力。如果对数字化史料未加细致思索,就难以理解史实并把握其实质,更谈不上厚积薄发。最后要致力于田野调查。史学研究者不宜忽视田野调查,当然研究古代史......也同样需要。

1.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易如拾芥

B.辨别

C.厚积薄发

D.当然

2.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甲 【答案】 1.D 2.B 【解析】

1.本题考查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理解词语时,要特别注意联系语境理解;另外还要具备一定的辨析词语的能力,主要从词语的感情色彩、语体色彩、语意等几个方面考虑。A.易如拾芥: 容易得如同拾芥子一样。比喻事情极容易办成。此词句中用于否定句,说明写论文出专著并非易事。运用正确。B.辨别:指对不同的事物在认识上加以区别。此处用来对文史资料中讹误进行区别。运用正确。C.厚积薄发:形容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此词句中用于否定句,表示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就不能办好事情。这里使用正确。D.当然:表示对某一行为的确认或肯定;表示就是这样、应当这样。此处与下文的“同样”语意重复,使用不当。故选D。 2.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

3

B.乙 C.丙

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要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判断标点符号的正误,尤其注意易错易混的标点符号。[乙]句标点错误,“省时、省事,等等。”“省事”后面应为分号,因为这里前面有三个语句是并列关系,与“等等”也构成并列关系。故选B。

四、【浙江省平湖市2019届高三高考模拟测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后各题。

(甲)在建设新中国的征程中,无数科学家以身许国,前赴后继做隐姓埋名人,干惊天动....地事,用自己的青春、血汗甚至生命,为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强大夯基立柱。(乙)钱学森、邓稼先、郭永怀……这一个个耀眼的名字如暗夜星辰,在一穷二白、积贫积弱的中华大地上点亮了科技之光、铺就了科技强国之路。在他们的感召和引领下,无私奉献、甘于清贫,一心只为科技报国,不计个人得失,成为一代代中国科学家的优秀精神特质。时至今天,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人民物质生活极大丰富,这些物质依然在许多人身上熠熠..生辉。(丙)但是,它们不应成为对科技从业者们的“道德绑架”和“刻板成见”,我们不能..

空谈“情怀”(以身许国)而不谈受益。当下我们应祛除科技领域的陈规陋俗,完善激励机制,..回报为国家的科技事业奉献了青春和血汗的可爱可敬的科学家们,进而激发科技创新的强大能..量。

1.文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前赴后继 B.熠熠生辉

C.祛除

D.进而

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甲 【答案】 1.C 2.B 【解析】

1.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首先明确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A项,前赴后继:形容奋勇前进,连续不断。结合“无数科学家以身许国”“做隐姓埋名人”分析,使用正确。B项,熠熠生辉:形容光彩闪耀的样子。结合“这些物质依然在许多人身上”分析,使用正确。C项,祛除:除去疾病、疑惧、邪祟等。与后文的“陈规陋俗”不能搭配,可改成“除去”。D项,进而:继续往前,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回报为国家的科技事业奉献了青春和血汗的可爱可敬的科学家们”“激发科技创新的强大能量”分

4

B.乙 C.丙

析,使用正确。故选C。

2.本题主要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运用。点号表示口语中不同长短的停顿,标号表示书面语言里词语的性质或作用。句末点号用在句末,表示句末停顿和句子的语气,包括句号、问号、叹号。句内点号用在句内,表示句内各种不同性质的停顿,有逗号、顿号、分号、冒号。标号的作用是标明,主要标示某些成分(主要是词语)的特定性质和作用。包括引号、括号、破折号、B项,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间隔号、书名号、专名号、分隔号。乙句“点亮了科技之光”“铺就了科技强国之路”是两个独立的句子,之间应该用逗号。顿号,用于分隔句中并列词语,用于需要停顿的重复词语之间,用于某些序次语之后等。应该把中间的顿号改为逗号。故选B。 五、【浙江省五校联考2018-2019学年高三第二学期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自乾隆二十五年起,元旦开笔成为清宮的新年习俗,每年的吉语几乎固定不变:“宣入新年”“万事如意”“三羊开泰”“万象更(维)新”“和气致祥”“丰年为瑞”。(甲)有学者认为,这种固化是乾隆皇帝怠惰倦政、思想僵化的标志。其治世思想已经发生了变化,从中可以看到清朝社会由盛而衰的根源。(乙)此后一百五十余年中,清代皇帝不断地重复着这二十四字的空话、套话,不再锐意进取,致使国家失去了前进的方向;而为求金瓯永固的皇帝元旦开笔之典,也完全失去了它的政治价值和意义。

诚然,此说法并非全无道理,但这种纯粹的结果逆推模式,是否有些武断?清入关后共传....十帝,乾隆皇帝是第四位。自乾隆朝中期之后,历代帝王亲民爱民,宵衣旰食,这种说法是否....完全抹杀了这一点呢?(丙)元旦开笔是作为年俗游戏引入宫中的,自始至终都是形式大于内容,把它上升到国家祈愿的高度,并视为皇帝执政心态变化的依据,恐有牛鼎烹鸡之嫌,也是....其不能承受之重吧!

1.文段中的加点字,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诚然

B.武断

C.宵衣旰食

D.牛鼎烹鸡

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三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甲 【答案】 1.D 2.A 【解析】

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词语的应用不仅要掌握词语意思,还要掌握适用对象,根

5

B.乙 C.丙

标点符号-2019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分项汇编语文(解析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kicb9h8na9d31q9p63i6j6mw9sjow00dny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